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马爷的马未都,是名震京城的“第一收藏家”。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向大家真切的讲述了自己的收藏故事,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并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在上海中心的地下有一家私人保管库,与大厦一体浇注而成,有3万多个保险箱和24间库房,总投资超过148亿元。这座名为“观复宝库”的私人保管库,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就是由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与上海的商业地产商合作,创建的上海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内馆藏内容丰富,品种多、面积大,在私人博物馆中,是不是第一,观众自有公论。博物馆内设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和多功能厅,其中以古代家具的收藏为最大亮点。馆内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马未都走在其他人的前面,从各个地摊上收藏来了今天博物馆里大多数宝贝,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应该不为过。使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些玩意不仅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让他成为了别人眼红的收藏家,成为了博物馆的馆长。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收藏不仅靠财力、靠运气,更靠眼力、靠知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也会透露出其学养的光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收藏,马未都认为:“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天天会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球,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 正是凭借着这股兴趣爱好,马未都一直坚持走来 他的文物收藏已是民间最响亮的招牌,至于他本人,中国收藏界的最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