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滁州名胜联·凤阳

 风舞三湘 2017-07-07

 

 

  凤阳是安徽滁州所辖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凤阳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石英资源大县。

  凤阳历史悠久,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前538),属楚。周敬王二年(前518),属吴。越王勾践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2),再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设钟离县,为淮南国领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为九江郡管辖。新莽量改九江郡为延平郡,钟离县改为蚕富县。东汉复称钟离县,仍属九江郡。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属淮南郡。东晋隆安年间(397-401),改钟离县为燕县,属钟离郡。北齐天保元年(550),改燕县为钟离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属陈。隋文帝开皇二年(582),钟离郡改称豪州。唐初属淮南道豪州。唐元和三年(808)改豪州为濠州。宋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元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至正二十六年濠州为朱元璋所占有,次年朱元璋改为临濠府。明洪武七年(1374)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自此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今凤阳县境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辛亥革命后,凤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7年,被日军占领。民国38年,凤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解放后先后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蚌埠专区、滁州市。

  凤阳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有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等旅游景点,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旅游格局。形成于明代,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的凤阳花彭,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做不完子臣弟友工夫,愿来世百行咸修,五伦克尽;
尝遍了国难家愁滋味,到如今一肩永卸,两手空空。

  • 民国初凤阳县县长陶先益卸任自题县衙

督邮胡为来,醉酒真乡,陶渊明定然归去;
钟期不再遇,弹琴绝高,俞伯牙倍觉伤情。

  • 俞锡畴赠陶先益卸任

凤皇来翔,麒麟吐哺;
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 范锡恭题凤阳府衙,位于城内府东街。民国后凤阳废府存县,府衙亦废。民国十七年(1928),安徽省立第五中学迁入办学。现为凤阳中学所在地

勿因闲长惰;
须以俭成廉。

  • 姚文然之女姚氏题府学教官署,位于县城楼东街府学内,是府学教授等办公的地方。现为县委党校所在地

进士早题名,卅年来宦辙奔驰,迭令刺史中枢,垂老那知司木铎;
诸生须努力,七属内人文蔚起,幸有状元宰相,昔时曾立满宫墙。

  • 府学教官署

数千里忽来胡骑,海宇沸腾,赖廓庙和衷,貔貅交会,终扫除蜃气娇氛,再整河山归版籍;
七八年懒换桃符,人心忐忑,欣日月重辉,风光依旧,好安排椒盘柏酒,倾听庠序复弦歌。

  • 题抗日战争胜利凤阳县立中学复课

五千年道德留贻,经济文章,全凭学问;
十三邑人才荟萃,智愚贤否,需受甄陶。

  • 刘永鑫题安徽省第五师范学校,位于今凤阳中学所在地。刘为学校筹建者和第一任校长

时变慨沧桑,叹彝化为腐廓之谈,厌故喜新,从此三纲论天下;
岁寒见松柏,由巾帼抗须眉而出,舍生取义,昭然一死足千秋。

  • 年仲龄题田氏双烈祠,位于县城北门长胜街,原为清末“英公祠”(祀英翰),民国元年(1912)改为纪念凤阳辛亥革命先烈田淑扬、田激扬兄弟二人的祠堂

临阵捐躯,较辱死苟生,千古独留气节;
披坚执锐,想效灵作战,九原还建功勋。

  • 田氏双烈祠

头可抛,血可酒,气不可无,矢志推翻清统治;
兄就义,弟就刑,心未就死,精忠永葆汉将军。

  • 田氏双烈祠

田地怕洪峰,献计筑长堤,有勇有谋,巾帼英雄千古颂;
娥眉具虎胆,舍身堵决口,积功积德,中华儿女万年传。

  • 田娥宫,位于城内西大街,坐北朝南,规模颇大。清光绪年间,田娥率36位姑娘筑堤抗洪,舍身堵水,均牺牲,时人因建宫奉祀。光绪御赐“海不扬波”四字匾额以旌表之,悬于宫中正殿。宫中塑田娥三十六位姑娘像,今已不存

