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1)
紫砂器器形的审美,大致上可以从壶形构成原理(不含像形、仿真题材)、部件呼应、线条、气韵、精神、气度、转折角度(力度)、协调性以及个性等九个方面进行评判。下面一一进行分析。
一、壶形构成原理(不含像形、仿真题材)
紫砂壶的基本构成,一般是以人体腰部以上(含腰部)的部分作为主体,其中包括头部、颈部、胸(肩部)、两臂、手部、腰(腹部)等部件,也就是说,紫砂壶体所描述的主体结构部分几乎不含腿部和足部。即便有,所占比例也很小,如上双底、三足、四足、宽出(外飘)的复合底等修饰手法,如下图,分别为前后足、三足、四足、宽边(外飘)复合底。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2)
前后足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3)
三足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4)
四足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5)
宽边(外飘)复合底
常规光素器大致构成部分,如下图: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6)
但也有部分的壶器题材,并不刻意表现头部。反观绝大多数的提梁壶,一般只有“单臂”。究竟是留下更多的空间让人遐想,抑或纯粹为了实用,就不得而知了。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7)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8)
二、部件呼应
部件呼应是指一把壶上的诸多组成部件彼此之间的联系,在部件表达出相同、相似或相反题材的前提下,壶才能组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呼应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胡乱拼凑,更不能随意而为之,大致分为像形呼应、逆向呼应两种方式:
1、像形呼应:是指一把壶的每一个部件所表述的意思、题材、概念相同或相近。类似的品种有很多很多,如云肩如意、大亨掇球等。下图中《云肩如意》壶的每一个部件均带有云纹(如意纹饰);《大亨掇球》壶的每一个部件都带有圆的题材,是诸多圆部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整圆题材;《求正》壶的每一个部件均带有“方”的概念。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9)
《云肩如意》壶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image107.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7/0618/105200050_10)
《大亨掇球》壶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求正》壶
2、逆向呼应:是指一把壶的组成部件,有规律的题材概念相反或相逆,如方(圆)呼应、粗(细)呼应、花(素)呼应等。
(1)方(圆)呼应。也就是整体构成题材里面,分别有方的题材,也有圆的题材,从正面看是方的,从上面、下面看都是圆的。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2)粗(细)呼应。粗(细)呼应的目的,是要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如用很细的流、把、钮配合上一个很有圆润、很有张力的身桶,借此以突出身桶的视觉效果比例,让主体显得更加饱满稳重。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3)花(素)呼应。一般是指在光素的身桶上,装饰上题材相同或相近的流、把、钮,绝大多数是为了能达到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最终要求还是突出身桶。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三、线条
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如果以纯手工成型的紫砂器为实际参照物,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构成纯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所有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即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圆弧线、抛物线和S线。
即使壶是纯粹的方货,从正面看到的是纯粹的直线,但是当近距离观察时就会发现,其实远观的直线近看也都是向外鼓出的弧线。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面再看《方础》壶,通过对比细节就会一目了然,构成《方础》壶的每一根线都是弧线。也只有由向外鼓的弧线构成的整体,才显得更饱满,更有气度。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面再看《平盖石瓢》壶,就知道盖子究竟是不是平的了。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为什么是弧线而不是直线呢?一个观察实验也能说明问题:远观一把纯粹由直线构成的模子方壶时就会发现,壶的每一个立面均往里凹。实际上壶体并未真的瘪进去,而是视觉上产生的错觉效果。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面两幅图中展现出的几种线条分别为:S线、抛物线、反向抛物线。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四、气韵
