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意大利游憩笔记】(2017年6月16日~6月26日) 乘坐金色山口列车欣赏瑞士醉美景色,是大多数旅行者游憩欧洲的活动项目之一。此次瑞意游安排'列车游',甚是旅行社'定制系列深度游'的作品。 金色山口列车是一条将日内瓦湖、图恩湖、布里恩茨湖和琉森(卢塞恩)湖等瑞士风光最美的湖泊连接在一起的引人入胜的线路。 沿途明丽的湖水,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悠闲的牧场,美丽的葡萄园……所到之处的美丽风光,叫人舍不得眨眼。同时,游客还可以中途下车,周游少女峰地区的著名观光景区。 此外,这条线路两终点还延伸至苏黎世和日内瓦这两个拥有国际机场的瑞士门户城市。 我查阅了资料,金色山口列车连接了瑞士中部德语区的古老城市琉森(卢塞恩)和西南部法语区优雅的湖畔城市蒙特勒。 金色山口列车整条路线为琉森(卢塞恩)—布伦迪—因特拉肯—茨魏西门—蒙特勒。整个线路具体由三条铁路组合,分别是:1. 金色山口列车(Brunig) 琉森(卢塞恩)至因特拉肯段;2. 金色山口列车(BLS) 因特拉肯至茨魏西门段;3. 金色山口列车(MOB) 茨魏西门至蒙特勒段。 由于列车的轨幅不同,所以途中需要换车。全景观列车,车上还设有餐车。 我们乘坐的线路是第一条铁路,即由因特拉肯至琉森段。非常幸运的是,从琉森(卢塞恩)到因特拉肯是瑞士出名的金色山口列车的起始段。游憩瑞士,感受一下乘坐金色山口快车的魅力。 金色山口列车被称为是瑞士景观火车的经典。事先,导游说过列车是半透明式的,便于上下左右观景。入坐列车的感觉的确不错,金色山口列车与一般列车有所不同,弧形大玻璃窗,使得车厢的视野开阔,坐在其中犹如身在其中,好像人在画中行。
我注意到车厢内饰简洁大气,座位数量24或32个不等,进入车厢仿佛感觉是进了咖啡馆,台桌上设有放茶杯的固定环,车厢张贴有中途到站的站名和时间,抬头看到精美的车顶,不禁让人感叹瑞士人的勤劳和对任何事情的要求极致。 同行中的老法师,带了罐装啤酒和瓜果点心,大家边喝边聊边赏景,笑声欢语景中行。 火车缓缓驶离因特拉肯,穿行在依山傍海湖或燧道之间,一路上山谷、湖泊、平原、森林、小镇、乡村的长长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美不胜收,都是绝妙如诗般的田园景色。 从因特拉肯到琉森(卢塞恩)2小时的行程,中间停五个小站,上下乘客不多,列车停靠站点继续前行,乘务员带着微笑前来验票,秩序良好。 坐在金色山口列车上,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是: 云雾在半山缭绕,阳光普照,列车缓缓地爬坡,欢快得穿行在山谷河流森林湖水之间。 一片片的青葱牧草,一间间雕刻别致的传统木屋,连绵不断的山脉,让人惊叹连连。 一路上流动的湖光山色,像一幅幅画卷不断的展开,让人目不暇接,惊艳痴迷。 在瑞士的湖光山色中,这一路可以说是集瑞士景观之精华,仿佛是,天堂触手可及。车窗外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永恒的美好回忆。 金色山口列车—在天堂中行走,世上最美铁路线,穿梭于瑞士天堂美景。 出了火车站驱车前往琉森(卢塞恩)湖以南的英格堡,今晚入住的酒店(HotelTerrace),就座落在阿尔卑斯山有名的风景点铁力山。 酒店名曰英格堡露台酒店,设在山的半腰间,客人进入酒店要乘二次电梯,穿越二条隧道,逐级向上方能到达'镶嵌'在半山腰的露台酒店,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酒店的房间宽敞舒适,走廊开阔明亮,专门设有热开水供应处,特别是房间阳台面对秀丽的山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山间美貌映入眼帘,令游客称赞连连。第四天 2017-06-19行程:琉森-沙夫豪森(60KM)-苏黎世(60KM)参观游览:石狮纪念碑,琉森老城,莱茵瀑布 有资料宣传,在瑞士,从西南方的日内瓦到东北方的圣·加仑,从西北方的巴塞尔到东南方的卢加诺,每一座城市都似仙女撒下的明珠。然而,这些明珠的中央有一颗竟是那么的不凡:她不仅闪烁着今日辉煌,而且透射出昔日的光彩!这就是美丽的古城—卢塞恩(琉森)。 卢塞恩又称琉森,是因为瑞士是个多国多言的国家,故卢塞恩又译为琉森。 早餐后,由英格堡返琉森,游览美丽的古城区和名胜?点,体验琉森21世纪的现代化与中世纪特有的自然美相聚合的魅力。
步入琉森老城区,在前往狮子纪念碑的路口,有一栋古老的独立小楼,只见有不少旅游团队的游客围着导游,聆听着什么。 我们的导游告诉大家,这栋独立小楼,是典型的'瑞士老屋',建于十九中世纪时期。琉森属于德语区,原来这片区域全是德国木筋屋式的'瑞士木屋',由于年久失修或外来侵略者的侵袭,小木屋不复存在,仅存这一栋。 我立马用手机拍下了这栋古老的,门面很小,外观朴实低调的典型瑞士民屋—'瑞士老屋'。
【参观石狮纪念碑】
