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喷子们,我忍你好久了!

 Moia藏经阁 2017-07-06

2017619

 

有鉴于苹果要对凡是使用ios系统的打赏行为,要强行雁过拔毛地收税30%,上周四一大早,我决定更换手中的苹果手机,改用国货华为,以实际行动支持马云马化腾向苹果宣战。

 

我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了上述内容。想得到的是,此举定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想不到的是,此举还立即招来了有些人的污言秽语问候。

 

一直以来,西蒙周对网络喷子不屑一顾,对他们的评论从来不会细看,直接将其拉黑了事。但这次,不知为何突然就冒起火来,突然就想着必须回击下,于是借鉴法学教授何兵前段应对喷子的做法,将喷子骂人的话截屏曝光。


 

没想到的是,居然就有人说,“看不出来有粗口”,“这不算是粗口啊”;居然还有人说,“何必当真”,“你上套了”。

 

“他妈的”不算粗口?如果这是泛指类的口头禅,勉强可以算不是;但“你他妈的”也不算吗?如果有些人认为还是不算,他们愿意接受如此语句的问候吗?

 

至于另一些人“何必当真”的相劝,西蒙周想说,对于喷子,我已经忍了好久,好久了!这一次,决不再忍!

 

于是,西蒙周又把喷子本人微博主页上的个人资料也截了屏,曝光!

 

那喷子于是胆怯,道歉并解释说,他与我观点不同,难以接受我的做法。我给他回了两条:1.接受道歉,但请记住,谩骂或爆粗口决不是辩论,无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语言文明是最基本的前提;2.你我观点不同,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


 

这事到此也就过去了。

 

第二天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对王菲歌唱水平的评论,其中提到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名为“the New Poor”的人:“手机普及后, 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物种:the new poor,最容易被情绪控制,消费能力最差, 同时也最活跃的人群,(他们)加速了社会言论走向暴戾的脚步”。

 

the New Poor”,直译为“新近败落的人”。按文中的意思,结合直译,“the NewPoor”该是指在现实社会不如意、生活在底层的一类人,他们基于对种种不公平的愤怒,极易迁怒于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并动辄恶语相向。

 

查百度百科,喷子被解释为,“主要出现在微博、YY、新闻评论、百度贴吧、网络游戏、直播平台、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中,他们用语言攻击他人,他们喜欢成群结队,暗箭伤人,攻击距离远,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如果没有理解上的错误,“theNew Poor”应当属于喷子当中的一种。

 

有关那篇王菲的那篇文章还写道,“很遗憾,无知、跟风、污名化……倒是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污名化”所指,当然是喷子们干的好事。以王菲的地位,尚且遭遇喷子们如此广泛的问候,可见喷子们既无处不在,更无所不喷。

 

于是,西蒙周这两天反复在想,喷子何以崛起于这个时代,又何以能大行其道?很多人怎么就能对喷子愤怒到无可奈何,然后就对于谩骂无感麻木?真的就拿喷子们毫无办法了吗?

 

网上查资料,查到一篇知乎上的文章,题目为“喷子的思维是什么样的?”文章精彩,不妨原文照录:

 

梁单又被人喷了。

 

他实在受不了了,他无法理解这些喷子到底是怎么样的扭曲的心态,他感觉这些喷子就像一条条到处乱咬的疯狗,无差别攻击,也没有逻辑。

 

他想了解一下,就在百度上搜索喷子,加上了一个叫喷子大师的人。

 

“你好。”

 

好友验证刚通过,还没等梁单发话,对方先发了信息过来。

 

这一副有礼貌的样子让梁单惊得一愣一愣的。

 

“感觉你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对方显然知道梁单潜在的意思:你丫不是个喷子么?咋这么有礼貌,太让我失望了。

 

“喷子喷人只是为了工作。。”

 

“工作?”

 

“你加我干什么?”

 

梁单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下。

 

“我想了解一下喷子的心理世界。”

 

“哪种?”