评价一把壶的优劣,不得不说“气韵”,常常会用“气韵贯通”来评价一把壶。气韵其实反映的是壶的局部与身桶主体在线条衔接上的准确程度,如果镶接的位置不对,一把壶的气就会断掉,反之壶的整体气韵才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循环。“气韵”不仅仅是评价一把壶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制作者手上功夫的考验。
不妨以《掇球》壶、《莲子》壶、《仿古》壶等一类壶肩、重心略偏上的壶形来做说明,请看下图。这样就会把气韵做通,而且制作出来的壶提握舒适,还有就是能让流内根部承受最大的受水压力,保证出水流畅。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图为局部图示: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当然,将流、把与身桶的气韵做通并不是定式,因为有很多的壶形,由于壶的重心宽出位,会根据器形设计随时调整,甚至有些壶的器形是摆裙式的宽出,故上面叙述的部分,只能是根据《仿古》壶、《掇球》壶等一类壶肩、重心略偏高的器形所使用。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五、精神
精神与气度是要分开说的,精神主“骨”,气度主“肉”。
何谓精神?如果从人体结构比例上来分析,一个健康(强壮)的人,胸饱满、肩宽阔,昂首姿态,给人感觉非常精神。由于肩宽胸满的缘故,还会让人错觉重心上移。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如果肩胸瘪塌,整把壶的重心将会下沉,给人感觉会了无生气。而“骨”的形成,其实就是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明显角度之后,壶体局部的“面”的形状将会随之改变,视觉层次感立显,壶体的精神也将全然不同。下面通过永福的《掇球》壶和许卫良的《传炉》壶图片进行对比说明:
1、永福的《掇球》壶盖面拱起,虚片既有明显折角,又圆润饱满,这个处理手法当代大多数人都没有功力做到。
2、许卫良的《传炉》壶盖面虚片拱起折角,同时又做到方中带圆,让人感觉有一种转折的力度存在。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无论壶肩的位置是上是下,重心是高是低,要把壶的精神做出来。最首要的就是要把壶肩的部分做饱满,做出充气感。古人即便工粗,但至少在架子上能把“精神”表达得十分到位。而今人即便工精,但大多在对精神(气度)的理解上很多不到位。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六、气度
何谓气度?气=充气感。度=肚量。
如果说精神主要指壶肩部位的饱满,那气度就是说壶腹的收式弧线。要做到纯粹的充气感并不难,但是要在充气感中加入带有转折力度的“角”就非常不易。盖面的虚片、壶肩的拍打乃至后期制作的蔽身桶工具,均可作为判断作者对壶器理解能力的依据。
平时常见的方器,总会错觉误认为比圆器稳重,其实说的稳重就是指壶的底面宽。但底面宽并不能保证气度一定佳,那就要在制壶时,认真处理收腹线。既不能收的太急(重心提升),又不能打的太弯(壶底不稳),更不能简单收式(僵硬呆板)。这个问题很难,是当今绝大多数陶手都处理不好的难关。究竟有没有一套相对准确的数据可作为不同壶器壶腹转折弧线的标准范本?至今尚无绝对准确的数据定式。
下面两张图被认为气度超一流的壶,供欣赏对比。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气度在紫砂壶上另外的几个表现方式,可体现在壶颈的长度、壶口的宽度和子母线的厚薄度上。下面,以出自不同作者的《德钟》壶为例进行说明: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徐桓静《德钟》壶
这是徐桓静第二版《德钟》壶,从外观看,中规中矩,比例协调匀称,线条流畅,但纵观整体效果,总觉得太规矩,会感觉是出自文弱书生或女性之手笔。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高振宇《德钟》壶
这高振宇的《德钟》壶,单纯就制壶工艺在细节工序上的处理,徐桓静与高振宇都是当代的精工代表,伯仲之间难分好坏。但在这款《德钟》壶的壶口宽度、盖面虚片的转折力度处理上,徐桓静就输了很多,主要输在太规矩,没有放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壶口放宽了,壶的气度会有更大的体现。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高振宇的大品《德钟》壶
再看高振宇的大品《德钟》壶,会更加感觉到其作品在转折角度上的处理颇显功力,有骨有肉,挺拔有力。
