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的名胜楹联(一)

 风舞三湘 2017-07-07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岁除之日写了“新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桃符联语,挂在宫中迎春祈福,后人始将此引为对联的初例,距今已逾千年历史了。自明代起,使用对联的风习渐盛,与新年节序有着渊源关系的春联也因此逐渐突破了原属的范围,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抒发情怀心意,成为广泛应用的文体表现形式。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楹联是一个文学品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

  济南人有写楹联、贴楹联的习俗。在济南可以常常看到家家户的大门上、屋门上,甚至在户内的房间门旁,都有非常绝妙的楹联。在街道上,商铺、宾馆、写字楼的大门旁,楹联也是比比皆是。名胜古迹的楹联更是妙趣横生,大有回嚼之味。济南的名胜楹联从内容和形式上,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描绘秀美景色的,这类楹联最为多见;二是解事喻景,以景述事的;三是借景言物,以物抒情的;四十吟颂历史名人的。可以说,楹联是沉重历史的讲述,是美妙景色的描绘,是仁人志士的彰显,是思想感情的舒展。下面展示部分名胜的楹联,供诸博友欣赏。

一 大明湖中的楹联

  1.铁公祠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亭

  此乃济南第一名联,一般公认为是描写老济南景色的绝对。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字金门)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铁宝是刘凤诰的座师,曾在铁公祠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这副对联充分体现了大明湖那迷人景色。这副对联描写的是大明湖中美丽的荷花点缀在湖面上,湖岸边的柳树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大明湖,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这水中的倒影再加上湖中美丽的荷花,使大明湖美丽极了。在这美景的衬托下,大明湖像是赋予了新生命一样,生机勃勃,这幅对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春意盎然的大明湖,使人不得不陶醉在其中啊!

  最初见到这副楹联的描述,是在清人黄恩彤的《明湖竹枝词》中:“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沧。天然妙句留楹贴,输与风流老侍郎。”原注:“刘金门少宰于铁公祠留一楹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于刘凤诰的这幅楹联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树及济南的湖光山色,词意贴切,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两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入口,成为济南的真实写照。而铁保所书的楹联曾可制成木板悬挂在原铁公祠,先虽不存,但楹联刻石还在,并有拓片形世,被许多书法爱好者收藏。

  四海论文见豪气;
  一门风雅喜多才。
 ——张之万题铁公祠,在大明湖北岸

  此联位于大明湖北岸的铁公祠,是为了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布政史铁铉的,布政史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省长,属于部级领导。明惠帝二年,燕王朱棣为与建文帝争夺皇位带兵南下,铁铉坚守济南。朱棣久攻不下,只得绕城而走。后朱即位,秋后算帐,把铁铉给斩了。上联写铁铉广交天下朋友的豪迈之气,下联写铁铉风雅多才的个人素养,立意深远、概括全面。

  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
  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
 ——纳尔经额题铁公祠。 注:东藩即山东。北渚:北岸

  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
  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严正烺题铁公祠。 注:燕子龙孙:燕王朱棣的子孙

  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
  ——水仙祠,在铁公祠前,祀曾巩

  此联位于大明湖内的原水仙祠,原水仙祠位于铁公祠前,为祭祀曾巩而建,现已不存在。但是这副对联在写景方面亦是上乘之作。“一盏”对“三更”,“寒泉”对“画船”,“秋菊”对“藕花”,对仗工整,意境悠远,可以跟上面李清照纪念堂的楹联相媲美。

  铁板下山城,至今芦荻秋风,犹是军声动鼓角;
  银塘开水榭,对此芙蓉冬日,最难清气得乾坤。
 ——题于铁公祠。 注:铁板句:铉守济,诈降诱朱棣,朱入城门,一铁板从天而降

