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涂俊礼:从孩子的视界看过去

 刘沟村图书馆 2017-07-07


本文选自涂俊礼老师 《爱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记》一书中的“自序”部分。

 

作者简介

涂俊礼 昵称“涂涂”,河南省夏邑县人,中共党员,德育高级讲师。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思政专业,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历任郑州市卫生学校德育助理讲师、讲师、学生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党办主任、南校区负责人等职务,现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
  涂涂老师从事德育教学与研究20年,开设《跟着涂涂学带班》专栏,创建“涂涂老师德育工作室”,面对教育同仁线上视频讲座,面向全国院校开展线下巡回报告,撰写《爱的智慧·班主任管理札记》,30万余字,由新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誉为“来自一线,最接地气的德育专家”。

 


 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言下之意,自己是爱孩子的,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对方却不领情。

   

原因出在哪里?是出在孩子身上吗?其实,孩子都是家长和老师的影印件,影印件出了问题,要修改的是原版。

   

爱孩子,似乎每个人都会。然而,有了孩子,并不表示就必然地具备了做父母的素质。就像老师站到讲台上,也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合格的老师。面对需要教育的孩子,可能更需要受教育的首先是家长和老师。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仔细想想,孩子是一生下来就难管的吗?不是。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发现,TA越来越不听话了。这时候,当家长和当老师的,有时候会不高兴。为什么要不高兴呢?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吗?家长和老师说的话,也并不必然是真理。孩子不听话,不正说明TA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吗?

 

面对逐渐长大、有了自己思想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也要一起成长,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为什么您会觉得孩子难管?因为孩子在成长,而您的脚步却慢了下来,跟不上趟儿了。要想跟上孩子的脚步,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


 

有的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说,我学习也很努力,每天都在看书、查资料,还经常向高人求教。可是,为什么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呢?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切入点没有选对。
 

一个人的成长,内因是根本,外因仅仅起辅助作用。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教育也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向孩子学习,才能当好家长和老师。

 

向孩子学习,要求家长和老师俯下身去,认真观察孩子当下成长所处的位置。当我们站立时,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似乎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然而,当我们俯下身去,顺着孩子的视界看过去,会发现,TA正在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犯错误正是TA成长的方式,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孩子才逐渐长大的。
 

因此,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从善意的角度去看待:也许TA犯的都是无心之过,犯了错误,自己也很悔恨,TA是愿意改正错误的。先抚慰心情,再面对错误,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路径。

 

当然,这种抚慰也是有原则的。教育离不开惩戒,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善意的惩戒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担当。伴随惩戒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明了再次遇事的正确处理方法。 因此,惩戒不可任性,惩戒的方式既要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不少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惩戒。学习成绩不好,就应该受到惩戒吗?人的智力有差异,成绩有高下也很正常。一个班里几十名孩子,不可能人人得第一。再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将来就一定没有出息吗?学习成绩好,仅仅代表考试能力强。毕业之后,孩子们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需要智商,还需要情商、财商,甚至是逆商。尤其是逆商,有时候更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成人重于成器,生气不如争气,胜人不如胜己。面对困难,百折不挠,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成长不可替代,管理也是“三分在管,七分在理”。着眼于管,管而不得;着眼于理,事半功倍。因此,立德树人应该走认知、体验、生成之路。认知的改变是第一位的,教育应该走在前面。要让孩子明事理、知荣辱、讲规矩、懂担当。然而,教育的展开总是有先有后。有时候,家长和老师目光尚未触及,而孩子的体验已经走在前面。当然,在家长和老师看来,这种行为体验有的恰当,有的不恰当。恰当的,要善表扬,及时鼓励强化;不恰当的,要善批评,让孩子体验行为后果或者行为意义。一个不恰当的体验行为,只要事后干预处理正确,同样也可以成为成长的开端。只要体验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或者意义,就可以形成认知,生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行”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始”“成”。禁止是一种诱惑。因此,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

 

 在南校区时,有的老师说:“涂老师,为什么孩子们在我们手里不听话,到了您手里,就那么听话呢?”我的回答是:“是因为您教育好了,送给我了。”这话看似敷衍,其实代表了我的学生观。在我看来,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用学习成绩的尺子来衡量,有的孩子可能是“废品”,但用运动天赋、情商高低等标准来衡量,有的可能是“精品”。一些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各大赛场的运动精英们,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可能就把TA难住了。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在战场上是杀敌的英雄,在学校里好勇斗狠,就可能被处分。


 

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就会焕然一新。只要我们改变了,您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都是可造之材。

 

从管理学的层面分析,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有合法权、报酬权、强制权、专家权、典范权等五种权力可以行使。客观上说,这五种权力的运用都是爱之表达。但哪一种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却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进行智慧的选择。


 

教育不能离开爱。但教育之爱,却要讲究智慧。同样是爱,让孩子体验生活,勤工俭学获得报酬,可以促进成长;许诺孩子学习好了给以现金奖励等,培养功利之心,却会害了孩子。面对说谎、偷盗等原则之错,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是必要的;面对学习成绩上的落后,采取打骂等强制措施,反而会更加挫伤TA学习的积极性。


 

       涂涂老师的书以“爱的智慧”为名。涂涂老师说,并不是他的教育方式多么具有教育智慧,而是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主张在管理中要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展现爱的智慧,实现立德树人。书中用“老师”而不用“班主任”,涂涂老师也有两层思考:一是所有的班主任都是老师;二是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更是全体老师的事。全员德育,不是一句空话,而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同样,文中用“孩子”来称谓而不用“学生”,一是主张在师生关系上,老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二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家长和老师的目的、任务是一致的。很多时候,老师除了教育学生之外,还要自觉担负起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