所以,壶颈的长度和壶口的宽度,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壶体的精神度乃至气度。许卫良曾经用一种方式形容过《大亨掇球》壶,说它等同于用绳子捆住了局部的气球,这是有道理的,壶要有饱胀、充气感。但有时为了能体现壶肩的饱满度,则需要考虑适度缩短壶颈的长度,只有缩短壶颈,让壶肩重心得到提高后,收腹线才能有更大空间做调整。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当作唯一标准,因为壶肩提高后,壶颈的部分比例缩短(缩脖),导致气度显露而风骨不存。况且制壶业界百家争鸣,既存在书生气息,也包容强人壮汉。风骨嶙峋,骨多肉少,文人气息浓厚,精神且干练,如顾景舟《仿古》壶。强人壮汉饱满健壮,器宇轩昂,如邵大亨《仿古》壶。各家当有各家特点,并无绝对标准一说,故不能一概而论。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顾景舟《仿古》壶
邵大亨《仿古》壶
子母线的宽度和厚薄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壶的整体气度,做得好的,甚至可以将整壶的气质都带出来。若做得不好,子母线的笨拙很可能将整器的精神破坏掉。子母线要体现功力,就要做到宽、薄、均衡;远观上下厚薄、横向宽度一致,近看上略厚于下,横向略宽于下,目的是要能够压得住身桶。下面两张图就是子母线处理功力非常到位的壶器: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七、转折角度(力度)
何谓转折角度?前面说到身桶体现精神气度,而整壶体现力度的部位,却是在流、把上。“力度”其实非常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每一个弯折的弧度都带有明显的折角,即能够看出明显的弯折力量。而这种弯折的力量同时需要配合流、把的粗细变化,从手掌端(壶把)转向大面积的能量聚集(身桶)再由粗到细集中到一点上(流尖),向外喷出,也就是通常说的“由点到面再到点”的力度。这种力度需要流、把与身桶的高度细致衔接,达到通气的效果,形成气循环,方能成大器。下图为个人非常欣赏的壶作,此器身桶精神挺拔、流、把与身桶镶接高度和谐,而流、把同时又带有强转折角度,而且富有粗细变化。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弯扳梅》壶
上图的《弯扳梅》壶,虽是模子壶,但从流、把的效果而言,转折的弧度(角度)、力度,乃至贴梅花枝干的“硬度”,堪称一流佳作。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梅报春》壶
上图的《梅报春》壶,从贴梅花的枝干硬度和壶把上提的转折力度而言,亦属可圈可点。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亚明四方》壶
上图的《亚明四方》壶,虽然流部线条略显僵硬,但壶把高出身桶的一折,并以硬朗的风格画方后回到身桶下部接入,确实非常到位。
八、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流、把斜向角度、各占虚实空间比例等均衡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探讨的话题,在此用略微详尽的方式来叙述一下:
常规现象:流、把斜向角度对称,流略粗,把稍细,虚实空间互补均衡,这类器形属于较易辨别的器形,对称方式是相对固定化的。如下图所示: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改良现象:很多人都在尝试,通过改良纯粹意义上的均衡,以达到新的均衡态势。如何道洪、吕尧臣、刘建平等人的作品很多都带有“蓄势”风格。
蓄势是指蓄力待发而未发,随时一触即发。这种方式已被多人采用应用,类似风格的作品,壶把所占比例很大,流只探出一部分,用厚重的身桶作为稳固的底盘和强大的支撑后盾,从后往前蓄势而待发力。如下面五张图片说显示的作品: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当然,并不是说协调性降低了,壶的设计理念就彻底失败了。有很多的状况是设计者不经意间调整思路之后衍生出来的,这类壶作很多采纳了现代式或欧式的风格,流、把既没有对应角度,也不存在蓄势发力,更没有气贯全身的概念,仅仅是表达一种纯粹的玩味或实用思路。但即便这样,一样会很多优秀的作品出现。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下图所示三件作品: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九、个性
什么叫个性?个性是指人的性格、修养、观念、为人等。
个性在壶上如何体现呢?大多数紫砂爱好者都看到过何道洪作品的照片,也看到过顾景舟作品的照片,众生不可能一象,但壶如其人一点都不假。顾景舟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位儒者、一位自信又带有一丝顽固的老人,他的作品一如其人,文人风骨,纤巧秀气,儒雅气质;而何道洪则像是一头勤奋努力的垦荒牛,一位强悍到不知疲倦的劳动模范,个性张扬,锋芒毕露而又力大无比。如下图两幅作品图片: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再看当代人的张扬个性。其实张扬个性很容易理解,在壶体上面表现出来的,就是壶肩挺拔,流、把伸出毫不含蓄,完全表露个性的方式,为之张扬。如下图: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和张扬风格相反的是含蓄,含蓄多是引而不发,留待一丝遐想空间给人回味。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下面两把《石瓢》壶,虽为同一作者,但二者表现的方式,一为张扬,二则相对含蓄。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 [转载]紫砂壶的壶形鉴赏与细节分析](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