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返璞归真柴烧陶 ——“浪鬼禅寂柴烧陶”解析

 梦泽赤子 2017-07-05



柴烧陶简介

柴烧陶简介

柴烧陶简介


柴烧陶简介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是多次烧成实验调整所获得的心得,不是靠运气。土质和土胎的配方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柴烧的垂炼中,土胎与火交融,经过火炬及火痕引出红榴、黑榴、胡麻、闪光银等颜色,甚至一件作品呈现七彩色泽,在温和的火侯配合之下,表面亦能呈现斑驳点状的特殊效果。
 
    柴烧作品不上釉药,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种自然釉,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绝非现代的电窑、瓦斯窑所能取代,烧制过程所花的人力、物力、成本都要大得多,作品无法复制,柴烧朴实中带着丰富的色彩,内敛中含有奔放的特色。
 
    时代进步,柴窑烧陶已经被视为落伍、费时、费力的烧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体胚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且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与背火面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也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
落灰经高温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台湾的柴烧陶和日本有所不同,日本柴烧表现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一种美学形式,而台湾的陶艺家表现的质感或配合造型等个人创作的意念,现在柴烧陶的美感表现生活方式,仍然保有传统的朴实、丰富的天然色彩之美,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希望爱好者能把这古早味一直延续下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92d670101m6e5.html

柴烧陶艺略说

  (2013-04-17 15:24:13)
标签: 

文化

 
分类: 柴燒陶

柴烧陶艺略说

柴烧陶艺略说
现代陶艺~柴烧
柴烧渊源来自于中国,70年代日本柴烧陶的观念兴起,台湾60年经济复苏传统陶业产生断层,80年代受到国际柴烧的创作影响又慢慢找回传统之风,柴烧其反璞归真、粗犷的陶器,对于陶瓷业者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当时部份陶艺者受到日本柴烧在国际陶艺佬受推崇的影响更掀起了一股柴烧热。日本柴烧陶的风气有其渊源流长的文化基础,一开始仍和早期的台湾传统陶一样,但受到茶道大师特别推崇,柴烧茶壶所泡之茶特别甘甜,比起瓦斯、电窑有它的差异性,在这种自然质朴、无矫揉人工造作的美感,配合茶道文化、花道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的推行下,日本的陶艺工艺师因而创造出各种粗犷、随机的柴烧作品,不但成为日本陶艺的一大特色,更受到国际陶艺的推崇,日本柴烧陶的形式、风格因而影响到美国澳洲等地的陶艺创作者。

台湾的柴烧陶风气也在80年代随着国际现代陶艺的风潮吹袭到台湾,而台湾的柴烧陶和日本有所不同,日本柴烧表现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一种美学形式,而台湾的陶艺嘉表现的质感或配合造型等个人创作的意念,现在柴烧陶的美感表现生活方式,仍然保有传统的朴实、丰富的天然色彩之美。

柴烧成败和人、土、柴、窑之间环环相扣,在那不确定的土火关系中展现不同的风华,作品呈现让人有着出于意外的惊喜,更有独树一格的品味,传统柴烧的技艺用于在现在柴烧创作的表现上,将传统陶艺之美作了一番新的诠释。


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在不确定的土、火关系中展现出不同的风华,呈现意外的惊喜。柴烧作品不上釉药,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的自然釉,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构成作品中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


曾经是落伍费时、费力的烧陶方式传统柴窑烧陶,因柴火直接在体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与落灰釉,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而再度兴起,落灰经高温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这就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烧出之效果是电窑、瓦斯窑所不能达到的。柴烧作品浑厚内敛的质感「火痕」与「灰釉」每每在作品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柴烧的难得可贵和令入着迷的地方。

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着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与陶坏上中的铁则使形成的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坯体上产生的落灰釉颜色会因烧窑的「薪柴不同』.『落灰的多寡』、「烧窑时间」长短.、及「温度」高低、「摆放位置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火痕与釉色...所以柴烧无法烧出两个同样色泽之物品。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是多次烧成实验调整所获得的心得,不是靠运气。土质和土胎的配方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柴烧的垂炼中,土胎与火交融,经过火炬及火痕引出红榴、黑榴、胡麻、闪金、闪银等颜色,甚至一件作品呈现七彩色泽,在温和的火侯配合之下,表面亦能呈现斑驳点状的特殊效果。

 柴烧薪柴的消耗量大(一立方米约需二、三吨柴,视烧窑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投柴加火也需极大的体力与耐力,这些都是造成柴烧作品成本较高的原因。因为陶坏不需施釉,木灰自然的飘落,故每一件陶坏都会有厚薄不均的釉面,或是留下火焰熏烧的痕迹,或者沾染厚厚的、粗糙的、似熔未熔的灰釉…‥等等粗犷的质感、朴拙的色彩。由于柴烧控制困难,烧窑的时闲往往需要两三天以上,且温度需达到1230度以上,而木灰对于窑体本身会产生侵蚀效果,因此窑具寿命受到影响,人力、物力成本又高,所以对陶艺创作者来说无疑是项体力与耐力挑战。,这些都是造成柴烧作品成本较高的原因。

