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儿科跟诊体会

 负鹏载舟 2017-07-05

【原创】儿科跟诊体会

榕城之蓝




1 关于“纯阳之体”
    提到儿科,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小儿乃纯阳之体”。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上出现了错误。首先,稚阳之体是形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但是很多人往往理解为小儿属阳旺之体,阳常有餘,所以在治疗小儿疾病的时候用药都是偏于寒凉的,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片面了。其实小儿的很多常见疾病入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自汗盗汗遗尿等等,以虚寒者为多见,临床上来看病的小孩90%都是一个虚寒的表现。小儿无病之时,总属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不可能所阳很旺。我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小儿为稚隂稚阳之体”,这里说明了,小儿臟腑娇嫩,形体未充,隂气阳气都比较虚弱,气血未定,易寒易热,既容易受外邪侵袭,又容易受药物损伤。而临床医生受“纯阳之体”影响,在小儿起病之初,用药过于寒凉,又加上西医药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饮食等因素,小儿阳气往往被损伤了,最后不是“纯阳之体”,而变成虚寒之体了。所以临床用药宜平和,但取其平,补泻勿过,无病不可服药,宜饮食调养。

2 关于小儿喂养
    明代儿科名家万全(密斋)有言: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弱,易饥易饱;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肾常不足。这是很有见地的。小儿脾胃娇嫩, 运化力量较弱,在饮食上非常应该注意节制,不能强迫小孩多吃。很多家长认为吃的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很多小孩的病就是吃出来的。饮食过饱,脾胃不能运化,停积于胃,消化未及家长又强食之,脾胃日渐衰败,导致小儿厌食纳呆,甚者导致疳証的形成。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来看病的小孩,一眼就看到脸色恍白、苍黄或萎黄,山根、眼眶、太阳穴等处色青黑,神情憔悴,口唇暗淡,这种外观称之为“脾虚貌”,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喂养不当造成脾胃损伤所引起的。当然山根、眼眶、太阳穴等处色青黑这个情况也有肾虚的因素在内。可见,小儿的喂养是多么重要。

3治疗的一些方嚮
    上面说到,小儿为稚隂稚阳之体,臟腑娇嫩,形体未充,气血未定,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肠胃软弱,易饥易饱。肺脾肾三藏常不足,阳气多被寒凉所伤,饮食经常失节等等情况,临床上治疗小儿疾病是,应该注意:用药要平而偏温。大多数小孩就诊时都是一个“寒底”的表现,即使有少许热象,如咽痛咽红等,也必须用药偏温的基础上加上少量清热利咽的药物,不可过清。由于小儿病常由于饮食不节引起,所以临床上要时刻注意健脾运脾,常用山楂、麦芽、穀芽、鷄内金、陈皮、苍朮、白朮、太子参、苏梗、彿手、砂仁、檳榔等。对于发热较高者常用羚羊角骨,钩虅、柴胡、蝉蜕、白薇、桑白皮等。
    另外老师常用柿蒂一味,谓小儿病后,肺气胃气常常不能很好的肃降,用柿蒂来降肺胃之气甚好,因其性甚平和,故在咳嗽哮喘或病后调养都常用。
   另,老师治疗小儿遗尿属下元虚寒者,习用肉桂、补骨脂、升麻,温阳化气升提,配合金樱子益智仁等,疗效确切。

一点浅见,各位老师指正




白术散
说的很好,小儿确实是弱阳之体,而非阳盛之体。弱阳当时时顾护培育,而现在动不动用双黄连等却是戕害小儿之稚阳。




黑糊糊
说的非常好!
小儿乃纯阳之体,主要是从生理角度来说的。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区别于大人的特别之处,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弱,易饥易饱;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肾常不足。这样也就易虚易实,用药时如果不慎重也就容易出偏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儿病的治疗时也相对于大人来说要快。吃药时也要注意次数也应该相应的增加,药量相应减少,药味以小儿能接受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