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法发布《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一大波干货来了!(附全文)

 卢山人 2017-07-06

编者按: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发布了《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中的司法数据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民事一审审结案件,报告从案件审结情况、案件地域分布、当事人特征、案件特征4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进行了分析。全是干货,速速收藏!


  原标题:全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105天


  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发布了《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针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民事一审审结案件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105天。


  据了解,报告从案件审结情况、案件地域分布、当事人特征、案件特征4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在案件特征方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105天。其中,假冒他人专利、侵犯发明专利权和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9类案件审理周期超过平均审理周期。此外,在所有案件中,仅7.93%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原告诉讼请求全部获得支持;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结案方式以撤诉为主,占比50.88%。


  在案件审结情况方面,2015年和2016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比2015年同比上升41.34%。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著作权侵权案件数量、商标权侵权案件数量和专利权侵权案件数量占比分别为50.20%、34.17%和15.63%。


  在案件地域分布方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广东、北京和浙江审结的案件数量最多。知识产权侵权涉外案件涉及28个国家,其中,美国、法国和德国涉案量最多。


  在当事人特征方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均以法人为主。其中,法人占全部原告的87.32%,占全部被告的74.76%。被告中超八成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单位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冯飞)


  附:报告全文(PPT版)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