 

喷子还有很多种?梁单更加好奇

 

“喷子还有很多种?”

 

“当然有区别,低级喷子为喷人而喷人,中级喷子为快乐而喷人,高级喷子为了生活而喷人。”

 

“那你一个个给我说吧。”

 

“低级喷子往往是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心情不快而对喷,往往没有目的性,怎么难听怎么喷。这种喷子是最常见的。”

 

梁单心想,这么看来我碰到的应该算是低级喷子了?正这么想着,那边又发信息来了。

 

“低级喷子的心态,打个比方吧。有一个低级喷子,他一直吃的是屎,有一天发现你吃的是饭,你三观和他不一样,他喷你。然后他让你跟着他一起吃屎,你不听他的,他喷你。你说吃屎是不对的,对身体不好,你敢反驳他,他喷你。你详细列了很多证据给他证明了你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不爽了,你让他不爽,他喷你。于是他一直喷你,你决定不理他了,他又觉得你敢无视他,他喷你。这种低级喷子在我们喷子界也是不受欢迎的。”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梁单心里很是赞同,又不免好奇其它两种喷子。

 

“中级喷子是怎样的?”

 

“中级喷子喷人往往不是为了对错了,而是为了快乐。”

 

“怎么说?”

 

那边停了半晌,梁单看着聊天窗口上的正在输出着急得很。

 

“中级喷子喷人的时候根本一点都不愤怒,他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错的,他们也是故意说错的,这样才能激怒你,你越生气他越高兴,他看你气得不行的样子心中暗爽,更加乐此不疲。

你在这边气得不行,他在那边笑哈哈,在网吧的屏幕后眯着眼睛,用刚抠完脚趾的左手夹起烟缸上半支大前门,洋洋得意地吸上一大口。

 

这种喷子水平高了就不仅仅局限于看一个人生气了,他想看一群人生气,他们就会故意到直播间或者公众平台上面去故意说一句明显错误的、让人生气的话来激怒你们,引发大乱斗。

像前段时间的光年梗,中级喷子们去直播间刷:说光年是距离的都是SB。你看了觉得很明显是错的,气的不行,就和他们理论,然后就着了他们的道啦。”

 

梁单想起前段时间自己和别人争论,不免有点暗自羞愧,原来自己着了道了。

 

“高级喷子呢?”

 

“高级喷子那就更厉害了。”

 

“怎么个厉害法?”

 

“高级喷子都是为了生活而喷的,你知道水军吗?”

 

梁单想了下,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知道。”

 

“网络水军就是高级喷子的一种,造势,炒作,他们每喷一次人都是有钱拿的。”

 

“为什么别人会花钱来请他骂自己?”

 

“你是不是经常看到有的从未见过的游戏主播的直播间里突然火起来了,很多人在里面骂他?”

 

梁单回想了一下,好像是的,还没来得及回复,那边又发信息来了。

 

“这些喷子都是大部分都是请来的!他们在这个主播的直播间骂人,新来的观众看到很多人骂这个主播,于是见风就是雨,也跟着一起骂,事实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喷这个主播,然后这个主播被骂着骂着就火起来了,这个时候水军就退场了,然后这个主播开始给自己洗白:你们为什么要骂我?你们一想,我为什么要骂他?好像他也不那么可恨啊,羞愧不已,然后就成了这个主播的粉丝,这个主播就达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厉害啊,梁单惊呆了。

 

“这就是高级喷子?果然厉害,还能赚钱。”

 

“这只是高级喷子中的初级者,还有更厉害的呢。”

 

“哦?说说看。”

 

“你应该知道前段时间的一个上海姑娘跟着男友回家吃一顿饭就分手的新闻吧?”

 

“嗯。”

 

“然后微博上有个人发了一篇文章《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就是在瞎喷,然后再请一群水军来支持自己,这样争议就起来了,然后就火了。这个你知道吧?”

