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开国有多穷、多难?看朱元璋如何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寡欲自然清 2017-07-06

一般来说,但凡是一个经历过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最终完成统一的王朝,必然会面临因战乱而经济破败的局面,主要的困难,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人少!地荒!

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劳动力和土地,都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有劳动力才能种地,有地种才能收农业税,有税政府才能运转,王朝才能稳固。人若少,地就荒,国家也就麻烦了。

以这两件事来讲,大明开国所面临的,是历代前所未有的大麻烦。有多麻烦?就举几个地区为例:宋朝故都开封,按照地方官的奏报,土地大量荒芜,人口极度减少;山东首府济南,周边有大量荒地;西北重镇河州,整个城池大多是废墟,里面尽是白骨堆积;瓷都景德镇,人口减少了九成,房屋大多毁弃,人烟稀少......

以上这些情景,绝非是地方个例,相反却是当时中国,大江南北几乎司空见惯的事实。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原因很多,元朝九十七年失败的统治,诸如乱发纸币等政策,几乎都是搜刮多、建设少。国家连年闹灾。

元朝统治的最后二十五年,大规模的蝗灾就有十九次、大饥荒十五次、水旱灾五十九次,可谓天灾人祸齐集。加上十七年惨烈的元末农民战争,其战斗密度程度之高、过程之惨烈、波及范围之广,更是前所未有,仅百万人规模的城池攻防战,就有高邮之战、洪都之战、平江之战等多次。

至于战争范围,更是空前扩大,红巾军的北伐一直打到辽东,南方的福建等省更是内战频频,而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两枭雄争夺天下的主战场,更是传统经济区,大江南北,几乎都给打烂了。

与之前几大封建王朝比,也可看出大明当时的局面有多难:

唐朝开国,虽然也是历经战乱,但唐之前隋朝的丰厚钱粮储备,还是成了后来唐王朝开国治天下的家底;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到的,是一个历经后周两代帝王苦心经营、初具繁荣的国家,给北宋的繁荣打了底;元朝一统天下,先有忽必烈在北方的苦心建设,后又全盘接过南宋的富庶家当。

要论开国的本钱,比明王朝此时更惨的,恐怕只有两汉王朝了。如果论经济条件来讲,两汉开国的局面不比大明朝好多少。无论西汉刘邦,还是东汉刘秀,开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搞发展,就连边境上匈奴闹得欢,也得打落门牙忍下这口气。

但就边境问题来说,明朝却比两汉更难:两汉尚且还能忍一口气,求个和亲,争个和平环境。而明朝,却连这条都没得争。

朱元璋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大明王朝的统一战争并未结束。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还在浴血奋战。一直到这年的七月,明朝军队才攻克元大都,驱逐元王朝,随后又一路北进西伐,发动对元王朝残部的征伐,相继收复山西、陕西、甘肃各省并招抚收服青藏。

这期间双方在北方发动了多次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会战。一直到洪武五年(1372年),北方才暂时太平。南方一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军队才平定云南,彻底扫平南方。

然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收复辽东。换句话说,仅完成国家的统一战争,大明王朝就断断续续用了二十二年。更何况与元朝残余力量,即北元王朝的对峙,更是终朱元璋一生。

这时明王朝的困局,以一个经济凋敝的江山,没有和亲妥协的可能,却要在支撑长期战争的同时,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稳定。仅这一条,便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何况开创盛世和奠定伟业,这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就这么个难上加难的事情,明朝却是办到了,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不但一统江山。更是缔造了一个足以笑傲青史的“财富成就”: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王朝的耕地总数达到八百五十万顷,比宋朝的最高耕地数多了三百多万顷,更是元朝最高记录的四倍。国家当年的税粮收入更高达三千二百万石,全国的总人口据估算,接近六千七百万人。

国家的财政储备,按照《明史·食货志》的记录,各个州县的府库都粮满仓,甚至存到“红腐不可食”。政府富的流油,老百姓生活又如何呢?这期间有民歌这样唱的: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这个开国时期经济贫苦,民生凋敝,内忧外患,战火不息的明王朝,历经三十年治理,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经济繁荣,生机勃勃的国家。这就是朱元璋缔造的大奇迹:洪武盛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