前来参观石狮纪念碑的游人如潮,各方导游纷纷放声给游客讲述'石狮'的故事;各路游人神情各异,有的注视雕像沉思、有的聆听介绍、有的取景拍摄留影…… 看到此情景,我不由的想起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的意境。 我站在人群中举目望去,这座雕刻在天然岩石上的雄狮,长约10米、高3米多,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深深地插进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是两支折断的长矛。
意味着狮子战斗至死!我理解。 导游作了介绍:这座雕像是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巴特尔·托瓦尔森雕刻在天然岩石上。主题是,为了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政击法国杜乐丽宫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土军官和警卫所建的纪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碑的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 我面对着'悲哀的狮子'雕像,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狮子濒临死亡时的痛苦表情,实在太悲壮,太令人感动了。 我思忖着'悲哀的狮子'雕像,它诉述了瑞士的一段历史,是瑞士人忠贞坚毅的象征。石狮纪念碑不愧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且意义深远。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捍卫和平,反对战争!无比的重要。【自由活动—游览老城】
整个老城都是纵横交错的步行街。我们漫步在这里,最为感触的,一是历历在目: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历历在目;二是比比皆是:具有时代和风格的壁画,古老狭窄的小巷和广场,邸宅以及老店名店,比比皆是;三是亦真亦幻:由'卢塞恩湖'流入城区的罗伊斯河,将城区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老城的中心商业区在天鹅广场和狮子广场,著名的劳力士、欧米茄等手表品牌也在老城内。我对购物的情趣不高,便按照了解的信息,在老城逛游一番…… 卡卑尔木桥—是琉森的重要标志,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始建于1333年,是琉森的水上城墙。
请教导游为何叫卡卑尔木桥。答曰:卡卑尔的德语意思为'小教堂'。因桥头不远有圣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桥'即卡卑尔桥。还因为,桥两侧的栏板上常年装饰以红色鲜花,看似一座花廊,故又称作花桥。 我们徜徉在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上,眺望两岸有点历史的建筑和湖畔风景,赏景选景摄景,兴致正浓。 我感觉,卡卑尔桥不愧为680余年的历史之桥。留下印象的是:此桥不是一座直桥,从'小教堂'这头上桥前行,有两个小的转弯,桥长约为200米。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数了数共有110幅,据说开始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卢塞恩的历史风貌和琉森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 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高30余米,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据了解,当时建水塔是用作瞭望哨所,也是是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水塔与廊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美景。在廊桥里还设有供休息的木长橙,很受游客的欢迎。 老城'味道'—从'小教堂'这头上卡卑尔木桥,过了廊桥至罗伊斯河对岸,右转便是返回老城的铁制简桥。 漫步在中世纪的街巷,众多的建筑群中,意大利式的旧市政大楼尤以引人注意,建筑物风格古典庄严。邻靠圣彼得教堂的卡卑尔广场,设在广场中央的哥特式喷泉,引人瞩目,是著名的琉森狂欢节的开幕仪式场地。 一些广场四周的房屋墙体绘有壁画,感觉很新鲜。