 

“知道。”

 

梁单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刻,因为她居然嘲讽了辣子鸡丁和不锈钢餐盘,实在不能忍,还记得自己也在评论区下面骂了她。

 

“高级喷子中的大成者集成了中级高级所有的特点,他们故意发一个错的或者争议性大的,瞎喷一通别人,然后引起了你们来骂他,你越骂他,他越高兴。”

 

 

梁单听完已经说不出话来,喷子文化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厉害,居然还能赚钱,梁单好像发现了致富的新道路。

 

“好厉害。还有更厉害的吗?”

 

“有啊,还有更厉害的大屎盆子。”

 

“大屎盆子?”

 

“打错字了,大师喷子。”

 

“教我。”

 

“这个涉及到机密,你想学的话给我打两百块钱拜师费吧。”

 

梁单踌躇了一下。

 

“学了这个之后能赚到钱吗?”

 

“当然能。”

 

梁单给他转了两百块钱。

 

“转好了。”

 

“嗯。”

 

梁单有点激动,不知道大师级喷子是怎样的。

 

“能教我了吗?”

 

信息发送未成功,您与对方暂不是好友关系。

 

“他妈的,被骗了!”

 

梁单气得一拍桌子,突然又感觉不对。

 

他骗了我吗?他没有骗我,他确实告诉了我大师级喷子是怎样的。

 

梁单默默地坐了下来,把网名改成了喷子大师。


 

说实话,看完此文,西蒙周顿时觉得自己无知,回应那喷子的举动更是无趣、无聊。其实,他都不能算是喷子,他还是讲道理的,他只是一时生气不经意地爆了句粗口而已。如果自己对如此之人尚不能忍受,遭遇喷子还不得气得跳楼投河?也难怪有如此多的人对喷子无可奈何,无感到麻木!

 

喷子的世界如此之大,以至狂吠乱喷都能成为一种职业、一种营生!

 

喷子们宣泄的是情绪,得到的是快感,甚至是金钱。

 

如果真的在意真的拿他们当了回事,那还真是着了他们的道!

 

看来,对付喷子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当作看不见,就是不理睬。喷子发出的所有污言秽语,没人接招就只能是招呼他们自己!

 

但西蒙周还是有点不甘,还是想做点什么回击喷子!好吧,既然忍了很久,既然无法继续忍下去,那就对喷子们见一个灭一个,坚决无情地拉黑、再拉黑!


链接:

 

喷子的特征


 

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喷子并没有特定年龄限制。成为喷子,多和自身价值观、质和道德品质有关,多数为喜好炫耀自身学识,发表个人见解的底层网友。百度百科还总结出喷子的若干个特征:

 

1.是高调、嚣张、狂妄的代名词。

 

2.优越感十足,坚定认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

 

3.家庭环境以及受教育水平比较糟糕,素质低下。

 

4.心态非常稳定,在网络平台交流时往往“笑里藏刀,心怀不轨”,心平气和地打字让他人气急败坏。

 

5.不承认自己是喷子,不承认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甚至有的喷子反而会诬陷受害者。

 

6.通过捏造谎言、歪曲现实、故意夸大等方式对受害者栽赃陷害,并进行攻击。

 

7.部分人带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心理,盲目推崇负面东西。

 

8.认知观念偏差,觉得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是一种非常好的宣泄情绪方式。

 

9.宣传个人仇恨、社会仇恨和民族仇恨,例如:仇官仇日、仇视欧美日韩等国家。

 

10.看待事物非黑即白,喜欢一竿子打倒一船人;对个别人犯下的过错,喜欢强行扣帽在整个集体身上,如地域歧视、种族歧视,爱X人士等。


 