洪水为灾,卅六位姑娘,舍生抢险;
馨香上供,万千户民众,戴德感恩。

  • 田娥宫

遄征河北,正当有事之秋,凛凛威风,怒斩曹瞒关六将;
赴宴江东,如入无人之境,堂堂气概,甘消鲁肃酒三杯。

  • 黄罗锅题关帝庙,位于城内楼西街,今已不存

虎踞市中心,临下居高,八面威风寒敌胆;
凤阳古圣地,依山环水,万年根本耀民魂。

  • 鼓楼,又称“谯楼”,位于城中心偏南鼓楼广场。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兴建规模宏大的中都皇城,至洪武八年停工。鼓楼即建成于停工前夕,与其西六里的钟楼相对,为中都皇城禁垣左右建筑。其规模比北京、南京之鼓楼更高大,为国内鼓楼之最。“谯楼归市”昔为凤阳八景之首。现仅存台基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 鼓楼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得陵寝盘空,江淮带廓,黍离离满目旧山河,伊何人耶?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仁浩泽,试看那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瑞霭霭一天新雨露,登斯楼也!岂徒观乎绿树红云。

  • 鼓楼。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集》载:“相传王渔洋手笔,无从考实,玩其口吻,不外守此邦之长官所作。凤阳为朱明发祥之地,陵寝在焉。作者身际满清之时,颇难着笔,乃以委婉出之,极沉雄得体”

人秉丹心,皇陵奉祀万千载;
村封朱户,帝子亲邻二十家。

  • 明皇陵祠祭署,位于城西南约10里处,南距明皇陵约4里。这里为朱元璋父母最后定居之处。明皇陵,简称皇陵,是朱元璋父母兄嫂侄儿等10人葬地,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开国皇帝为自己父母兴建的皇陵。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属罕见。祠祭署设在皇陵大门外六里处,当时村中共20家,都是朱元璋少时亲邻,因令他们守视皇陵,均任祠祭署长官,并世代袭职,时称这二十家为“朱户”,村庄改名“二十家营”或“二十郢”。皇陵已于明末农民起义时毁坏

千年不朽勋臣府;
万古长存信国祠。

  • 东瓯王祠,俗称“汤和祠”,位于城东北12里城北乡汤府村,为汤和故乡。祠毁于明末,府第等均已无存

念祖宗昔佐龙兴,勋业崔巍,信国褒荣推一等;
有子孙世居凤属,馨香俎豆,长淮祠宇永千秋。

  • 东瓯王祠

皇哉君乎,德迈禹汤,创出千秋事业;
觉斯民也,功高日月,尊成一统邦基。

  • 皇觉寺。位于城西南10里处,又名於皇寺。朱元璋曾入寺做过小和尚,明代永乐年间始改称“皇觉寺”

蟠桃酒,一两盅,将人醉倒,东西不识;
杨柳花,二三点,随气乱飘,南北任狂。

  • 望仙楼,位于临淮镇清流门内撒金街东南升仙桥侧,唐时为酒楼,因传蓝采和在此楼中飞升,众人仰望,故改名“望仙楼”,早已废毁

一瓢碧水洗明月;
半釜清汤煮白云。

  • 望仙楼

我是狂飚,半面风卷三堆火;
吾为仙女,长生人偎一座山。

  • 望仙楼

月明如水,水如明月;
人美似花,花似美人。

  • 望仙楼

桥公桥母多行善;
岸子岸孙长步安。

  • 淮宁桥桥公桥母图石碑,位于临淮镇马滩街西首。明正德年间守备太监阎瑄命僧人唐道人募建,名“阎公桥”。万历间重建竣工,始更今名,当地人皆称“新石桥”或“新桥”。桥现基本保持完好

濠间空腹五车少;
圯上诚心一卷多。

  • 淮宁桥黄石公穿靴图石碑

鹿洞春风暖;
鹅湖化日长。

  • 朱氏宗祠,位于县北淮河南岸临淮镇。南宋理学家朱熹后裔明末自皖南婺源县(今属江西)迁来,于清初建祠,今已废毁

祖格言而光前烈;
宗集注以启后昆。

  • 朱氏宗祠

缺一岁示周花甲,缺一夕未摸瓜秋,人世遭逢圆满少;
有三儿能读父书,有三孙能强祖武,君家希望后来多。

  • 王仲超挽朱绍仪,悬于临淮镇朱家佛堂,今已不存。 摸瓜秋:江淮间风俗,每年中秋节晚上,大人小孩均可四出摸摘别人田园中之瓜果,偷食取乐。田园主人既使知之,亦不以“偷”论,谓之“摸瓜秋”或“摸秋”