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72-120时)此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材,加材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正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是否丰富、浑厚、饱满乃至于火、土、灰三位一体,共熔共生。柴烧没有公式可循,更不可能找出同样的作品,只因为影响柴烧的因素太多,而且均是如此细微和多变,再加上未拆掉最后一块砖头之前,谁也无法断论作品之好坏,所以他才吸引人,唯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出火土灰之美,这正是柴烧工作者不断投入心力的原动力。

柴烧时因为全靠火候的表现,因此结构不同的窑、不同的温度、不同控制火候的方法以及陶土的土料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风貌,所以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柴烧反映着陶者的心境、思想和观念,强烈窑火焠炼下所产生的作品,让人惊艳。传统的柴烧技艺用于现在柴烧创作的表现上,也将传统陶艺之美作了一番新的诠释。柴烧朴实中带着丰富色彩,内敛中含有奔放的特色,让陶艺爱好者欣赏柴烧之美,并能把这种古老的技艺传承不墬。

返璞归真柴烧陶 ——“浪鬼禅寂柴烧陶”解析

柴烧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陶器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艺是文化的精粹,承载着自然与历史,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体现着人类的勤劳与智慧。

在人类制陶的历史进程中,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气窑、电窑等现代烧制方式得到了使用与普及,柴烧逐渐被视为落伍、费时、费力的烧陶方式,已经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烧制技艺也濒临失传。然而,柴烧陶作品自然天成的火痕,变化莫测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成的落灰釉,不仅使每一件作品独一无二,而且柴烧陶所蕴含的自然、质朴、简洁和枯寂之美,这也是电窑、气窑所不及的,为很多陶艺爱好者所青睐。

柴烧的自然与天成之美

近年来,在建水开始恢复柴烧陶,浪鬼陶艺工作室多方请教,并经过大量的烧成实验,在继承传统烧制工艺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创新工艺,使这种源自人类最古远的陶器,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更具亲和力的表现那种自然的粗犷美、朴拙美、原始美。

据浪鬼陶艺工作室创办者肖春魁介绍,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烧成的掌握极难。柴烧陶精心挑选原矿陶土,矿物中微元素丰富,有益于人体吸收,且作品内部不施任何药釉,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自然痕迹。柴烧到高温时,木灰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种厚薄不均、色泽油亮的自然釉,充满流动的光泽美感;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而且这种表面不上釉的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柴烧生活陶艺之美,除了创作者在造型理念上的表达外,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烧成美感无法预期。柴烧作品无法完全按个人的设想来完成,它除了人为的创作,还需要与大自然的力量发生作用,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在对话中,心灵会被呼唤回归纯朴。每一件作品都是直接与柴火接触,经过长时间的烧制,表面留下各式各样的火苗舔过的痕迹,而且柴火的落灰自然地凝结在器物表面,成就了瓷器表面千变万化的光泽,显得更原始、更天然,是人与大自然的产物,彰显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其质感千变万化,美感千姿百态,耐人寻味。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既有质朴的乡野土味,又见雍容华贵的气质;有小家碧玉的温柔婉约,也有大家闺秀的敦厚典雅。

柴烧的情趣与审美特性

柴窑烧制在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几经辗转传承,如今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柴窑烧制不仅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更是世界许多国家艺术界所崇尚的绝美的艺术表现手段。虽然艺术家们的作品各有不同,但对柴窑柴窑烧制作品之美的定义却从无争议。柴窑烧制作品之美即枯寂之美绝非一种浅显层次的美,这种美包含忧郁、纤弱、内敛和沧桑。这种美是崇尚朴拙而非华丽精巧、崇尚沉寂而非兴盛、崇尚洞察人生的成熟而非不省世事的青春。这种美所蕴含的情结不单单指事物的阅历、经验的积淀和岁月的雕琢,它更注重那份独处中的宁静致远。

肖春魁认为,柴烧陶是火与土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真情对话,是生活与禅味、禅趣、禅机的融汇。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很大,忙碌、紧张、焦虑、浮躁是很多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重压。而柴烧陶所崇尚的智慧、自在、率真与逍遥的生活追求,展示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艺术,而且传达着一种生活的禅意,蕴含一股祛除心中焦虑、安定浮躁心灵的力量。

如果说,日本柴烧陶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一种美学形式,台湾柴烧陶注重的是质感与造型等个人创作的意念,那么,浪鬼的柴烧陶所崇尚的则是一种生活禅意与审美个性的追求。这种艺术境界的探索从他以往的树桩壶、竹节壶,以及各种陶艺作品中就已初见端倪,而柴烧陶更是这种崇尚枯寂之美的延续和发展。他的陶艺作品正如残荷一样,带给人们的不完全是一种伤感和慨叹,而是一种自然更替、生命轮回的思考,是对自然界事物某一个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美感的展示,并由此及彼引起对社会人生的思索与感悟,蕴含着一种审美境界与生活哲理、人生情趣的理性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