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名胜联·凤台

 风舞三湘 2017-07-07

 

 

  凤台县是安徽淮南市唯一辖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1732)置县,沿革至今。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

  凤台《禹贡》属徐扬二州之境,周代属青扬二州之境。春秋时楚灭州来国,为淮北楚之州来城。周简王二年(前584)秋八月,吴入州来。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冬,吴将蔡昭侯由河南新蔡迁于州来,遂改名下蔡。战国时,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下蔡仍属楚地。秦统一中国,置下蔡县,属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时项羽立九江国,下蔡属九江国。汉代属淮南国。三国属魏淮南郡。晋初属淮南郡。南北朝时,下蔡属北魏,太和十九年(485)置下蔡郡。隋代,开皇初郡废,下蔡属汝阴郡。唐武德四年(621)于县置涡州,八年(629)州废,下蔡为颖州(今阜阳)汝阴郡。北宋属淮南西路,寿州文和六年升为寿春府,下蔡为府治。南宋与金划淮水中流为界,为金之寿州,寿春为宋寿州,故有“南北寿州”。元代,下蔡县隶属安丰路。明洪武二年(1369)九月,下蔡县废,并入寿州。清代,寿州属凤阳府。雍正十一年(1733),与寿州分设一县,因县北有凤凰山而得凤台县名,与寿州同城治理。同治二年(1863)冬移县治于下蔡,下蔡遂改名为凤台,隶属凤阳府管辖。民国初废州府,直隶安徽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属淮南专员公署。1949年1月凤台县解放,划属阜阳专员公署。1977年1月划属淮南市管辖。 

栽花携得蓬莱种;
买犊教成渤海耕。

  • 李兆洛题县衙。凤台县初设时寄治寿州城,县衙设于寿州城内东门紫金坊,明代东察院旧址。同治四年(1865)始移至今县址。现两处衙门建筑均已不存

念闾阎疾苦,简政轻刑,渐起黎民登衽席;
知稼穑艰难,慰农劝读,行教瘠土遍桑麻。

  • 颜海飏题县衙

文章醉我非关酒;
富贵骄人不在心。

  • 州来书院,位于今县城中山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计有讲堂楼室近三十间。民国后废,先后变成县财政局、商会和民众教育馆所在地。抗日战争中毁于兵燹

功名岂是无缘,只要你灯火三更,刺股悬梁常不息;
将相原非有种,那怕他云梯万丈,显身捷足定先登。

  • 州来书院

古井不波,四十岁冰霜矢志;
柏舟自赋,千百世巾帼完人。

  • 李盛氏贞节坊,位于县城南街,为清代童生李廷根之妻盛氏而立,今已不存

二世两嫠孀,媳后姑先,一叶柏舟齐竞赋;
同堂双节孝,松贞石介,千秋彤管共流芳。

  • 高氏婆媳节孝坊,位于县城西北50里许张集乡观音庙村头,今已不存

日月星三光并照;
节烈孝一族齐芳。

  • 高次芳题高氏宗祠,位于观音庙村头,距“高氏婆媳节孝坊”不远,今已不存

昊天不吊,歼我良人,三十年茕独无依,惟伴孤灯勤纺织;
石碣难磨,昭兹劲节,千百世辉光有自,好凭数字慰贞魂。

  • 桂集节烈坊,位于县城西北30里许桂集乡桂集村边,今已不存

乐府新声,怨比湘灵之瑟;
荣光远照,高悬玉女之峰。

  • 王太夫人节烈坊,位于城北。王太夫人是清末举人王勋臣之母吴氏,因避太平军而自杀。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敕建此坊以旌表之。今已不存

