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色彩——荔色

 长剑三尺 2021-01-04

荔色

中国传统色彩之一。

利用植物个部位的色彩成为某个颜色的专有名词是中国色彩名常见的用法。此类词语来自植物的花朵,树叶和果实的颜色。如桃红柳绿,橘红橙黄等。荔色也是如此。

“贾母见宝玉身上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五十二/730)显然文本中的“荔色”是用成熟荔枝的暗红色来描写宝玉的服饰颜色,是颜色词。暗红色是荔枝果实成熟时的果壳颜色,这里不直言暗红色而称作“荔色”。

《红楼梦》一书中仅出现了一次:

 第五十二回

 贾母犹未起来,知道宝玉出门,便开了房门,命宝玉进去。宝玉见贾母身后宝琴面向里也睡未醒。贾母见宝玉身上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贾母道:“下雪呢么?”宝玉道:“天阴着,还没下呢!”

其他古诗词中出现荔色也不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北齐诗卷二

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

《杜诗详注》 8部分

... 歌妓为乐也。笛声无解于愁思,盖衰年漂泊之感,终有不能忘情者矣。) ①潘尼《琉璃碗赋》:“荣密坐之曲宴。”重碧,酒色。轻红,荔色。《社臆》引《艺海泂酌》云:叙州官酝名重碧。戎州,即叙州。

荔色既为荔枝果色借代之,也可称为“荔枝红色”。在古代小说里有不少描述人物服装的颜色:

《泣红亭》 第十六回期功名为国忘家摒富贵保身养性

在窗前的炕上那个戴国老头戴金丝云头图案黑缎小帽,身穿荔枝红富贵不断头凸纹丝绒便服,上罩宝石蓝洋绸棉外套,趴在前边的花梨木炕桌上。

《清风亭稿》

掩蝉纱怯晚风刺桐垂影曲房东自怜燕谷无春到谁信蓝桥有路通药玉杯擎鹦鹉緑团金带束荔枝红十年一觉繁华梦羞见青铜两鬂蓬

《红楼复梦》 第十一回 柏夫人船房继女 张姑娘飞弹惊人

... 芙蓉先去禀知。不一会,芙蓉来请,说道 : “老爷不能冠带,请少奶奶同小姐只须常礼。”柏夫人陪着走进内屋,见祝尚书头戴盘金嵌云便帽,身穿荔枝红富贵不断头的章绒便服,五十来岁年纪,花白长须,长眉细目,高鼻大耳,惟面色黄瘦。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第二十七回 刘知远大战梁兵

... 怎生打扮,但见:戴一顶缨撒火、锦兜鍪、双凤翅照天盔;披一副绿绒穿、红锦套嵌连环锁子甲;穿一领翠沿边、珠络缝、荔枝红、圈金绣戏狮袍;系一条衬金叶、玉玲珑、双獭尾、红鞋钉(虫监)螭带;着一双簇金线、海驴皮、胡桃纹、抹绿色云跟靴;

在有关书画古籍论述中也有出现:

《词品》

檀色   画家七十二色,有檀色,浅赭所合,词所谓“檀画荔枝红”也。而妇女晕眉色似之。唐人诗词多用,试举其略。徐凝宫中曲云:“檀妆惟约数条霞。”花间词云:“背人匀檀注。”(《词品》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该书是一本论词专著。)

《珊瑚网》 1部分

钗头新緑荔枝红那与江桃色味同闻道端明新进谱一时殿阁起薫风。(《珊瑚网》,是中国明代汪珂玉的书画著录。《珊瑚网》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 )

从以上资料来看,荔色作为色彩词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大致在明代以后。

《词品》把荔枝红归为檀色,浅赭所合。但这个檀色绝不是赭石色,而是类似红檀木的颜色。

为此,笔者认为,荔色(荔枝红)染料来源有红色的苏木、茜草、紫檀以及赭石。可以是某一种染料加媒染剂,更多的可能性是两种甚至多种染料按不同配比来染色。

作者:黄荣华

本文有删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