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广场的地面均以鹅卵石铺砌,光滑清洁。 天鹅广场—正对着全城主要的跨湖大桥,是整个琉森无论南来北往都要经过的交通要道。广场上有许多公车站牌,靠湖的一侧树荫下设有许多游人休息的椅子,湖边熙来攘往的行人、观光客川流不息。琉森的天鹅广场对于瑞士手表和珠宝的爱好者可以说是人间天堂。Bucherer, Guebelin等多家著名手表珠宝店包罗了几乎所有知名的瑞士品牌手表。不少游客既游览了老城名胜,又购物丰盈,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中午,在琉森老城一家华人开的餐馆用餐,菜肴味道清淡,感觉不错。
在小巷深处寻寻觅觅,抬头望见有幢楼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很是亲切,跑了过去才知道是国人在这里开的珠宝饰品店。 在老城的一家商店'方便'一下,乘坐电梯上下楼绝对安全。因为,我们见到的运行电梯都设计成单人梯,比较合理和安全。 在老城罗伊斯河岸边,老兄弟们用自拍杆留下的'痕迹'。 下午,大巴直驱沙夫豪森州,为的是观赏莱茵瀑布。
【观赏莱茵瀑布】
说到莱茵瀑布必然会联系到沙夫豪森的地理位置,位于瑞士最北部的沙夫豪森州大部分地区被联邦德国围绕。该州面积为298平方公里,有82%的边境线与德国的的巴登符藤堡州接壤。因此,莱茵瀑布的位置在波登湖以及巴塞尔之下,瀑布同时也位在沙夫豪森州境内。 换句话说,莱茵瀑布上下游均为德国境地,仅瀑布一段为沙夫豪森州境内。 莱茵瀑布被誉为是全欧洲最大、最壮观的瀑布。隔岸相望莱茵瀑布,感觉瀑布的落差不算大,宽度约在150米左右,我国的很多瀑布比她壮观多了。但身临其境与瀑布近距离接触,我还是被其宽阔与气势所震撼。莱茵瀑布的水流很充沛,轰隆隆的瀑布咆哮声响彻四周,并四处飘散着水流湍急的瀑布雾水。
在岸边,可以欣赏到莱茵瀑布正面的全景,瀑布中间矗立着两块相距较近的巨石,将瀑布一分为二,更加剧了河道的狭窄程度,莱茵河在巨石旁边向下跌落,从而形成莱茵瀑布的壮阔气势。
河畔有宽阔的观瀑栈道,沿途可以近距离观看河水跌落形成的巨大水流。在莱茵瀑布的岸上,有几个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可以同时观赏瀑布的上游、落水和下游。 我们是从瀑布下方进入景区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城堡和观景平台,里面有提供咖啡以及简餐,当然也有各种纪念品出售。 景区还设有游船码头,根据游客的需求,游船分成几条线路,有到瀑布下方近距离观看瀑布的船,也有专门载客到瀑布中央巨石并攀登的船,还有只在河中漂流不到对岸的船。依据不同的线路,船票价格从6、10、22法郎不等。 我们同行中有部分团员化了10法郎乘坐游船亲密接触莱茵瀑布,不过没能攀登瀑布中央巨石,因为这需要胆量、体力,还有时间。 登上观景台,我注意到镶嵌在墙壁上的有关瀑布介绍中的一组数据: 莱茵瀑布大约在1万4千年前到1万7千年形成,宽度150米,高度23米。夏季的平均水流量大约是每秒600立方米,冬季约每秒250立方米,全年平均则约每秒700立方米。最高流量纪录在1965年,是每秒1250立方米;最低流量纪录则在1921年,为每秒95立方米。莱茵瀑布周围区域形成了一个小型湖泊,最深处约为13米。 参观结束前往苏黎世的酒店(YOURBENEF)入住。第五天 2017-06-20行程:苏黎世-卢加诺(205KM)参观游览:苏黎世湖,苏黎世大教堂,圣母教堂,苏黎世市政厅,瑞士FOXTOWN(奥特莱斯折扣店购物) 今天的游程比较松闲,睡了个自然醒。因为昨天确定上午9:30出发,游览苏黎世市容风光,随后前往卢加诺,其间到瑞士最大的奥特莱斯折扣店(FOXTOWN)参观购物。 对于苏黎世的想象就像是从欧洲书画本里跳出来的范本一样:苏黎世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多半是小富之家。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建筑,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生活气息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欧洲最易适宜居住的城市。 进入市区,导游带领我们观赏苏黎世湖,驻足湖畔观景,给天鹅、野鸭喂食;随后,沿湖岸漫步至银行集中区域、号称'金岸'的富人居住地,外观苏黎世大教堂、圣母教堂,苏黎世市政厅……【游览苏黎世湖】
伫立在苏黎世湖畔,宽阔而又平静的湖面,在太阳照射下,波光鳞鳞,码头停满了各色游艇,俨然一个富人俱乐部。苏黎世湖一段的尽头深入市中心,湖面上白天鹅、野鸭随处可见,悠闲自在,一派和谐景象。宽约4公里,长约39公里的苏黎世湖,充满了活力,湖的北岸为富人居住地,号称'金岸',而南岸则称之为'银岸'。【外观苏黎世大教堂、圣母教堂】
