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 疮 疥疮是指疥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以特殊发病部位及疥虫隧道、丘疹、水疱等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发于指缝、指侧,其次为腕屈面、肘窝、腋下等,只有幼儿可见于头面部。皮疹为疥虫隧道、红色丘疹、水疱、结节、血痂、抓痕。合并感染者可见脓疱、脓痂及疖肿。自觉瘙痒,夜间尤甚。 1.菊花紫草茶 【组成】野菊花15g 连翘15g 赤芍15g 紫草10g 【主治】疥疮,血热而致。 【用法】水煎服。 2.黄连苍耳膏 【组成】黄连10g 苍耳子10g 冰片2g 凡士林适量 【主治】疥疮,血热而致。 【用法】上药研末,加入凡士林调匀。擦患处。 3.苍术苦参丸 【组成】苍术100g 苦参50g 蜂蜜适量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水泡破后流黄水者。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次口服5克,每日2次。 4.冬瓜薏米饮 【组成】冬瓜200~400g 薏米30~50g 白糖适量 【主治】疥疮,早期。症见局部有圆形小结节,红肿,疼痛。 【用法】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4~5日。 5.绿豆汤 【组成】绿豆50g 白糖50g 【主治】疥疮,早期。症见局部有圆形小结节,红肿,疼痛。 【用法】煮汤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数日。 6.土茯苓乌龟汤 【组成】土茯苓200~250g 乌龟1只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脓疱、脓痂及疖肿。自觉瘙痒,夜间尤甚。 【用法】先将乌龟放入盆中,冲入热水,使其把尿排净,然后洗净,宰杀去内脏、头、爪、连龟甲同煮。土茯苓先煮1小时,入龟再煮3小时。吃龟肉饮汤。隔日1次,连服3~4次。 7.二黄油膏 【组成】硫黄10. 雄黄10g 樟脑3g 麻油适量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脓疱、脓痂。 【用法】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8.沉香松节膏 【组成】沉香15g 松节15g 【主治】疖疮,早期。症见局部有圆形小结节,红肿,疼痛。 【用法】上药切如手指大小,以布袋盛之。于麻油中浸泡半日,取出,用一小瓶穿底作窍如指大,以松叶衬窍。入2味药,下面用小瓷盆子盛,四面用黄土泥固厚约1.7cm,以火安瓶上烧,其沥当流入盆子内,收取。摊涂患处。 9.皂荚巴豆膏 【组成】猪牙皂荚0.3g 腻粉0.3g 硫磺0.3g(细研) 雄黄0.3g 白矾灰0.3g 黄蜡0.3g 巴豆0.3g 乌头0.3g 吴茱萸0.3g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疥疮水疱破后流黄水者。 【用法】上9味,捣碎,研细成末。研匀,先入麻油50mL,以慢火消蜡尽,搅和匀,成膏即可。摊涂患处,每日2次涂之。 10.藜矾松雄膏 【组成】藜芦60g(去芦头) 白矾60g(烧灰细研) 松脂60g(细研) 雄黄60g(细研) 苦参60g(切碎)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疥疮水泡破后流黄水者。 【用法】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散,入猪油500g 相和,煎10余沸,以绵滤去渣,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匀,待冷收于瓷盒中。涂敷患处。 11.巴豆当归膏 【组成】巴豆9g(去皮) 当归15g 清油250mL 轻粉3g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水疱、结节、血痂、抓痕。合并感染者伴脓疱出现。 【用法】上药先将油慢火熬,次下巴豆、当归,熬至焦枯去渣,再下黄蜡、轻粉,滚开冷定,瓷盒盛之。根据疮的大小,取药膏敷贴患处。 【说明】禁忌辛辣酒类。 12.浮萍洗剂 【组成】浮萍适量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用法】水煎。趁热擦洗患处。 13.川乌头液 【组成】川乌头7枚(生用) 【主治】疥疮,中期。症见疥疮水疱破后流黄水者。 【用法】将乌头捣碎,加水1000mL,煮至300mL,去渣,温洗患处(不能内服)。 14.薄荷百部煎 【组成】薄荷、百部各20g 【主治】疥疮,各期。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浸洗患处,然后以白果捣烂外敷。 15.地肤公英液 【组成】地肤子、蒲公英各50g 硫磺、雄黄各15g 【主治】疥疮,全身多发。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热水浴盆内30分钟,然后进入浴盆浸洗30分钟,每日1~2次。 16.椒矾地肤液 【组成】花椒10g 枯矾20g 地肤子30g 【主治】疥疮,各期。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沸取汤,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3~5天为1个疗程。 17.苦参胆汁 【组成】苦参150g 公猪胆汁4~5枚 【主治】疥疮。症见发痒。 【用法】苦参切片,用河水1000mL 煎药20分钟,再掺水500mL,滤去渣。临洗和公猪胆汁4~5枚搅匀淋洗痒处,3日一洗。3次有望获愈。 18.芜荑槟榔液 【组成】芜荑30g 槟榔、吴茱萸各15g 硫磺20g 花椒10g 【主治】疥疮,各期。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浸泡煎煮滤取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