烟尘匝地,女星昭独耿之光,两间正气,赋与闺闱;
霜雪连天,湘竹挺不凋之节,千古完人,成于巾帼。

  • 王鸿图题王太夫人节烈坊

九重深雨露;
万古拜麒麟。

  • 王勋臣墓,位于城东北隅文殊阜上。王勋臣,清代凤台县城人,举人,精于兵法,曾入张之洞幕,因助张对法作战立功受封赏,卒葬于此。原墓颇具规模,现已平毁

地脉融通荣百世;
天恩感戴泐千秋。

  • 王勋臣墓

阳世人间,伤天害理皆由你;
阴曹地府,往古来今放过谁。

  • 城隍庙大门,位于城内西南隅,过去每年农历清明节和十月初一举行两次庙会,又称“阴会”。活动名目甚多,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今原建筑已毁,旧址为县酒厂所在地

己犹人,人犹己,害人犹害己;
天即理,理即天,伤理即伤天。

  • 城隍庙大殿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愿诸君洗肚涤肠,怕有灵官分赏罚;
饶人是福,残人是祸,劝大家回心转意,早修阴骘与儿孙。

  • 城隍庙大殿

准把尘凡皈古佛;
提将苦海入香花。

  • 准提庵,位于城内西南隅城隍庙边。原建筑已毁

来无准,去无准,持准唯严于夙夜;
钟有提,鼓有提,能提不绝以声闻。

  • 准提庵

缅思上古圣神,四时钻燧;
请看太平景象,万户炊烟。

  • 火神庙,俗称“火神楼子”,位于县城大西门外。清末成为淮上军领导人在凤台秘密聚会的地方。民国后渐废,今已不存

通生财之大道;
薄美利于无言。

  • 财神阁,位于县城大西门财神巷内,俗称“财神楼子”。今已不存

富亦可求,有求必应;
善而能感,随感以通。

  • 财神阁

浩荡神功,大觉原非觉;
辉煌殿宇,真空乃不空。

  • 千佛寺,位于县城西二里许缪郢村,始建于唐代。据说其山门横额为“大唐国千佛寺”。毁于清初

莫到急时,方来修庙;
纵然无事,也要烧香。

  • 王嘴孜土地庙,位于城西约16里花家湖畔刘集乡王嘴村,今已不存

金鉴名臣第;
青钱学士家。

  • 张氏宗祠,位于县城南门外(今中山街南段张祠巷内),1949年后废,现为民居

满面似朝阳,忆当年赴会江东,恨失河山半壁;
单刀亚秋月,幸今日显灵淮上,削成汉家一室。

  • 郑敷五题城南关帝庙,与普济庵相对。今已不存

士而大也,允文允武;
音可观乎,乃圣乃神。

  • 普济庵,位于城南,与原关帝庙相对。俗称“南庵”。祀观世音菩萨,今已不存

慧眼遥观,三千世界;
慈航普渡,百万人家。

  • 普济庵

观听时惊,须悟业缘成陷溺;
音书频寄,莫贪尘俗早归来。

  • 普济庵

观到劫轮,世界婆娑真苦海;
音闻觉路,菩萨悲悯渡慈航。

  • 普济庵

南国多丛林,观仰钦迟,大道启蒙传妙谛;
淮壖有圣地,音尘响绝,士夫顶礼拜庄严。

  • 普济庵

清心诚敬崇真主;
直道温和睦世人。

  • 王港清真寺,位于城南李冲乡王港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现犹存大殿等建筑,近年已予修葺

寺倚青山遵古道;
门迎绿水淑心田。

  • 王立刚题李冲清真寺,位于城南五里李冲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大殿九间,大门向东,面向白塔山。文化大革命中曾在寺内办学,近年当地回民已集资修葺,学校亦迁出,基本恢复了旧貌

六艺五经,传遍九州万里;
四维八德,训垂百世千秋。

  • 文庙大殿,位于县城北门外东偏,清末民初在庙内办过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因县政府被炸毁,曾迁占此庙办公。原建筑今已不存