苏黎世有三座主要教堂,其中苏黎世大教堂和圣母大教堂,分别矗立于利马特河的东西两岸,隔河相望,遥相辉映。 苏黎世大教堂—是一座修道院教堂,始建于1100年前后。苏黎世大教堂为罗马建筑风格,其独特的双塔楼已成为苏黎世的象征,融汇了罗马式、后哥特式以及新哥特式等多种建筑风格。 圣母教堂—最早曾经是个女修道院,13世纪改建成教堂。教堂采用罗马式建筑,教堂的花玻璃和壁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非常著名。 圣母教堂给人的视觉效果很好,它的外墙属于复古的灰色,顶部是淡绿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尤其是绿色屋顶那纤细的钟塔非常引人注目。【苏黎世市政厅】
苏黎世市政厅,位于利马特河东岸畔的利马特河滨路,紧邻苏黎世大教堂和市政厅桥。外观这座白色复古的巴洛克式建筑,有点陈旧,但毕竟已有700年历史之久。市政厅内部不对公众开放,欣赏其外部优雅的建筑风格,拍几张照片,也是一种乐趣。 位于苏黎世利马特河上的市政厅桥旁边的大楼'桥洞',可以通行船只。
在苏黎世湖湖畔亦有一座花钟,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报时服务。 漫步在苏黎世湖畔,发现在富人居住区的街心花园设有临时集贸市场,瓜果诱人,鲜花飘香,菜蔬新鲜,咖啡牛奶冰淇淋,食品繁多应有尽有……一派繁荣然环境整洁,管理井井有序。 我们发现,时值11时左右,集贸市场各摊位都在陆续收摊,有游人想买水果,摊主指着手表,表示时间已到,不能再卖,婉言谢绝。设摊者讲信用,守信用,印象深刻。 苏黎世街头的二位乞讨者表演'空中叠人',此'造型'引起路人关注,并情不自禁地投上硬币或纸币,以示'慰问'。 下午,前往卢加诺。 按照计划,在瑞士FOXTOWN(奥特莱斯折扣店)购物。 有资料宣传,加之导游的介绍,来瑞士购物,一定要去位于卢加诺郊外的foxtown factory outlet,这里是瑞士最大的奥特莱斯折扣店,可尽情购物一番。 进入店内,到处可见'25%''50%'的贴纸,特别醒目。这里上百个名牌汇聚一堂,货品是原价的25%到50%之间,据说,有时候会在标价的基础上再打折。 我在FOXTOWN逛了逛,感觉面积很大,环境也不错。这里除了让客人随心所欲挑选各种名牌外,还有咖啡、??淇淋、水果吧供客人小憩。 到这里购物,最好拿一个导购图,冲你心仪的品牌直接奔去。 在FOXTOWN旁边有一家CASINO(皇家赌场),与FOXTOWN连在一起,从底层可以直接进入。我们欲进去见识见识,大门口有工作人员示意出示证件,并将证件号码输入电脑后,方可以进入。 晚入住卢加诺H4HOtel酒店。
第六天 2017-06-21行程:卢加诺-米兰(80KM)-维罗纳(160KM)参观游览:多姆大教堂,斯卡拉歌剧院,达芬奇像,维罗纳小镇、罗马竞技场、西纽利广场、朱丽叶故居等
今天,告别瑞士,前往意大利。1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米兰。 我对米兰的印象从足球开始。
米兰是著名的足球之城,两只著名的球队AC米兰,国际米兰,世界闻名。进而晓得了米兰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是欧洲四大经济中心(巴黎、伦敦、柏林)之一。历史悠久,因建筑、时装、艺术、绘画、歌剧、足球、旅游闻名于世。米兰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巨大,是世界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世界八大国际大都会之一。 导游告诉我们,意大利规定不允许大巴车进入老城区,左意大利所有老城区都需陡步进出。 大巴来到斯福尔扎城堡门口下车,我们随导游陡步约10分钟,沿着但丁大道便来到了米兰最著名的三个景点:米兰大教堂、艾玛努埃尔二世长廊、斯卡拉大剧院。【外观米兰多姆大教堂】
多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我们来到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一下便被眼前的教堂气势所震慑,不愧为世界五大教堂中的第二位。教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前后花了500年才修建成功,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要摄下大教堂的雄姿,必须站在很远处且蹲下身子,才能将大教堂的轮廓收入在镜头中。 我想,要烙下大教堂的壮丽,必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才能将大教堂的风格收入在记忆中。 