广以修身,但能色相皆空,果然自在;
教之护法,倘使慈悲为念,真是如来。

  • 广教寺,位于古濠州城恩桂坊,今临淮镇与李二庄乡中间。唐乾宁间刘仁瞻舍城内旧宅为寺,名“广教”。清初尽毁于淮水

何须成佛成仙,普济慈心,三教渊源同一理;
纵是为王为帝,宏开圣教,众心报答亘千秋。

  • 广教寺

开成净地,诸佛现身勤说法;
元是普门,众生苦海度迷津。

  • 开元寺,位于古濠州城内攀桂坊,今临淮镇东南。俗称台庄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敕全国州、县各造一大寺院,因创建此寺。清雍正年间改为学宫,移寺于濠州城之南关外。现原建筑均毁,遗址犹存

地傍庄台,由静悟空,身世何人非梦蝶;
寺存李殿,因穷趋显,英雄是处可潜龙。

  • 开元寺

大肚能容容甚物;
开口便笑笑何人。

  • 白衣庵正殿弥勒佛像龛柱,位于临淮镇西关街白衣庵巷,始建于明初,民国九年(1920)曾重建。前殿及庵内塑像1954年毁于大水,仅存后殿及庵舍7间。近年修葺一新,蔚为大观。正殿亦称前殿,供有弥勒、韦驮、达摩、鱼兰观音等神像

护法全凭一杵利;
澄心普照万家春。

  • 白衣庵正殿韦驮像龛柱

一苇渡江,远源传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 白衣庵正殿达摩祖师塑像龛柱

成佛念经,纵然自在还为妄;
度生心切,须信慈悲不是贪。

  • 白衣庵后殿,亦称“观音殿”。殿中塑端坐白衣观音神像,两边为四大天王和九位仙女

色相俱空,但能眼界光明,何用别求南海;
声闻何有,若使耳根清净,不来亦到西天。

  • 白衣庵后殿

我提劲旅,遥清函谷烽烟,遣诸军累岁驰驱,战关内,战关外;
帝许崇祠,仍倚临淮壁垒,愿再作他年将相,出山东,出山西。

  • 程伯敷代李鸿章题临淮昭忠祠,位于县城东北临淮关,清廷为表祀淮军将士而建。今已不存

庙貌森严,当面几曾容错过;
神灵显赫,到头一定报将来。

  • 濠州东岳庙,位于临淮镇东面古钟离城内,亦称“钟离古城东岳庙”。始建于明初,规模甚大。今古城遗址尚存,但庙已毁

棋盘万古云林静;
石迹千秋岁月流。

  • 会仙观,位于原濠州城(今临淮镇)西南三里处,背倚烂柯山,后靠棋盘石,东临濠水,水光山色,古观崇楼,风景甚为佳美。“棋盘晚照”为古濠州八景之一

会醒黄梁,琼楼高映云山路;
仙留丹篆,玉树交辉水石春。

  • 会仙观

濠水仍流清,队队鯈鱼游自乐;
庄台余草绿,翩翩蝴蝶舞犹闲。

  • 观鱼台,位于古濠州城西南、今县城东濠水上。相传为战国时庄周和惠施辩论鱼之知乐与否处。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争辩,傍水修建此台。元代又建桥一座,名“九虹桥”。今桥台俱毁,仅存遗址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偶来台畔,在册在水有遗音。

  • 观鱼台

我相信我,知我知鱼,不要人相信;
人捧高人,对人对事,何须我捧高。

  • 观鱼台

明月清风存洁骨;
高山流水悼知音。

  • 钟子期墓碑,位于县西北隅大青山北麓,相传春秋时俞伯牙遇钟子期,彼此结为知音,就在墓北约二里的上集贤村,钟子期的家就在墓西约二里的下集贤。墓今犹存,碑已毁
 

上集贤,下集贤,贤人安在;
大琴音,小琴音,音律长存。

  • 钟子期墓碑

戒珠每护尘根净;
香饭常供佛祖灵。

  • 戒香寺大殿,位于县城东南30里许戒香寺自然村(今属总铺乡寺山村)中,原有屋宇五50余间

土能塑像,而像非生成可比,公虽姓带土音,面像何须土去塑;
木可雕形,其莆岂造作能工,君纵向携木伴,体形焉用木来雕。

  • 戒香寺杜斋公肉身像柱龛。杜斋公,清末定远人,在寺中修行有年,死后坐缸,身体不坏,因装金成肉身坐像,供于寺中

柳营试马,千百个健儿,探戈杀敌卫祖国;
泉水环山,亿万畴沃野,防旱增产保丰收。

  • 柳泉寺,位于城西南45里宋集乡柳泉寺村。抗战时期,凤阳抗日民主政府设寺内,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因贴此联于寺门

