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汉语】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

 入出有致 2017-07-05
书上的介绍是:“通假字与假借字产生的动因是不同的,前者旨在解决新词的记录问题,后者则是为了解决书写的问题。两者的最根本区别是,前者本无其字,借用已有的词去记录;后者本有其字,只是在书写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使用了替代字。两者的共同点是:前者与新词音同,后者与本字音同。”

按这句话“通假字与假借字产生的动因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通假字,“后者”应该是假借字。但是许慎《说文》给假借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我觉得上面那段话,“前者”应该是假借字,而“后者”应该是通假字。
是书上弄错了吗?还是我理解的不对?

我觉得上面那段话,“前者”应该是假借字,而“后者”应该是通假字。
是书上弄错了吗?还是我理解的不对?

我想明确的知道这个问题,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