分享

论◎忠言逆耳利于行

 茶境 2017-07-05

论忠言

来自阅读公社

05:40



  人在一生中说过多少话,听到过多少别人的话,谁也无法精确统计,其本身也并不重要,但你在一生中给别人进过多少忠言,听到过多少别人的忠言,却是难以忘怀的。这不是因为忠言有多么动听和奇妙,只是由于它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太重要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即使是上帝,也认为忠告和建议是不可缺少的。


  忠言之所以不可缺少,是因为它能使身居高位者不因位高而偏听,使功勋卓著者不因功高而自傲,使身处逆境者不因困苦而气馁。一个拒绝认错的人,可能因听到忠言而翻然悔悟;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可能因听到忠言而发奋进取;一个痛不欲生的人,可能因听到忠言而坚强起来。所以,人人都需要听到忠言,犹如人人都需要看到光明一样。


  把耳里的忠言与眼里的光明相提并论不过分。因为光明固然能使人眼亮,但忠言则更能使人心明。在战场上,可以有独臂将军,也可以有独眼将军,但却不能有糊涂将军。



  大凡聪明人都愿意听到忠言,但富有讽刺意义的是,即使聪明人有时也很难分清哪是忠言,哪是谎言,哪是诤言,哪是谗言。正因如此,把谎言误以为忠言者有之,把谗言误以为诤言者有之,把谄言误以为美言者有之,把忠言误以为恶言者也有之。这是一些人、特别是某些掌权者,常常把事情弄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提醒我们,你要做到耳聪目明,就很有必要弄清究竟何为忠言以及应当怎样善待忠言。


  经验表明,几乎所有的忠言都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一)忠言是实事求是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白的就说白的,是黑的就说黑的。既不添枝加叶,也不“缺斤少两”;既不看听话者的眼色行事,也不从说话者的私心出发。而谎言、谄言、谗言则不同。谎言的特点是说谎,谄言的特点是讨好,谗言的特点是挑拨,三者的实质都是欺骗。

 

  (二)忠言往往是逆耳的。逆耳,主要是指进言者照实说来,不为听话者的好恶所左右。有的人在胜利的时候,只想听赞美的话;在平静的时候,只想听恭维的话;在困难的时候,只想听吉利的话。而对进忠言者来说,恰好相反:在胜利的时候,愿意讲谦虚的话;在居安的时候,愿意讲思危的话;在失误的时候,愿意讲教训的话。加之进忠言者又多是直言,这样,就使听话者常有刺耳之感。



  经验告诉我们,善待忠言,不仅要有高尚品德,而且应十分讲究艺术。


  忠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口,但却利于治病。所以,在生活中、工作中,应当鼓励人们讲真话,进忠言。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这里的关键是,听话者要心胸开阔,既不要怕忠言刺耳,也不要担心听了忠言会有伤面子。不管什么人,包括职位比你低的人,年龄比你小的人,曾经反对过你的人,只要人家说得对,就应该虚心接受。



  须知,能博采众议,集中大家的智慧,是高明的表现。怕别人说自己并不高明而拒绝他人的忠告,犹如打肿脸充胖子一样愚蠢。


  此外,对听话者来说,还要切忌对讲话者过分苛求。不能要求人家讲话的方式应当如何如何,更不能要求人家讲得话句句正确,只要有正确的部分,就应该持欢迎的态度,决不可因有某些片面或失当之处而全部加以拒绝。否则,就无异于堵塞言路,忠言也只能藏在别人的肚里。



  讨论忠言,我们应当记住以下四点:


  ★一个人敢于进忠言是可敬的。


  ★一个人能够听到忠言是幸运的。


  ★一个人能够接受忠言是明智的。


  ★一个人能够不为谗言所迷惑是值得钦佩的。


  这四点,大概也是许多老年朋友的共同感受。



来源/大美枫林、《快乐老年》

作者/袁志发

责编/占华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