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雅品味是“养”出来的

 学国学网 2017-07-06

品,有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合起来,范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修养。

有人觉得品味就是开着高级车、住着装修豪华的房子、背着奢侈品级别的包、戴着万元以上的手表,但真正的品味无关金钱,不浮于表面,品味是时间的沉淀、是历练和培养,是做人的表里如一。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品味越来越重视,要提升自身的品味,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修养的高度决定了品味的高低,而这种高雅品味是靠“养”出来的。

好比印章的包浆,是要经过时间的累积,慢慢形成,急于求成是不行的。有人用烟熏、用油涂,貌似醇厚,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是假的。

时下流行很多修养提升班,魅力提升班、素质提升班等,打着修养的大旗,开设关于解服饰的搭配,仪容仪表的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与真正的修养相去甚远。

真正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

提高个人修养需要知识的积累、生活的沁润,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汲取知识,才能厚积薄发。

阅读则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好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平和心态、并且积累丰富的知识。

老前辈林散之先生、高二适先生、启功先生等,经常提醒年轻人要多读书,多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文修养。

例如:阅读唐诗宋词元曲,能够体会语言的精妙,在领略词语丰富用途之余,提升个人表达、书写的水平;拜读国学经典,体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人文素养,培育高尚道德、丰富内涵、净化灵魂。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除了阅读之外,书法也是修身养性的代表。

早在西汉晚期扬雄在《扬子法言》中就说过:“书,心画也。”

至东汉晚期,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

宋代苏轼:“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明代傅山:“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

可见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早就与做人做事原则相承相通了,因此学习书法,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启迪人们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书法讲究气韵,力量,和总体的布局。要写好书法,就必须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临摹前人碑、帖,学习笔法、点画、墨韵、结体、章法、气韵等,不断修正自己随意的书写习惯,做到心无旁骛,集中精神和笔合二为一。

临习的过程,也是不断磨炼自己意志品德、培养耐心认真的过程和吐故纳新的过程。

这和做人一样,需要自省、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惯,除旧布新,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书法写的是字,表的是意,在书写书法作品时,会很自然的接触到古文。

如果不能掌握文意,知识一味的临摹,那写出的字就没有了“味道”,就像是一个人没有灵魂,因此学习书法还要懂得古文、诗词、名言、警句、了解历史、了解书法家的背景、经历、人品等等。

在此同时,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受到传统文化和书法家人品的熏陶。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作支撑,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做灵魂。

所以书法写的不是字,而是在写心,书法练就的不是一种技法,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