喷子形成的原因

作者:学堂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喷子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种心理学现象,一是去个性化,二是一次性社交情境下的攻击性行为。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首先,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指个体浸入群体后个体对群体产生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溶化于群体之中,从而丧失其对其个人身份自我觉察和责任感的过程。在去个性化的过程中,因为不再需要对自己的身份负责,个体的的自省和道德水平出现下降,不再顾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导致冲动、非理智甚至做出反社会行为。匿名性、责任分散(在场人数过多,导致无人认为自己应负主要责任)与过度的外部感官刺激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个体去个性化。其中和网络这个特殊环境最相关的,就是匿名性。

 

去个性化的理论由菲利普·津巴多(即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设计者与主持人)提出。他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理论。在第一个研究中,实验者将被试随机地分为去个性化与个性化两组:去个性化组的外貌会被遮掩起来,并使用数字编号来称呼自己(即外貌与身份上的双重匿名);而个性组使用自己的本名,也不遮掩自己的外貌。两组被试都被要求对两名女性施加电击(被试已经相信被电击的过程十分痛苦),在实验的过程中,两组被试都可以透过单面镜,看到、听到被电击者(被电击者其实是被研究者雇佣的演员,只是表演出很痛苦的样子)。最终结果表明,匿名的去个性组施加电击的时间是个性组的两倍之多。

 

在第二个研究中,主试安排一群小学生进行了一个特殊的万圣节派对。孩子们在派对上玩各种游戏,赢家可以在结束时得到相应的兑换礼品的代币。游戏有两种,其中一半没有暴力元素,另一半则需要进行肉体上的对抗。整个派对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孩子们照常玩耍;第二个阶段“万圣节的服装送到了”,他们穿上服装(即转化为匿名状态)继续玩游戏;第三个阶段他们被要求脱下万圣节服装,像第一阶段一样继续玩耍。

 

结果与前一个研究类似:在匿名的第二阶段,无论游戏本身是否含有暴力元素,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都比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多了两倍不止——尽管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实际上减缓了游戏的进程,导致他们在第二阶段赚到的总代币数反而少于另两个阶段。

 

匿名所带来的“黑化”现象在现实世界也得到了印证。人类学家约翰·华生对不同部族历史的比较研究发现,有些部族在战争之前会给他们的战士化妆或戴上面具,统一或者掩盖士兵自己的外貌,而有些则不会;分析不同部族在战争中的表现,发现15个改变外貌的部族中有11个被描述为“毁灭性的”(根据这些战士杀害、虐待、肢解他们的敌人的程度),而8个不改变外貌的部族中只有1个被如此描述。

 

由此可以看出,匿名条件导致的去个性化使个体更难自我控制,更加充分地释放了自己内心的“恶”。正所谓:“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由于在网络另一头的人们一般不会知道喷子的真正身份,所以喷子也就失去了自我控制,使用粗鲁的言语攻击、甚至是侮辱和恐吓他人。

 

囚徒困境

 

而一次性社交情境下的攻击性行为则涉及到一个在行为科学领域中颇为知名的理论,即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来源于这样一个情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后进一步被引申为“两个利益相关的人,可以各自选择合作或背叛”的情况。在这一情境下,若两人都选择合作,则两人的总收益最大;若两人都选择背叛,则两人总收益最小;若一人背叛,一人合作,则两人总收益处于中等,但背叛者的个人收益大于选择合作的个人收益,合作者的个人收益小于选择背叛的个人收益。

 

当参与博弈的双方都只进行一次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什么呢?分类讨论可以告诉我们答案:1)如果对方选择合作,那么我选择背叛肯定能使我收益最大;2)如果对方选择背叛,那么我也肯定不能当冤大头去选择合作。于是,背叛在此时成了最佳策略。除非参与博弈的双方都不知道最后一次博弈是什么时候,对于理性的经济人来说,永远都应该选择背叛。

 