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大教堂的雕刻和尖塔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外部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雕象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甚为奇特。 大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 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可以说,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她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大教堂的数据、地位和名家贡献—大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为使得大教堂更加壮丽。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米兰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米兰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 米兰的天际线—大教堂中央塔高108.5米,也是教堂的最高点,建于15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圣母玛利亚(Lady of Assumption)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整个圣母像在阳光下光辉夺目,代表爱,是所有米兰人的共同标记。 骑马铜像—教堂前的广场建于1862年,中央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游览玛努埃尔二世长廊】
在米兰大教堂左侧,便是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导游称之为'国王十字长廊',大概让我们便于记住的原因吧。 我是从手机照片夹里显示的文字,才知道她叫'埃玛努埃尔二世长廊'。 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建于1865年~1877年,长廊呈十字形,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廊顶呈拱圆形,顶上装有彩色玻璃棚,巨大的拱形建筑富丽堂皇;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鲜艳夺目……
逛悠在玛努埃尔二世长廊,回廊呈十字交叉,有象征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四大陆的镶嵌画。昔日的'国王十字长廊',现在巳经是米兰市著名的商业中心,古典又华丽,长廊内遍布奢侈品名店,还有礼品店、餐馆、咖啡厅和书店。据我观察,这里已经是米兰市民的休闲中心,到处是休闲的市民及观光客,显得格外热闹。 长廊里十分热闹。这是拍到的恋人拍婚纱照、游人喝咖啡、小贩向游人推销小手工艺品的场景。【外观斯卡拉歌剧院】
从玛努埃尔二世长廊中心圆形穹顶处,穿过长廊就是斯卡拉大剧院,剧院坐落在达芬奇广场的一侧,外表很不起眼,与四周建筑类似,也没人拍照,要不是导游提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与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齐名的大名鼎鼎的斯卡拉歌剧院。 在斯卡拉歌剧院前,巧遇当地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歌剧院。【游览达芬奇广场】
对着斯卡拉歌剧院是达芬奇广场,中央竖着著名的达芬奇的雕像,雕塑的高度很高,是竖立在一个高高的柱子上的,抬头仰望达芬奇两手交叉,头微低着,是一个专心思考的样子,达芬奇下方为其四大弟子。来到意大利米兰的游客都会对达芬奇雕塑产生浓厚的兴趣,前来参观的旅游团队及游客络绎不绝。 在大巴车上,偶尔发现座落在米兰街头'身着绿装'的大楼,抓拍了全团人员中唯一的一张照片。 午餐后,又匆匆赶路,大巴行驶约1.45小时抵达维罗纳小镇。 意大利的大城小镇各具风情,罗马宏伟壮观,佛罗伦萨中世纪范儿,威尼斯魅力独特,而维罗纳却别有一番风味,只因为爱情来过这里。 维罗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恢弘壮阔的竞技场,多座落成超过千年的教堂,斯卡拉家族繁盛统治遗留的痕迹……这些本就足够让一座小镇拥有独特的魅力,而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是成就了维罗纳名动世界的辉煌。