稼穑维艰知效力;
丰穰在望赖神功。

  • 牛王庙,位于县东北边隅淮河东岸黄泥乡张家村附近,1938年被日寇烧毁

天下牛唯吾为冠;
人音地其熟与耕。

  • 牛王庙

神功无我相;
帝德普群生。

  • 北寇庄东岳庙,位于城东约40里板桥乡北寇庄村,祀东岳大帝。民国后渐废

四百年来,寺山无羔溪流去;
三千界内,人事皆非雾绕中。

  • 燃灯寺,位于城西南约60里燃灯乡,原寺规模宏伟,传为明代皇家贵族降香礼佛之处。今已为燃灯水库所淹没,遗址无存

莫问神仙,指孤云断石,几全登览;
曾经沧海,看困虎疲龙,一场虚空。

  • 燃灯寺

品居五行末,足食丰衣,唯吾是赖;
位列三才中,替天行道,缺我不成。

  • 南徐家土地庙,位于城东南约40里殷涧乡南徐家村,今已不存

国泰民安,啊,谁家放炮;
风调雨顺,哟,此地过年。

  • 时家庄土地庙,位于城西30里二铺乡时家庄,今已不存

欲把新诗问遗像;
不妨樽酒话平生。

  • 东城祠,位于城东北20里月明湖畔(古称东湖)。其地南朝刘宋筑城以镇濠口,名“小东城”,简称“东城”,后城废建祠,祀晏公,又名“晏公庙”。祠今已毁,遗址犹存

俯仰古今情,何人更似苏夫子;
供张林壑美,他日终烦顾虎头。

  • 东城祠

濠上分支,十余世诗书门第;
吴中起点,数百年孝友家风。

  • 张氏宗祠,位于城东北25里李二庄乡浙塘前,乃濠上张氏分支

和丸世泽馨香永;
正笔家声蕃衍长。

  • 柳氏宗祠,位于城西北20里顾台乡柳圩村,后仅存正殿三间,余悉毁

霸王霸天下,休矣!走凤阳,中埋伏,损兵折将,拒汉军空余比赛;
骑士骑鞍上,难哉!返江左,陷重围,弃甲抛戈,冲敌阵磨秃孤山。

  • 霸王寨,位于县南与定远交界处曹店乡马磨岭上。相传霸王兵败垓下,自固镇县向西南突围,至此扎寨。夜复被汉军包围,霸王率八百余骑,左冲右杀,将山岭都磨秃了,马磨岭即因此而得名。现遗址犹存

搔首问苍穹,胡教救国,黄坂村前失壮士;
伤心思会友,难忘捐躯,红枪队里丧英雄。

  • 南崔家追悼会场,位于县东北隅枣巷乡南崔家村。1938年,临淮东乡人组织红枪会抗击日寇,在黄坂村牺牲惨重,传授师钟万章愤而自杀。4月10日左右在南崔家村前召开隆重追悼会,今会场遗址犹存

不战不英雄,不死不英雄!黄坂村杀敌冲锋,勇气千秋诚永在;
我悲我会友,我伤我会友!红枪队保民卫国,忠心百世足留芳。

  • 南崔家追悼会场

十万株红杏成林,山名永耀濠梁上;
千百载赤心救苦,医德长存天地间。

  • 杏山,位于城南40里,相传三国时吴人董奉在此行医,治愈者植杏成林。江西庐山亦有此传说

西南癞石山,稀巴烂硬;
东北长淮水,翻滚清凉。

  • 蚂蚁山,位于城北约7里,本名马鞍山,俗呼此名。站在山顶,西南可见癞石山,东北可见淮河

奇峰晴岚生怪壁;
危崖碧涧汇灵源。

  • 韭山洞遗址,位于县南凤阳山主峰老韭山东麓。古代山中多野生韭菜,故名。洞深莫测,钟乳石态万千,有练兵场、仙人床、莲花台、双鹰扑食、上天梯、滑油坡、阎王壁、白衣仙姑等奇景

一径通城廓;
千山奔寺门。

  • 禅窟寺,位于县南与定远接壤的莫琊山三峰黄牛谷中。始建于西汉武帝时,因当时山多桃树,故名“桃花寺”。唐初则天朝有义空长老制伏二虎,助看山寺,改名“虎窟寺”,后因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讳,改名“三峰寺”。宋神宗熙宁年间宋轼游此,始题赠今名。现寺中殿宇已毁,佛像全无,仅存墙基残碣

