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寅的乡试

 苏迷 2017-07-06
唐寅的乡试



乡试题目

 
倪岳文章
  徐乃明

  应天府乡试平均录取率4.2%

  时光停留在了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又到了乡试(考举人)的时间。
  据明代李东阳撰的《明会典》卷七十七中记载:自洪武三年(1370)乡试,四年(1371)会试开科以来,科举已成定制,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乡试,在八月举行,考三场,初九为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会试在次年二月举行。
  乡试在北直隶的顺天府(北京)、南直隶的应天府(南京)和各布政使所在地举行。
  明代南直隶的管辖范围为:府十四、州十七、县九十五,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再加上松江府(管辖华亭县、上海县)。该区域内的生员都参加应天府的乡试。
  南北直隶原各取士一百人,到明景泰四年(1453)各增三十五名,此后应天府的取士数一直为一百三十五人;根据研究资料,成化十九年(1483)至嘉靖三十七年间(1558),应天府的乡试平均录取率为百分之四点二。
  《明会典》中记载:考生要自备试卷、笔、墨和砚,每场试卷的草卷、正卷纸各十二幅。
  并记载考试中每人一间席舍,用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
  这一年,二十九岁的唐寅参加了应天府的乡试,他数岁时能为科举文字,十四岁在里读书,十六岁参加童试(考秀才),得苏州府第一,后补为苏州府学的生员,二十八岁时,祝允明劝唐寅参加科举,他听从了,闭门读书,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翻讨拟议,祗求合时义,准备来年大考。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中记载:弘治十一年七月甲辰(十日)(皇)上命司经局洗马梁储,翰林院侍读刘机为应天府乡试考试官。(梁储字叔厚,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官从五品,这年四十八岁,是太子的老师;刘机,翰林院侍读,官六品)。
  从京城到南京,陆路大约要走二十天左右,七日进入贡院,入院之后,即封锁内外门户,不许私自出入。贡院位置在今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
  九日清晨,唐寅和其他考生一样,经过检查走进了贡院考场,进行考试。
  在明代何大成辑的《唐伯虎先生外编续刻 》书中记载了这次乡试的题目。
  明会典记载: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正卷用楷书,不许草书。黄昏交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文不成者扶出。
  每场结束交卷时,置簿编次,试卷先在誊录所由书手用红笔誊录试卷,完后签名;下一步至对读所,将墨卷和朱卷对读,无差处后签名,再将朱卷送考试官处,考试官用青笔批朱卷,从朱卷中录取一百三十五名,排定名次,再调取墨卷在公堂上比对字号,最后填榜。