种德人间求有德;
衡文天上总无私。

  • 文庙文昌宫

二帝蒙尘,孤忠永祀;
三分碎鼎,大义长存。

  • 关岳庙,位于县城北门东侧,民国后废,成为县立初级小学校舍。原建筑已毁,旧址在县农业银行附近

尊尚元穹称九五;
圣臻无极统三千。

  • 玉帝阁,位于县城北门外黄土山上,山产铜,曾以铜铸玉帝像一尊,因为建阁。今已不存

白果树,树下安禅参古佛;
紫竹林,林中打坐谒慈航。

  • 白衣庵,位于县城北一里许古城子(古下蔡城遗址),庵内有甜水井,庵前有古银杏树一棵。此庵地处凤台东、南、北三个方面的交通要道上,过往商旅行人,常在古银杏树下歇凉,在甜水井中饮水,故香火兴旺,知名度很高。现庵已毁,银杏树犹存

苦海无边诚是岸;
天堂有路善为梯。

  • 龙锦寺,位于城东南毛家山冲四鼎山上,始创于1978年秋,现后殿、中殿、山门等已初具规模

佛法无边,因缘广结;
人心有定,功果频增。

  • 朱鸿鼎题龙锦寺

龙游淮海,雨顺风调,人心公正天心顺;
锦簇禅林,地灵佛显,庙相庄严宝相灵。

  • 白启寰题龙锦寺

法网或稀疏,天理难饶,歹恶古今总有报;
人情纵不察,神灵必跷,善良男女应无亏。

  • 李貌冰题龙锦寺

山色云岚皆妙谛;
溪声月影尽真如。

  • 褚海玉题龙锦寺

法界宏开,善果全凭一念;
佛光普照,净因妙证三摩。

  • 褚海玉题龙锦寺

龙蟠鼎峙,峻拔群峰朝胜境;
锦簇花团,葱茏万木护禅林。

  • 张济锦题龙锦寺

仙基永驻,石门潭上祥云起;
灵应长留,函谷关前紫气来。

  • 老子祠,位于县城东南10余里石门潭北山崖上。石门潭是两座天然峭壁构成,形如石门。门中有一水潭,终年不涸,崖壁上有一洞,阔深约二尺,洞内有二穴,相传为老子炼丹遗迹,故建老子庙。始创于晋代以前,明末已毁。但石门潭仍存

常王戈戟,早慕英风,杀敌展宏图,不愧生居名将里;
哲嗣坚贞,克绳祖武,复仇兴大业,又看威振岳家军。

  • 岳相如父墓,位于县城西北张集乡岳张集村边。岳相如,当地人,辛亥革命中淮上军领袖之一。袁世凯当权时,其家被安徽军阀倪嗣冲抄洗,父兄子侄均被杀害。岳亡命上海,与寿州(今寿县)袁家声等再度起兵,参加北伐。岳任三十三军师长,捕获杀其父之北洋军阀营长王传鲁,并为其父葬于此,将王斩首以祭之。墓今犹残存,碑刻已毁

祈祷献馨香,黑龙辄应云霓现;
雨霖沾润泽,石燕齐飞旱魃除。

  • 祈雨亭,位于城东淮河东岸黑石山麓,面对黑龙潭。清代嘉庆年间知县李兆洛建,今已不存

古寺立千秋,听暮鼓晨钟人遍地;
长淮流万古,看灯光夜色星满天。

  • 资寿寺,位于黑石山原祈雨亭东北,面对黑龙潭,始建于宋景祐年间,明、清两代均曾重修,今已不存

膏泽润中华,甘雨遍孚天下望;
恩覃施下蔡,长淮永在地下行。

  • 黑龙王庙,位于黑石山麓,旧时与淮南市西白龙王庙齐名。今已不存

听凤麓晨钟,莺声个个;
看龙潭夜色,渔火星星。

  • 黑龙潭,西倚黑石山麓,东连淮流,峭壁深潭,素称名胜,与今淮南市西白龙潭并称。潭内有泉眼,潭壁有石洞可容百余人,常没水底,相传有小黑龙穴居洞中。旧时这里设有义渡,“龙潭古渡”昔列本县八景之一