峰险生岚澄面目;
壁凝飞翠落眉毛。

  • 禅窟寺

禅房开两汉;
窟寺绕三峰。

  • 禅窟寺

入洞便知驯虎易;
参禅应识度人难。

  • 禅窟寺

弹舌作声,降龙伏虎;
开颜见佛,抱象牵狮。

  • 禅窟寺

门外劳人,堂前听法心能悟;
山中古寺,座上谈经虎识非。

  • 禅窟寺

执杖持殊,照彻灵台司地府;
度冥救世,了全佛愿体天心。

  • 地藏庵大殿,位于城北月华峰南坡,始建于唐,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修,1959年拆除,现仅存遗址和断碑残碣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多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

  • 地藏庵戏台

步入云霄,天上原无奇险路;
脱离尘海,世间应有过来人。

  • 地藏庵南天门,距山顶约半里。其处有一高大石屏风,镌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今仍存

僧是帝,帝亦是僧,一再传衣钵相仍,回头作证;
叔负侄,侄不负叔,四百载江山依旧,到眼皆空。

  • 陶澍题龙兴寺,位于城北日精峰下,又名“大龙兴寺”。日精峰旧名盛家山,朱元璋称帝后改今名。朱少时曾在皇觉寺出家,称帝后寺已毁,欲重建,考虑原址距皇陵太近,因移于今址。洪武十六年(1383)又下令将停建中都城之材料并拆除中都两座宫室兴建新寺。四月动工,九月建成,有佛殿、法堂、僧舍等381间,赐名“大龙兴寺”,俗仍习称“皇觉寺”。寺中佛像、器物多用合金铸造,民谚“龙兴寺,不算穷,十万两金子八万两铜”。“龙兴晚钟”为凤阳八景之一。后历经变迁,发生过四次大火,至民国已非昔比。近年始行修,并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洪武兴龙寺;
道化西天化道人。

  • 龙兴寺大门,位于“龙兴古刹”门坊后约里许

紫服红罗已往矣!剩烟几点,茅屋数椽,留作后人觞咏地;
龙蟠虎距尚存乎?望淮水东流,璃山南峙,依然自古帝王州。

  • 龙兴寺大雄宝殿,为寺中主建筑,明三暗五,卷廓叠檐,肃穆庄严

弃袈裟,披铠甲而护法;
舍念珠,持宝杵以降魔。

  • 龙兴寺六角亭韦驮像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 龙兴寺六角亭弥勒佛像龛

登第一山峰,目空万象;
出大千世界,心净四尘。

  • 龙兴寺方丈室,位于大雄宝殿西侧

昨夜月明今夜雨;
出山天子在山僧。

  • 龙兴寺碑碑亭

出南海,金童引路,甘露杨枝滋百谷;
离普陀,玉女随身,仙缘善果度千家。

  • 龙兴寺观音堂

只说逢场作戏;
谁知弄假成真。

  • 龙兴寺明太祖殿,位于寺内。光绪五年(1879)凤阳知府成善集资修建

亦贵变贫,为僧为丐七皇业;
廉财廉色,至德至仁配昊天。

  • 龙兴寺明太祖殿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郡昔钟天子气;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 龙兴寺明太祖殿

原籍沛,始迁句,再迁泗,开国至尊长凤郡;
初为僧,继称王,终称帝,发祥遗迹话龙兴。

  • 龙兴寺明太祖殿

贫为僧丐,贵极帝王,人世间事业何常,高谊足钦汪氏母;
遗像犹存,英雄安在,濠梁上逍遥自在,旷怀且效楚蒙庄。

  • 龙兴寺明太祖殿

发聩振聋,白日击来开觉路;
警人醒世,黄昏撞起悟迷津。

  • 龙兴寺钟亭,位于寺后山腰

龙困濠州古刹,待看异日一飞,岂是池塘中物;
寺迁峰麓新修,留得御书三字,壮哉梵宇高山。

  • 龙兴寺御书亭,明初建寺时,朱元璋亲书“第一山”三字,遂将御书刻碑,建亭护之。原建在山门内,碑大亭高,非常雄伟。明末碑与亭毁于农民起义军战火。清康熙间在山顶重新树碑立亭,但规模比较前为小。咸丰时亭又毁于战火,仅存石碑。1966年秋,石碑亦被炸毁


 据季群生博客等整理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