  朝廷重臣赞唐寅瑰特非常之才

  到了放榜日,第一名 唐寅 苏州府学附学生 诗。附学生为增招生,诗指诗经,诗优。
  当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倪岳在《青溪漫稿》卷十九《送洗马梁先生南畿校文还朝序》文章中,记载了这次乡试中梁储和唐寅的一些情景。(倪岳,官二品,这年五十五岁,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任礼部右侍郎、弘治元年即1488年转左侍郎、六年任礼部尚书、九年任南京吏部尚书、十二年南京兵部尚书、十三年任吏部尚书、十四年十月去世。他在礼部十年,乡试和会试都归礼部管理,对乡试、会试情况相当熟悉)。
  倪岳文章写道:圣天子纪元弘治之十有一年,岁在戊午适乡举取士之期,惟时司经局洗马梁先生叔厚、翰林院侍读刘先生世衡适奉上命来司南畿考校之事。既至即如故事入院,荐棘封帘,昼夜繙阅殆忘其劳,比揭晓远迩,翕然称曰得人,于是南都诸公、卿、相与醵会,盛供张于神乐道观,咸以丕显斯文为二先生贺。应天府尹韩公淳夫,府丞吕公丕文,则以先生事竣还朝,宜有言以为之赠猥以见属。
  文中梁储和刘世衡两人到南京后,主考了这次乡试,并日夜阅卷,在临近揭晓时,忽然梁储说得人,但当时还不知是谁,朱卷上只有字号。南都指明初定都南京,后至北京,但南京的各官府仍旧保留,被称为南都。“醵”字读音ju,字典上意为凑钱喝酒,这句话意思是指南都的诸公、卿、相们当得知得人后,大家凑钱聚会,盛宴于神乐道观,都以显扬了斯文而向二位先生祝贺。“猥”为杂、多之意。神乐道观位置今大概在南京光华门外。(府尹韩重字淳夫,官三品后升南京工部尚书;府丞吕献字丕文,官四品 后升南京兵部侍郎)
  接下:予惟朝廷设科以言取士,盖彷诸虞周敷纳以言之遗意,其所由来久矣,而知言之道,从古为难然。言者心之所发故求之,言语文字之间而可以得其精神心术之妙,于是因言以求其人,将失之者亦鲜矣,姑即予所知者论之。
  这里“予”是我的意思,“言”指文字语言。倪岳认为从语言文字之间可知其精神心术,于是以言来求取人才,是很少有遗漏的。
  文章写道:日者试事将撤棘,太常吕卿秉之袖一卷过予曰:此吴中唐生寅所业,以赴京闱试持以为贽,先生试一鉴定以为何如?予受而读之,为古赋二篇、为古选、为演连珠各若干首,辨博之学充瞻之气词锋差差,殆不婴也。予大驚喜,以为后来之学之英乃有斯人耶,主司得士如此,固当以魁介处之。下此非予所知,已不数日,京兆以贤书至亟展阅之,其第一名果唐生也,乃跃然自庆,鄙见之非左,而二先生藻鉴之明,南畿得人之盛亦于此。
  “贽”字在字典里意思是古时初次拜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唐寅在乡试前所写的文章,后转到了太常卿吕秉之手里,在试事不久将要撤掉警戒时的一天,他拿给倪岳看了,之后如文中所述,当得知唐寅为第一名,倪岳跃然自庆,认为主考官与自己的见解一致。演连珠为古代一种文体名;藻鉴指品藻和鉴别;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文中的吕常,字秉之,为南京太常寺卿,官三品,这年五十二岁,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文章继续写道:见之因忆曩者,癸丑之岁,予承乏礼部忝知贡举,因得遍阅天下之士之言,于三千七百人中得二人焉,皆能言之士也,时监试二豸史谂予曰:二人者孰为优?予曰:此殆难为伯仲,无已则某其一某其次乎,请相与试之且验焉。揭晓之夕,视主司所取果与予合,乃相视一笑,二人者诚天下知名士也。
  文中“曩”字读nǎng,以往的意思,“豸史”为推官的别称,“豸”字读zhì,癸丑之岁(弘治六年1493),这年是会试,当时倪岳是礼部尚书,可以阅读试卷(考生所写的墨卷),他看了全部试卷,从三千七百人中选得二人,当时监试二推官就问:二人谁最优?倪岳讲:几乎难分伯仲,不在意谁第一、谁第二,请等着看结果,揭晓日,考试官所取人士,果然与倪岳猜测一样,大家相视一笑。(这场会试的考试官是李东阳、陆简,所取第一名为汪俊、第二名为顾清)
  文章最后写道:夫以言取士乃朝廷求贤图治之典,而人臣以人事君之忠亦惟此乎尽焉,诚不可苟也。于群言之淆而思精以择之得一士焉,亦足以自慰,矧数千里将命而来而又得夫瓌特非常之才,文名之夙著舆论之同归,如此则斯行为不虚矣。方叔厚以明经起海南,入魁天下士,当时主司固以得人为斯文贺也,则今日得士而归其所为,忻慰者宜何如邪,见诸旧寅姑以予言谂之,将见知言之果非难,而求言固足以得士也。
  倪岳认为:从众多试卷中精选,择得一士亦可自慰了,况且数千里奉命而来,而又得瓌特非常之才,文名之夙著舆论之同归,如此,则此行不虚矣。并讲当年梁储从海南(广东顺德)赴京城参加会试,考得贡生第一名,当时考试官以得人为斯文,受到了祝贺。今日得士与其经历很相似。“瓌”字读guī,古同“瑰”,会试中榜者称为贡生,明经是贡生的别称,寅是同僚意思。(成化十四年(1478)会试,考试官刘吉、彭华,考试人数四千人,取三百五十人,第一名是梁储)
  今天人们只知道唐寅的画好,却不知他的文章也出众。初次参加乡试,就被梁储称之得人,南都的诸多官员为之设宴庆贺,朝庭重臣倪岳在乡试结束后也因他的文章而写了此序文。
  这一年的应天府乡试对唐寅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他解元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