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 | 听作家讲述卫国战争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董校长读书 2017-07-05

海外 | 听作家讲述卫国战争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报 06-02 17:00

进入专业图书馆界交流平台,分享交流一手馆情

文化在战争时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是歌曲、诗歌、报纸、杂志、图书鼓舞了人们的士气,给予了人们斗志。

列宁格勒被围困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家公共图书馆,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在宣传推广图书方面功不可没。

教你一招:买票不用验证码!
广告
图片
广告详情

1942年,尽管城市被围困,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可列宁格勒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没有停止过一天。还是1942年,尽管照明不足、严寒难耐,最后一个阅览室被迫关闭了,可来到图书馆的读者,在勉强维系着一点点热度的地方,如食堂、值班室、馆长办公室,总能有一席之地,只是这样的地方太少了。女诗人О.Ф.别尔戈利茨在《列宁格勒前线》中写道:“我们的公共图书馆,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在列宁格勒坚持工作了整整一个冬天,这难道不是生活中令人鼓舞的事情?图书馆借阅室共有两盏马灯,书中散发出来死一般的寒气。在这样的黑暗中,图书管理员为野战医院和流动图书馆挑选图书。前来为乌兹别克、格鲁吉亚、鞑靼战士和其他民族战士提供图书借阅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众志成城保卫列宁格勒。”

О.Ф.别尔戈利茨每一天忍着严寒、饥饿在广播电台朗诵自己的诗歌,歌颂列宁格勒人的勇敢和坚强:“我从来不是英雄,不渴望荣誉,也不渴望奖赏。我与列宁格勒同呼吸,没有建功业,而在度时光。”

1942年5月,馆方在行政楼里开设了一间小型阅览室,因为那里有火炉。读者在这里开展活动,直到1944年11月。在刺骨的严寒中,图书管理员借助火柴、木柴、马灯或通过摸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作家С.П.阿列克谢耶夫在《公共图书馆》中描写了一位名叫格利克里娅·谢尔盖耶夫娜的老年女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状态,她在被围困最可怕的日子里忠于职守,坚守在借书、还书的岗位上。书中还写到了出现在图书馆的新读者,他们是受伤的军人。在列宁格勒医院疗伤的时候,他们不仅为自己借书,而且为自己前线的战友和朋友借书。书的种类繁多,有А.С.普希金和Т.Г.谢甫琴科的诗集;Ж.凡尔纳、М.А.肖洛霍夫等人的作品集……“格利克里娅·谢尔盖耶夫娜十分惊讶,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战士在保卫着列宁格勒。”

在被围困的城市,需要图书管理员帮助的不仅有宣传员,还有战士,甚至有飞行员和其他军人,他们列出了与他们家乡地质、土壤结构和地貌等有关的书籍,他们的家乡此时也正在经受着战争的洗礼。

医生是读者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因为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图书管理员时常需要检索一些湮没在珍本藏书当中、很少有人关注的资料。文学家、翻译家Б.Г.列伊佐夫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医疗队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为重伤员做手术。到达列宁格勒,只有乘飞机空降。医疗队从来没有人用过降落伞,也不知道应该在哪里着陆。医疗队队长向公共图书馆求助。在马灯照射下,人到中年的女图书管理员来到地下室。地下室室温是零下36度,地面成了滑冰场,在微弱的灯光下,地面闪着咄咄逼人的寒光。目录卡片刺痛了手指。女图书管理员在结冰的地面上一滑一绊地走了2.5个小时,她在黑暗中翻箱倒柜,检索目录卡片,找到了所有需要的资料。女图书管理员的双手冻伤了。医疗队收到了资料,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挽救了伤员的生命。医疗队队长来到图书馆转达了伤员和医疗队的谢意,他害怕弄痛了女图书管理员,小心翼翼地握着她冻伤的双手说,是她挽救了十几个人的生命。”

О.Ф.别尔戈利茨注意到了一个事实,在被围困区,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物品都成了大问题,如木柴:“读者常常来到公共图书馆咨询:怎么制作打火机火石?怎么制作火柴、蜡烛、食用酵母?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为了列宁格勒生生不息,需要很多、很多这些最普通的物资……”图书馆员工像军人一样目标明确、雷厉风行,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图书馆员工在战斗。

图书管理员在被围困的艰难时期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的沉着稳健和勇于奉献的无私精神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扬。著名作家В.В.维什涅夫斯基如期借阅到一批需要的资料后,在1942年12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得非常专注,思路清晰,动作利落……在地下室、在书库不知疲倦地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

图书馆收藏的不仅有书,还有其他资料。歌唱家、演员、诗人Т.И.列先科-苏霍姆林在回忆录中写道:“公共图书馆收藏有音乐作品总谱和歌词全文。我一早来到列宁格勒的公共图书馆,直到闭馆才离开。我抄写了大量的歌词,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把图书馆馆藏全部抄写下来。”

1942年7月,О.Ф.别尔戈利茨在电台演讲,特别讲到了公共图书馆在保护文化珍品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图书馆员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把藏书放进箱子,包装好,疏散到安全r 地方;图书目录卡片累计有900万张,占地面积730平方米,全部转移到地下室。“在漫长的冬天,很多个人图书馆人去楼空,冷冷清清的……顾不上书了,全城都在遭受着这场灾难,是公共图书馆员工挺身而出,没有让这些留下的、失去保护的图书毁于一旦……”

忘不了这些图书管理员,是他们在战争时期,在城市被围困的时候,为了胜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0年,О.Ф.别尔戈利茨在《我的图书馆》中真挚地写道:“感谢公共图书馆,不论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危难日子里,还是在列宁格勒赢得胜利后的和平日子里,图书馆都是不灭之光,是真正的保护天使。”

“没有一个人被忘记,没有一件事被忘记……”О.Ф.别尔戈利茨代表列宁格勒文化活动家们发出了肺腑之言,他们的文学作品是最好的记录,作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回忆录和日记等多种形式讴歌了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被围困时公共图书馆员工的伟大功绩。《一月的一天》,这是图书管理员В.Д.丘尔辛讲述的故事,以此怀念在1941-1942年列宁格勒被围困的第一个冬天中英勇献身的138位图书管理员。故事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号召所有幸存的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国家,服务于读者。“突然,尤拉惊恐万状:‘我怎么办?大家还都在等着我呢?’她向后退几步,稍稍离开目录柜,拉住把手,使劲地向外拉。膨胀的目录柜,这一次终于被拉开了。目录卡片上覆盖着银白色的冰层,是冻结的灰尘。目录卡片冻在一起,像一块冰砖,把它们一张张分开,抽出来,抄写书上的分类号,再放回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抽取一张目录卡片,她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双手被冰碴划出了一道道伤口,鲜血还没来得及流出来就冻住了,失去知觉好长时间。尤拉检索完书目,穿过院子,把钥匙放回原处,又去书库取书……”

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创造伟大的劳动业绩,建立伟大的文化功勋,朴素的图书馆人正是用自己的劳动一天天地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永别了,那可怕的日日夜夜!

馆社之桥

书香之园

阅读之美

人文之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