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昵称0A723 2017-07-06

中医十大名方的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又称《严氏济生方》)。此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那么归脾汤的配方有哪些,归脾汤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了解此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归 脾 汤

?配方组成

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归脾汤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治宜益气补血与健脾养心兼顾。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法中加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证。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谈到其不同之处,本方是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补益心脾,复其生血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能。在主治方面,本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之少气懒言、发热及中气下陷诸证。

归脾汤出处:《济生方》

《济生方》,又名《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撰。成书于宋宝祐元年(1253)。原书共10卷,有论治70篇,方约400首;咸淳三年(1267)又写成《续方》,收前书未备之医论24篇,方90首。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二书后均散佚,现在版本为辑复本:一是清纪晓岚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8卷本《济生方》,有医论56篇,收方240余首,内容或缺论,或缺方,或少药,或论不对题,残缺较甚,195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二是根据《医方类聚》《普济方》等多种医书,并参照日刊本《济生方》等重新整理,将《济生方》《续方》合二为一的辑复本,有医论85篇,方520首,内容较前一版本充实完整,基本接近原貌,198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名《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严氏撰著该书,据其多年心得,结合临床实践,广采古人可用之方,兼收已验之效方,以杂病各门为纲,下列总论,病源,病机,再附主方,每方详述主证,组方,炮制,服法等,条分缕析,纲目清晰,方论结合,议论丰正。

书中收方广泛,汉、唐、宋以来诸家名方及民间验方均有采录,其中尤重《和剂局方》《三因极一病证方》二书方论。对所摭常用古方善于化裁,如仲景治疗肾虚的肾气丸,经严氏加味牛膝、车前子后,扩大了原方适应范围,使之成为治疗虚(肾虚)实(水湿)挟杂证的名方—济生肾气丸。严氏创制新方,讲究刚柔相济,佐使合宜,用药平正稳妥,如归脾汤、小蓟饮子等,由于制方既切实用,又不峻猛,柔中有刚,兼顾全面,故很受后世医家推重,如吴澄称“予最喜严氏《济生方》之药,不泛不繁,用之辄有功。”(《古今通变仁寿方·吴澄序》)。

归 脾 丸 临 床 应 用

1.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归脾汤。《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 2.心痛《南雅堂医案》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 3.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最近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内蒙古中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近日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