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范文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个性、 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昵称43759698 2017-07-06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精英教育、人才养成教育的今天,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孩子们的技能、个性与道德观的教育与培养,因此,从幼儿教育时期就着重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是十分重要也势在必行的。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作表率,言传身教,利用表扬鼓励,从正面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另外,家园还要密切合作,携手共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个性培养   行为习惯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要想培养鲜明的个性,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个性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才能养成的,永远生活在家人庇护下的孩子只能是温室中的花朵而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此一定要尽早让幼儿养成这项技能。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例如,新入学的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和独立个性的养成。我借鉴电视节目中的方法,将穿衣服的流程编成儿歌,并邀请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同时看到能够独立穿衣服的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又十分佩服,因此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起老师手把手教孩子穿衣甚至直接代劳要好很多。 
  二、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仅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要时刻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对于培养幼儿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个性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例如很多教师在带班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由于刚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家人,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恐惧,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就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有类似情况的孩子绝对不在少数,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多留心,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务必要及时进行关心与呵护。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养成正确的、开朗的、积极向上的人格与个性。

  三、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集体教学是最能培养孩子们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的教学活动。在实践工作中,我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例如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幼儿合作完成对一首儿歌的学习和演唱,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然后让他们通力合作,一起完成对歌词的改编,同时以小短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新颖又不失趣味性,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团队与合作是什么概念,从而避免了“唯我独尊”的错误个性的产生。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日常生活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长期细致反复地进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幼儿早上入园向老师问好,离园时要说再见,这个习惯的培养就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促使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与建构才得以培养起来的;再如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可以在喝水、进餐、游戏中反复进行。从中可看出,日常生活是幼儿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具有范围大、机会多、反应快、幼儿无心理负担,以及针对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的诸多优点。所以,要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五、鼓励表扬,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更具有权威。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后,幼儿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同学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上课时小动作太多、做事不认真,我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批评,但教育效果并不佳。于是,我采用树立榜样,表扬鼓励,正面引导等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

  六、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幼儿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要求儿童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的同时,也要要求自己去捡,一改过去教师站立不动,却对幼儿行为指手画脚的"严师形象";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教师也常常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谢谢"的反应,在街上偶遇幼儿家长,教师热情地向家长打招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直接感染幼儿,使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在活动中教师要作表率,言传身教,利用表扬鼓励,从正面引导幼儿积极向上,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