维罗纳的风情和历史,让我们有兴趣,愿意顶着烈日暴晒,前来小镇探寻一番。 维罗纳跟意大利众多古城一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驻防地,城中现有的古罗马建筑大多建立于此时。 我们沿米兰古老的城墙一路前行,外观罗马竞技场,踏上有500多年历史的'金砖铺路',参观西纽利广场,尔后来到朱丽叶故居,近距离聆听莎士比亚笔下的故事。【外观罗马竞技场】
罗马竞技场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布拉广场上,紧邻市政厅,建筑外型呈圆形,立面是由白色和粉色的石灰岩组成。 罗马竞技场是维罗纳的地标式建筑,也是维罗纳的露天剧场,建于公元1世纪奥古斯特王朝晚期,距今近2000年历史,是一座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也是意大利第三大圆形竞技场。 罗马竞技场曾在1117 年的地震中摧毁,现在的剧场分为上下两层,各72个拱门,观众席用石头砌成,从下往上阶梯状升高。这样的设计和其它古罗马剧场一样,可以让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清楚地看到舞台。 今日的竞技场仍然发挥着她作为剧院的功用,每年都会有各式优秀的剧目在这里上演。 平时,罗马竞技场对外开放,让游客参观,收费标准人/10欧。 金砖铺路—全部由意大利大理石铺设,已有500多年历史,全长约700米。 过了'金砖铺路'左转来到西钮利广场,一边听导游解说,一边环顾广场四周,'对号入座'相关的建筑物、雕塑和石柱,了解来龙去脉…… 西纽利广场和威尼斯杜卡雷宫的中庭有几分相似,而广场周边围绕着属于史卡拉家族的楼房,包括目前作为省议会的史卡利杰宫,有雅致哥德式阶梯的拉久内宫,以及由多种色彩砖块与花岗石仔细堆砌的公社宫等。最北端是一栋巴洛克式的建筑—玛菲宫。 广场四周充斥了建筑物、雕塑与石柱。在广场寻觅历史的痕迹,发现眼前广场已经很商业化了,小摊贩很多,占居了约三分之一的场地。 西纽利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威尼斯守护神、米兰守护神和圣女喷泉。【朱丽叶故居】
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里,罗密欧曾在朱丽叶家的阳台向朱丽叶求爱,这段悲剧爱情故事和朱丽叶的阳台一起留给了后世。 从西钮利广场走过来不需5分钟便是香草广场,附近,据说曾经是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角朱丽叶的居所。 朱丽叶故居是一幢建于13世纪的古老建筑,高墙大院,圆形拱门,入口处标有'Casa di Giulietta'—卡普雷提之家,这里曾经归维罗纳望族卡普雷提家族所有,朱丽叶即卡普雷提家族的女儿。 故居中最显眼的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约会的阳台,当年朱丽叶伫立在阳台上,罗密欧就是在下面对她倾诉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爬上阳台开始了一段倾城之恋。如今,这座阳台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阳台下方和通往故居的红砖墙上粘满了游人用口香糖贴住的情书,有许多是献给自己的恋人表达忠诚的,更多的是遥寄给心中的完美情人朱丽叶的。庭院的门上挂满了连心锁。 即使说朱丽叶是一个虚拟创造的人物,但是却一点也不影响人们来到这里的兴致。许多人来这里参观朱丽叶的阳台,并且抚摸阳台下朱丽叶雕像的胸部,因为有传说说摸了她的胸部就会给这个人带来好运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不管是真是假,时到今日朱丽叶的胸部已被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摸得锃光瓦亮了。 拥吻阳台—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就是在这个阳台下,与他的情人朱丽叶密密幽会,互诉衷肠,并从这个阳台爬上去,与朱丽叶私定终身。就是那个阳台,总是有游客在上面拥吻,祝福他们的爱情。当然爱情的价格是昂贵的,6欧/人,上去晃一下,拍个照。 竖立在通往朱丽叶故居'金砖铺路'口,表示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的雕塑作品。 尽管朱丽叶的胸部已被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摸得锃光瓦亮,可是我不敢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