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天真烂漫”的抄袭者,连诗带人都被他一起抄去了

 历史客栈 2020-11-04

唐朝中期,湖北蕲州有个人叫李播,这个人精通诗文,又喜欢提携后进,所以在当时很有名望,很多文学青年都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找他求教,运气好了还能换几两银子花花。

这天,一个姓李的文学青年拿着一首诗来拜访。不巧那几天李播病了,就让儿子出来看看他的诗怎么样。

李播的儿子接过那人的诗一看,连声叫好,简直字字珠玑,这样的诗恐怕只有自己的老爸才写得出来!想到老爸,他脑子里一闪,心想:这首诗怎么这么像老爸的风格?太奇怪了!于是便拿着诗去找老爸。

李播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我二十几年前写的诗吗?怎么成这小子的诗了?

原来,在二十几年前,李播还是个进京赶考的穷书生,京城的物价之高自古皆然,李播没几天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更可怜的是那时候京城还没有沙尘暴,连口沙子都吃不上。无奈,李播便把压箱底的一首诗拿出来,卖了一百文钱,勉强吃了几顿饱饭。

二十多年后,这首“救命诗”又重新出现在面前,李播很是感慨,连忙让儿子把那人叫进来。

一问才知道,这个人几年前在京城闲逛,无意中在一家书铺发现了这首诗,这人多少也是个读书人,自然知道这首诗的好处,当即买了下来。这几年来,就靠着这首诗走南闯北,招摇撞骗,倒也混了一点名气,却不料这次竟然撞到了原作者。

不过,真相败露后,这人却没有丝毫的愧疚,而是直接就坡上驴,说:“大人的诗保佑了我多年,已经成了我的衣食父母,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大人何不趁此机会把它正式赐给我,也免得我名不正言不顺,败坏了大人的名声。”

李播哭笑不得,见过无赖,没见过这么无赖的,不过想起当年的处境,这个人也算是自己间接的救命恩人,而且自己现在功成名就,这首诗对自己来说也没什么用了,不如就干脆送给他吧。

那人大喜,当即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

得了这个好处,也不能在这呆了,这人便告辞说:“不多打扰了,我还要去江陵投奔我那做官的表叔呢!”

李播随口问道:“你的表叔叫什么?做什么官?”

那人得意地说:“他姓卢名弘宣,现任荆南节度使。”

李播一听,又差点儿没晕过去,笑道:“那卢节度使正好是我的表叔,什么时候又成了你的表叔了?”

那人一愣,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说:“大人,既然您把诗都给我了,顺便把表叔借给我用用又何妨?”

遇上这样的极品,还能说什么呢?李播只得笑着挥挥手,随他去吧!

这样的人是可恶,不过当你看过了足够多的虚伪、矫饰、死不认错,就会觉得这位小李先生其实还是挺可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