云生石罅龙腾跃;
瀑布崖间凤翥翔。

  • 黑龙潭

泽润两淮,裕丰黎庶;
潭深千尺,变化鱼龙。

  • 黑龙潭

峭壁悬崖,万株竞秀;
惊涛骇浪,百舸争流。

  • 黑龙潭

龙卧碧潭,传奇演数代;
虹落银河,伟业颂千秋。

  • 黑龙潭

夹束定淮流,壁立高崖千仞峡;
氤氲盛香火,人怀大禹八年功。

  • 禹王庙,位于城西南7里许硖山口禹王山腰。相传硖山口是大禹治水时用神斧降魔后劈开的,使得淮水安流,后人为继承前人事业,故以命山名,并为立庙。庙已毁,遗址犹存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
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舟。

  • 禹王庙

洪水当年降鬼怪;
清时此地敬神灵。

  • 禹王庙

山上禹王明德远;
河中礁石对吾来。

  • 刘得瑛题硖山口石刻。古代淮河硖山口中原有巨大礁石一块(现已被炸除),过往行船如迂回行驶,反被急流冲卷,必触石沉没。清代霍邱县人刘得瑛,生活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毕生从教,工诗文,善书画,与禹王庙方丈相契。刘应方丈之请,在石上书刻“对我来”三个大字,又在庙前墙壁上写下“明德远矣”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面对淮河,以歌颂禹王的功绩。并应方丈火请而题此联

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石拱秀;
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悟足,秋稼丰登。

  • 颜海飏题慰农亭,位于西硖石顶上,面对淮河,临崖而立。亭四方形,全石构制,瓦顶飞檐,古朴雅致,视野开阔。亭后有皂荚树一株,两三人合抱,高大苍劲。亭为清代凤台县知县颜海飏于光绪三年(1877)兴修,以供游憩。亭额与楹联今犹存

硖石禹王开,拱秀安澜,古道长留津要险;
慰农颜令立,丰登恒足,名亭重整岁时新。

  • 白启寰题慰农亭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田畴眼底平。

  • 朱又西题茅仙古洞,位于城南7里许三峰山中。传汉武帝时,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弃官在此山修道,栖息于洞中。自西汉起,便在三峰山立庙,将山腰之洞命名为“茅仙洞”。茅仙洞之庙观,历代屡建屡废,名亦屡易。民国二十四年(1935),又重修了一次,定庙名为“清天观”,由道士掌管