但是,当博弈是一个长期的、暂时看不到尽头的过程时,合作便出现了。因为不断的背叛只会导致对方的报复,最终两败俱伤。生活中,长期合作的工作伙伴就可以被视为这样一种“看不到尽头”的博弈,那些选择损人利己、选择背叛的人们虽然可能得到短暂的收益,却最终会因为“人品太差”而被淘汰出局。因此在预期博弈过程会很长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合作与互利。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例子是一战时期的圣诞停火事件:1914年圣诞节,战线两侧的英德士兵在没有指挥官命令的情况下,不但不攻击对方,反而出来相互问候,赠送礼物,交换战俘,甚至举行了足球赛。这是因为两方的士兵都明白:开火对大家都没好处,不如选择“合作”。即使在圣诞节之外的时间,两边的士兵也很有默契地虚放空炮“意思意思”,最后指挥官不得不经常调换战壕里的士兵,才打破了这一局面。

 

对于网络喷子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为了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为了后续的继续交往,我们反驳时也必须表现的有理有据、冷静客观。可喷子并不需要。在这种一次性的社交中,此刻讨论着同一个问题的网友,转眼就各奔前程,即使表现的素质低下、缺乏理智,也没什么影响。通过“喷人”,喷子成功地发泄了心中的负面情绪,还节省下了用来组织语言逻辑的认知资源(玩过辩论的同学们都知道有理有据地反驳别人是多么劳心劳力的过程)——总而言之,喷子这波不亏。

 

喜欢玩游戏的人可能会有类似的感觉,就是:尽管都是匿名的网络环境,角色扮演类网游中的低素质行为却比竞技类游戏中的要少。这就是因为尽管都互不相识,但在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中,人们的社交行为要更为丰富与频繁,个体会更倾向于一种有利于长期博弈的行为模式。

 

能够理解,在网络上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却反而招致喷子无脑的抨击是一件令人颇为无奈与感觉无力的是。因为喷子最令人恼火的点之一莫过于:“你简直感觉对方傻气到无法反驳”。但反过来想想,喷子其实是最不具有能力指出你的观点漏洞的人,对于追求真相的人们来说,又何必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呢?


 

如何应对喷子

转自网络


 

网上的喷子有两种。

 

一种是简单粗暴的,张嘴就是脏话,句句不离生殖,就是为了辱骂你而喷。

 

另一种是讨论问题时,双重标准满地打滚胡搅蛮缠,抓住你一两句话断章取义,毫无思辨的喷子。

 

个人认为第一种还比较好打发,第二种更加碍眼。我偶尔玩玩网络游戏时,经常会遇到第一种人。

 

从其语言来看,大多也是教育水平不高,家教不好的。看这些人骂街时,往往会很有画面感。

 

恍惚可见,在昏黄噪杂地板满布一道道黑脚印的网吧里,一个穿着邋遢、眼神游移、头发油腻的汉子,在被烟灰覆盖的键盘上奋指敲击一句句他所能想到最精妙的言辞,嘴里不时会用声调尖细的方言重复满意的段落。摁下回车,将脏话送到网络另一端后,抓起旁边的冰红茶狠狠灌了一气,然后随手将空瓶扔到身后的垃圾堆放区。抓起烟灰缸上的烟屁,使劲嘬了一口,咳嗽几声,将烟屁掐灭在洒过方便面汤的鼠标垫上。

 

每当这种画面在我脑中闪过时,实话说,我就生不起气来了。看看自己的居室和书架上的书,反而还涌起一阵强烈的负罪感。

 

好多年前年轻气盛时,我还会和他们对骂,写一些阴险刁钻的言辞欺辱他们没什么知识的大脑。后来懂事儿了就不这样浪费时间了。首先是,我用特别高水平的话骂他们,他们未必能看懂。其次是想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差距时,就发现这毫无意义了。

 

我有一次陪朋友玩游戏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喷子。

 

X你妈X臭傻XX巴双,日死你妈的XX”,这是我能回忆起的内容。

 

大概就是我朋友拿了游戏里一个什么东西,让他拿不了,于是他就开始骂上了。

 

我那位朋友的涵养也非常好,并没太过于激动,直接回了他一句“有病吧臭傻X,回去日你妈X去。”

 

