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故事 || 黄梅

 老年人CWK 2017-07-07

   最新鲜的展览\演出\讲座

   探讨传统风俗\寻觅民间工艺\素描文化人物



每年的梅雨季节,介子君总是会想起一首诗一首词。那可能是,对于梅雨印象最深的诗词了。


一首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此诗乃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在如此的雨夜,听着雨落下的声音,敲打屋檐的声音,阵阵的蛙鸣声……静静等待友人的到来,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也在一片静谧中敲击出清脆的声音。


还有一首是词,宋代贺铸所作的《青玉案·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的那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每次读来皆感觉颇有味道,其间的意境细细品来,仿若嗅到了江南梅雨时氤氲清香的水汽。


(图片来源网络)


思维/文


  随着芒种后的几场雨,上海和苏州的气象部门宣布开始进入黄梅。黄梅应是说梅子黄了,开始熟了。小时在容与堂的北院落有一棵梅树,每到此时,就果实累累。这种果实我们土话称为梅子,也叫青梅。它性味甘平、果大、皮薄、肉厚;且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


  那时祖母不许我们爬树,我们只好趁祖母不注意时,偷偷地用长竹竿去晃,晃下几个梅子拿着玩。老实说,梅子并不好吃,很酸,现在想起来我还会牙根发软。


    凑着天好,会有乡下的亲戚来帮我家采梅子,采下的梅子绝大部分卖给了水果店(或许是药店),反正祖母只留下一小部分制梅酱。在制梅酱时由于放入了冰糖,所以是甜中有酸,我们也称酸梅酱。这在我们孩子中就畅销了,那时边做功课边尝尝酸梅酱,感到很有点提神的作用。但这种儿时酸甜的味觉记忆,至今已经消逝了五十多年,现在虽然在市场上也能买到酸梅酱,又怎能与那时的纯天然食品相比。


  在气象学上,“黄梅”是指“黄梅季节”、“梅雨季节”的气候现象。此时所下的雨则称“梅雨”或“黄梅雨”,系“梅子黄时雨”的简称。这种现象是由呈东西向的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的,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由于主要笼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往往是我们江南的特产。


  黄梅天的主要特征是温高湿大多雨。持续不断的阴雨天,小河满了,甚至溢了;路面湿了,滑了;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饱和,所以即使撑着伞,雨丝似乎仍能穿透雨伞,打湿我们的头发和衣襟。身上更总是湿答答、滑腻腻的。那时人们的衣服本来就不多,穿在身上的衣服已经有了汗臭,而晾在竹竿上的却迟迟未干。不得已,要么不换,要么拿起潮软的衣服也得往身上套。


    未经日晒的衣服有一股霉味,让人感到不好受。而被褥家具也会长出霉斑,所以一旦偶尔天晴,祖母就会让我们把长了霉斑的衣裤被褥和一些家具统统拿出来占满院子的空地:或是在树间牵上长绳让衣服在摇曳中亲吻阳光;或是拖出竹榻,上面铺满各色衣裤晒日光浴;甚至将几个樟木箱也拖到院中,让其曝晒,恨不得将阳光全部装进箱里;那阵势,绝不亚于现在的服装展览促销会。


  黄梅的天,说变就变。一会是艳阳高照,一会又是大雨倾盆。所以在晾晒的同时祖母也绷紧了弦,神经高度紧张。一发现天际有乌云出现,或者风向不对,立马就会让我们对所晾晒的物品进行紧急抢救,一股脑儿将衣物收进屋里。


  黄梅天最需要经受考验的则是旧屋的漏雨和地下排水系统。记得我有一个哥们,家住平顶三楼,在前年黄梅下大雨时居然从三楼一直漏到底楼,苦不堪言。还有以前每当大雨过后,进修学校(在原工业中专旧址)和西郊菜场对面的城四小总是水漫金山。当年我曾被派到城四小紧急联络,只见校园里一片汪洋,女校长正用一个小划子划来划去指挥排水,抽水泵则正拼命地将积水往学校北面的一条小河里打。一直过了二三天,校中的积水才彻底退去。前几年还有地下车库浸水的,惹得人们手忙脚乱地从地下车库抢出自己的爱车,结果在小区的道路上、空场上横七竖八停满了车辆,真是一个“乱”字了得。


    我还曾经在人民路与上海路交叉口近半米深的积水中打捞掉在水中的车牌,弄了半个多小时一无所获,后来还是交管所通知我去领回车牌。原来大水退去后积水的路上留下了不少掉落的车牌,全部被交到了交管所,由他们统一处理。现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而近年的老小区改造也把筑漏列入了改造范围,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现在暴雨后水淹的情况已很少发生。而随着空调的普及和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昔日面对黄梅的忙乱和无奈也已成为历史。


  黄梅本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从来不曾想要引起人们的厌恶或讨得人们的欢心。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它很公平,是有恨有爱。如被世人称为“贺梅子”的宋代词人贺铸,更是以《青玉案·横塘路》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享誉天下,成为经典的文学语景。


  事实上黄梅确实也有多姿的另一面。比如一阵大雨过后,树叶被清洗得青翠欲滴,让原先阴沉沉的天空显得又高又远。即使是细雨缠绵,那不紧不慢的条条雨丝,脉脉地垂下来,又如同曼妙的门帘,随着微微的清风闪烁着若隐若现的微光。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后马上会迎来炙热的酷暑,令人不免对这一段清凉的日子会有些许的留恋。同时,每年的梅雨也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正常或特长的“梅雨季节”,也不管是“早黄梅”,还是“晚黄梅”的气候情况,是既湿又霉,身上“粘乎乎、腻嗒嗒”。但也有例外,那就是“短梅”和“空梅”,用我们太仓话说就是“旱黄梅”,那就是另一番干干松松的景象了。但明代的谢在杭,在《五杂炬.天部一》中却是一面之辞地说:“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结果李时珍老先生就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给又定了个“霉雨”的别名,以至于“黄梅”又成了“黄霉”。所以我一直觉得黄梅其实也挺冤的。


  不过,黄梅在老百姓的口中倒是极少称之为“黄霉”、“霉雨”的,而是形象地称之为“梅姑娘”,一方面是说黄梅的天犹如姑娘的脸,说变就变;另一方面则比喻黄梅也宛如江南水乡的绰约女子,时隐若现,有点难以捉模。而且根据不同年份黄梅现象的不同,人们还赋予梅姑娘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前年黄梅时节,暴雨如注,水位猛涨,不少地方频频告急,于是大家呼梅姑娘为“野蛮女友”、甚至是“暴力梅”;再比如去年黄梅,梅姑娘赖在我们苏南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大家就根据电影《琅琊榜》,又给梅姑娘起了个“梅长苏”的雅号。当然,今年给她起什么绰号就要看她的表现了。


(编辑 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