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唯我英才 2017-07-06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来南京的朋友都会去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中山先生。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中山陵入口,前来瞻仰的人每天都很多。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博爱坊,即中山陵牌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在牌坊中门的横楣上,镶有石额一方,镌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二字,先生平时最喜欢将这两个字写以赠人,南京也因此而被誉为博爱之都。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博爱坊通往陵门,有一段松柏大道,庄严肃穆。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来宾走过松柏大道,登上20级花岗石台阶,到达陵门。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较大,两边稍小。南面中间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端庄朴实,雄迈俊逸。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内有墓碑一座,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1930年03月07日,在这块大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我们瞻仰的时候为今年3月,正封闭修缮,所以没能拍到石碑及碑文。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再往后,走过很多石阶到达祭堂。石阶的数字是有讲究的,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而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象征当时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寓意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其中的9寓意九州大同。迎面的这一段共有290阶,分为8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来宾拾级而上,走向祭堂。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之墓”石刻。墓室一般不对外开放观瞻。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各置紫铜带盖的铜鼎一尊。华表与铜鼎,把祭堂衬托得更加宏伟壮丽,又增添了肃穆和寄托哀思的气氛。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从祭堂回看碑亭,周边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

来南京,大家都会去的地方——中山陵,不为观景,只为瞻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站在祭堂门前,极目远眺,视野开阔,一览无余,仿佛整个南京城都在眼皮底下,孙中山先生生前亲自挑选的这方墓地,是真正的风水宝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