然后两边就互相喷上了。我朋友好歹是上过学的,很快就索然无味,除了偶尔呵呵两声,在公共频道里替对方的智商和家教哀叹,也不跟他多废话了。

 

我旁观了一会儿,觉得有点烦,但是又不想加入战团。主要是之前嘲讽了几句,便被对方施以暴风骤雨般热情的问候,但对方并没有打住的意思,而是越骂越来劲,并且呼朋唤友,在公共频道里组团问候我们。

 

玩游戏时左下角一直在刷针对你的脏话,这多少是有点扫兴的,癞蛤蟆不咬你也很膈应啊。

 

我觉得放任这样不管,会显得我方声势太弱,并助涨对方气焰。于是打算也刷点什么。

 

将游戏窗口缩小一些后,我打开网页,翻出一篇文章来。我在游戏里水平很菜,于是也比较闲。在操作的空余之间,我就随手复制那篇文章里的一段,再转手黏贴到公共频道里。

 

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叫《打牢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章还算长,我每次复制都整段的刷,比他打字骂人快多了。一篇文章刷完,我就随手又打开另一篇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章来继续黏贴。

 

那一晚上公共频道都很和谐,洋溢着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与信心。

 

没用多久,不只是那个喷子,公共频道里一个说话的人都没了。只能看到我在嘚吧,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

 

诚然,除了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底层群众,也有读过书自诩高素质人群的家伙,会用不停的骂脏话这种不怎么上档次的方式对别人进行攻击。

 

以前在某个网站,我曾遭到某位文化人这样问候。这位仁兄当年在北京电视台工作,整天人五人六装大尾巴狼,网名有个醉字儿。我把他骂过的所有脏话都整理下来,做成了签名。其中不乏对女性的深切问候以及他对生殖过程表达的高度兴趣,然后在他所有出没过的贴子里回了一遍。

 

特别是他那些和女网友探讨阳春白雪品味人生鸡汤的贴子里,我也会一本正经的回复一下,当然是为了晒签名。

 

有人说文化流氓不在乎这个,你越这样他越得意。不过我的目的倒不是恶心他,而是要给别人看。

 

这是我针对第一种喷子的举措。

 

不过真正讨厌的还是第二种。

 

他们一般不会说什么脏话,而是对你冷嘲热讽,阴阳怪气。

 

你在认认真真讨论问题,他拿不出什么干货,却偏偏横挑鼻子竖挑眼,抓住你的某句话不放,拼命放大你的纰漏,来彰显自己的高深。

 

当你拿出可靠的硬东西来反驳他时,他要么装死看不见,要么满地打滚撒泼耍赖。

 

这些人的另一项拿手好戏就是双重标准。

 

他们支持的,杀人放火都是有理有据。他们反对的,多吃了块肉都该枪毙。

 

“凡是我们支持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别人支持的,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黑。”

 

我称之为喷子的两个凡是。对这种人就不能认真。

 

虽然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至今为止,最常用的的手段就是拉黑,不能拉黑就不搭理他。但是碰上某些精神实在不正常的,还会换上马甲来继续恶心你。

 

碰到这种喷子出现,或者你预计到他们将要出现,唯一的手段就是尽量减少会与他们摩擦的几率。

 

抬手不打笑脸人,当你对他们表现出善意后,一般都会降低他们跟你斗嘴皮子的心思。

 

他进来呵呵,你先不要生气。哪怕肚子里把对方八辈儿祖宗都骂遍了,也笑呵呵的回复。

 

尖利的对抗会正中这帮喷子下怀,软软的回应才能避免无谓的争吵。

 

对于第二种喷子,我说的回应方法是在无法避免时的无奈之举。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又不破坏心情。平时遇到这种人,当然还是能避则避。不理他就得了。

 

我非常讨厌这些没营养的争吵,舌头痒痒了去马路牙子上蹭蹭,别浪费别人的生命。

 

我的时间太宝贵了,只能花在有价值的人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