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如何被姚广孝忽悠造反的

 恶猪王520 2017-07-07
朱棣如何被姚广孝忽悠造反的
可以说,朱棣要造反完全是被姚广孝启蒙(hu
you)的。
朱棣是大明的王爷,姚广孝是个野和尚,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咋会结识呢?
这个法号道衍的和尚本就六根不净,竟又拜了个不务正业的道士为师,两个人整天钻研阴阳术数。有一次,一个相面的给他算了一卦,说帮助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刘秉忠是他的前辈,从此他就自命不凡起来。他一直想证明自己多么厉害,可是参加科举考试专业又不对口,于是他就盯上了朱棣。
洪武十八年,有个机会来了,这年是马皇后去世三周年纪念,朱元璋从民间选出了十个僧人,让他们随各个藩王到驻地去讲经说法,祷告祈福,姚广孝就混入了其中。十个王爷选择十个和尚,从排列组合上讲,有N多可能。可是,姚广孝早就知道他要选谁,而他知道那人也会选择他,因为他有一份朱棣最喜欢的大礼送上。这份礼物就是,姚广孝承诺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朱棣本为“王”,头上再戴个白帽子,只要认识字的都知道俩人在说什么。
就这样,这个组合成立了。
但一开始,朱棣觉得自己还不需要通过处心积虑去谋取什么,尤其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他的太子大哥朱标死去后,他觉得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赢得朱元璋的青睐,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王朝的接班人。
但是,现实太残酷了。朱标的死,让悲痛万分的朱元璋彻底失去了判断力,他决定立朱标年幼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朱允文的几个叔叔瞬间失去机会。
而实际上,朱元璋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背后,还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现在国家看似安定,但外患仍在,不可掉以轻心。他要让自己的儿子去守卫国土,这样他的长孙只要安心地坐拥天下,好好善待臣民就可以了。
朱元璋的算盘打得好,可是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个个手握重兵,保江山可以,再打一次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
朱棣的心一时之间被寒透了,不平的种子在他心里虽然生了根,但是此时还没有一块土壤来提供成长。所以,任凭姚广孝的造反理论在他耳边宣扬个不停,他都看似波澜不惊。因为他知道造反本就是一件成功率极小且代价极大的事,且不说要有多强的力量来支持,就算侥幸获胜,也会顶上弑君篡位的千古骂名。而一旦失败,就是粉身碎骨,什么富贵,什么地位,全都不复存在。
朱元璋相信自己的儿子,朱允文却不相信自己的叔叔,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一年之内连续五个王爷成了平头百姓。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傻子都能看出来皇帝要干什么,朱棣已经知道,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已经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了,他的侄子不允许他在王爷的位子上再干下去了。
这个时候,姚广孝又来了。他已知道了削藩的事情,燕王再不动手,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了。
但是朱棣很犹豫,因为他担心民心是否会归顺。古人往往将命运归结为天意,做什么事之前都要问问天。
这个时候,姚广孝苦学多年的专业知识就派上了用场,他本来就是个天文工作者,问天意只需要看星相就可以了。他向朱棣保证说,起兵造反就是符合天意的,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民心向背的问题。
打定主意的朱棣并没有盲目开始行动。就连军事力量都不值一提。为了扩充军队,强大武装,姚广孝给朱棣出了不少主意,他要求朱棣马上召集人马,充实力量。什么流民、散兵游勇之类的,管他身家如何,先找过来再说。这样一来,朱棣的军队,很快就人数充盈起来。
光有人还不行,打仗不能挥着木头棒子就上阵啊,要有兵器,可是上哪找这么多兵器?只有自己锻造了。
可是现在人人皆知皇帝要削藩,这个时候在家里锻造兵器,谁 会不知道你想干什么,皇帝马上就会派人来采取行动。为了掩人耳目,给自己足够的准备时间,姚广孝这个时候又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
朱棣住的府邸是元大都旧址,非常深邃。姚广孝把练兵的地点安排在后苑,距离正门有相当的距离,这样就不会让练兵的声音传出去。然后,又挖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墙壁很厚,屋子四周还排列着许多大缸,这似乎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不过,再隔音,敲打金属的声音也不会完全被过滤掉。姚广孝想了一个绝招,他在地下室的地面部分办起了副业,养了很多的鹅和鸭。这些家禽叫起来简直是对人耳朵的折磨,就这样,任凭地下的声音再大,混在叫声中也不会被人察觉。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没多久,朱棣就拥有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军队,且这支军队,兵丁彪悍,装备精良。
可以说,朱棣能篡位成功,离不开姚广孝对其心理的影响,更离不开姚广孝帮朱棣所做的那些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