山巅殿阁青天近;
洞口烟霞白日闲。

  • 司徒越题茅仙古洞
 

山峦簇拥新萧寺;
云雾迷蒙古洞天。

  • 史蕴光题茅仙古洞

茅草蓬山,幽岩古洞,人寻世外桃源,到此好留鸿爪印;
仙踪胜迹,碧树鲜花,我探天边月殿,归时犹趁马蹄香。

  • 高天飞题茅仙古洞

一洞留仙迹;
千秋享盛名。

  • 茅仙古洞

双峰秀丽神工建;
一洞幽深鬼斧奇。

  • 茅仙古洞

秋临古寺潇潇雨;
春锁梵宫呖呖莺。

  • 茅仙古洞

紫气东来朝胜境;
碧波西去送轻舟。

  • 茅仙古洞

数杵晨钟,竹院禅房香袅袅;
一篙春水,浴凫飞鹭影悠悠。

  • 茅仙古洞

碧瓦黄墙,重见庄严新福地;
乱云叠嶂,再寻幽秘古仙源。

  • 茅仙古洞

碧落缟仙,乘黄赴紫;
青丘玄观,耸翠流丹。

  • 茅仙古洞

此为福地名区,看叠嶂重岩,翠柏苍劲,飞阁流丹,古洞隐仙若蓬岛;
斯是灵山秀水,听晨钟暮鼓,梵音佛号,樵歌渔唱,真君卓锡即瀛洲。

  • 茅仙古洞

名胜变荒山,叹往日风狂雨骤;
废墟成美景,喜今朝物焕星辉。

  • 茅仙古洞

朝踏山光观洞景;
暮随硖月听潮音。

  • 茅仙古洞山门,位于三仙楼东、三清观前。是进入寺观的总门,有云墙倚山临崖而围之。门额为清末民初寿县书法家汪以道所写“茅仙古洞”四个大字

未至深山,不识烟霞趣味;
已临胜境,方知耳目清新。

  • 茅仙古洞山门

福地名山,无点信心难得道;
茅仙胜境,有此诚意可来朝。

  • 茅仙古洞山门

声闻三千除烦恼;
威震寰宇祝太平。

  • 茅仙古洞钟亭

高是真君,矮是真君,真君岂可谈高矮;
假为仙洞,真为仙洞,仙洞何须论假真。

  • 三仙楼,位于三峰山中峰山腰,濒淮倚山而建,供奉三茅真君塑像,又名“三茅真君宝殿”,或“三茅殿”

古刹天地外;
仙阁云峰中。

  • 三仙楼

钟灵蕴二洞;
玄道遗千秋。

  • 三仙楼

水面清波映胜迹;
山腰古洞隐茅仙。

  • 三仙楼

古洞仙源三百里;
高峰佛道两千年。

  • 三仙楼

月伴道家懒入洞;
春随游子爱登山。

  • 三仙楼

客来莫嫌茶味淡;
山居不比世情浓。

  • 三仙楼

鸟语花香真洞府;
松青竹翠小蓬莱。

  • 三仙楼

水清留云影;
荫浓足鸟声。

  • 水荫轩,位于望淮楼南。沿石阶下至山脚淮河之滨,有杂树丛生之开阔地,其中所建临水厅堂即“水荫轩”

柳枝拂浪鱼吞翠;
花瓣随风燕逐香。

  • 水荫轩

高枝密叶傲风雪;
劲节虚心入画图。

  • 观云亭,位于三峰山间。全为竹制

双峰夹峙,壁垒雄关,障下蔡,控寿阳,史乘频传旧战绩;
一线贯通,要冲险隘,镇南唐,锁硖石,巾帼曾此著威声。

  • 寿唐关,位于茅仙洞东侧约一里。又名石山口,俗称“过街楼”。这里是古代南北要道,为兵家战守之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在此设关,以控寿阳、镇州来、保淮上。北周显德四年(957),赵匡胤征南唐,一度被困。青年将领高琼奉命回京求援,在双锁山与女寨主刘金定结为夫妻。婚后,高琼闯营负伤,又得了卸甲风(重感冒)。刘金定领兵助战,一举夺取南唐重兵把守的寿唐关。后又马踏南唐连营七座,力杀四门,进入寿州城。刘金定当年曾在此安营扎寨,练兵习武,梳妆整容,故寿唐关又名“刘金定梳妆楼”,民间将俗称“过街楼”谐音为“裹脚楼”

险关踞险地,对故垒旧营,抒情怀古;
青水映青山,看新亭修竹,击节吟风。

  • 寿唐关

当日梳妆,且向花间留晚照;
今朝凭吊,闲登楼上看新晴。

  • 寿唐关

人醉花前汉月白;
莺歌亭外楚山青。

  • 听涛亭,位于第三牌楼西侧,三峰山半腰松林内,为四方形

踏碎云烟知画意;
收来风月富诗情。

  • 听涛亭

汉月映清淮,茅氏三贤留古迹;
楚天舒丽日,仙人二洞展新容。

  • 白启寰题第一牌楼,位于合(肥)阜(阳)公路寿(县)凤(台)段西侧与风景区上山公路的交叉处,是风景区的总大门。牌楼横额为“茅仙洞风景区”六个大字

烟顶三峰,翠柳苍松花似海;
茅山二洞,清风素月石皆仙。

  • 白启寰题第二牌楼,位于风景区上山公路中段,即三峰山与烟顶山相夹之谷口处。过此将进入风景区各主要景点,是风景区的二道门户。牌楼横额为“浩瀚春潮”

谷顶快登临,西接清天观茅仙洞;
淮流相掩映,东连烽火台寿唐关。

  • 白启寰题第三牌楼,位于风景区入山公路末端,即三峰、烟顶两山谷顶。牌楼面临淮河,由此向东可去烽火台(南唐所建,今存遗址)、寿唐关,向西即进入茅仙洞、清天观。牌楼横额为“胜迹仙踪”

洞在烟霞外;
人在山月中。

  • 望淮楼

俎豆存仙气;
林园无俗情。

  • 望淮楼

灵山来好月;
帝子下青云。

  • 望淮楼

青草易迷山外路;
白云难蔽洞中天。

  • 望淮楼

鹤带松花香道院;
云留月影护丹台。

  • 望淮楼

两水苍苍生袖底;
八公历历落樽前。

  • 望淮楼

楼雅茶香,偕二三游侣,挥妙笔写诗作画,吊古怀今迎盛世;
窗明酒暖,置四五佳肴,敞胸襟击节放歌,吟风弄月乐丰年。

  • 望淮楼

白石静闲清道院;
红尘远隔近仙居。

  • 清天观,位于三仙楼西侧,依山临崖而建,是山中主要建筑,现系道教全真派宫观

呼鹿耕烟种瑶草;
招鹤下云倚古松。

  • 清天观山门泥塑

心静不嫌居室小;
身安何用积金多。

  • 清天观方丈室,位于观院内南侧,为观主住处

暮鼓晨钟开觉路;
经言法语指迷津。

  • 清天观后大殿,位于观内院后,坐西朝东,又称“三清宝殿”

沐手焚香,何必远求胜境;
诚心向善,此来即到灵山。

  • 清天观后大殿

茅山临水,望帆影悠闲,碧波万顷;
仙境入云。听钟声回荡,清韵千年。

  • 清天观前大殿,位于三仙楼西侧,殿宇倚观门而建。门额为“清天观”

翠滴三峰披锦绣;
碧通一径绕仙源。

  • 清天观前大殿

满院松风,古观庄严传妙谛;
一湾雪浪,仙源涵蕴惠斯民。

  • 清天观前大殿

淮水绕空门,冻解碧波流热浪;
峡山拱洞府,春来紫燕唤新声。

  • 清天观前大殿

做个真人,冶性陶情修德操;
有些善果,便民利国壮山河。

  • 清天观前大殿

闲观白云绕;
醉卧古松阴。

  • 清天观客厅

水中云影闲相照;
林下泉声静自来。

  • 清天观客厅

道心静似山藏玉;
诗味清如水弄鱼。

  • 清天观客厅

福地应无凡客至;
仙源只许雅人来。

  • 清天观客厅

奇石疏花三径月;
空山灵雨一声钟。

  • 清天观道院,位于观内南侧,与方丈室毗连,是观中道士的住宿处。门楣上题额为“澄心”二字

古洞清幽,顿消世虑;
名山瞩眺,尽扫尘氛。

  • 清天观道院

焚香读道;
带剑锄云。

  • 清天观道院

采药常寻山径曲;
炼丹时戒道心分。

  • 清天观道院

种松竹梅兰,寄情非自遣;
事耕犁锄灌,稼穑为民丰。

  • 清天观寄稼园,位于第二牌楼与第三牌楼之间谷地中

竹曳清风驱暑热;
泉喷玉液映朝晖。

  • 愉亭,位于寿唐关前左侧山坡奶头泉边。奶头泉系石隙间流泉,终年不竭,泉周遍布竹林

新竹摇风铺影碎;
古泉漱石发声轻。

  • 愉亭


 据季群生博客等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