  碧皴秋色,红抹夕阳,画本偶然传历下;
  花底盟鸥,松间领鹤,梦痕谁与话沧浪。
 ——崇恩题小沧浪。 注:皴,中国画的一种用笔方法

  烟水此间真酒地;
  风光今日是诗天。
 ——阿林保题小沧浪。 注:烟,雾气。

  莲叶一蓬和夜冷;
  桃花两朵载春多。
 ——张盘题小沧浪

  荷花如城月如斗;
  名流作主泉作宾。
 ——大明湖小沧浪亭

  2.北极阁

  宫中下见南山尽;
  城上平临北斗悬。
 ——题于北极阁

  这是一副为园林名胜撰写的庙联。昔日悬挂在北极阁大门楹柱上,主要描写北极阁的宏伟高大。此联所说的“宫”,是指庙中的殿堂。北极阁在大明湖北岸,阁基颇高,可远眺千佛山。站在殿堂向南一看,千佛、佛慧、会仙等诸山尽收眼底。因为北极阁所处位置很高,建在济南北城墙上,似乎高得能和天上的星斗平临并悬。本联娴熟地运用夸张的手法。南面的群山,最低也有二百多米,而北极阁仅有十余米高,其高度和山脉相差甚大,然而上联却用了“下见”两字,并说:站在阁上向下一看,就能看到南面的群山,诚可谓夸张至极。下联比夸张更甚,用了“平临”二字,即和北斗星齐一相邻了。由此来看,此联不失为一妙联。

  作湖山一日主人,看万脉奔流,诸峰罗列;
  历唐宋百年过客,有少陵诗笔,曾巩文章。
 ——题于北极阁

  这是为北极阁撰写的一副园林名胜联,上联写景,下联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为一个叫刘曾禄的人,公务在身,很是繁忙,只能在休息日做一天的湖山主人,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乐趣。他来到北极阁,首先看到的是济南的水和山。济南是泉城,进市区就是四大泉群,百余处清泉。济南的河也多,如南山的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玉符河,市内的东西泺河、护城河,市北的小清河、黄河等,可谓万脉奔流。济南的山更多,北面秀山星罗棋布,南面翠峰嶂列如屏。以济南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甚多,该联只提及两位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唐朝的杜甫(少陵),一位是宋朝的曾巩。他们都在济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出门一瞧,数十里画图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题于北极阁

  上联写作者在北极阁上千佛上的景色,转引自《老残游记》中的句子:“只见对面的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下联是对社会人群的分类,即皇族、宦官、富人、平民之中,无非是争名者、夺利者、庸俗者之类,当然也有好人、圣人,人类社会真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概叹。

  3.南丰(曾公)祠

  北宋一灯传作者;
  南丰两字属先生。
 ——南丰祠,在大明湖东北岸

  此联是一副园林风景名胜中的公祠联,为纪念北宋著名诗人曾巩所作,位于大明湖东北岸的南丰祠。联语以简练中肯的文字,高度概括了此主任曾巩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曾巩,祖籍江西南丰,世称南丰先生,北宋嘉佑年间进士,时任北宋齐州知州,相当于今天的济南市长。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联写他在北宋的文学地位,下联则写他的政绩深入人心,曾巩是江西南丰人,其在济南任职期间,由于兴修水利而颇得人心。上联是全联的重点。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睛》一文中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用灯火一词评价曾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文坛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造诣很高,与当时的欧阳修、苏轼等齐名,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等书。其诗文多针砭社会时弊,揭露社会矛盾,关心人民生活,故多为人们传诵。由于曾巩是江西南丰人,故下联曰“南丰两字属先生”。

  随遇自生欣,朗悦和风契怀抱;
  静观咸得趣,崇兰虚竹有情文。
 ——吴文淳,题于南丰祠剑门书画馆

  此联悬挂在南丰祠剑门书画馆前的楹柱上,吴文淳为孙墨佛撰写的一副题赠联。孙墨佛,号眉园,又号剑门老人,山东莱阳人,终年一百零四岁,曾跟随孙中山革命多年,一心为国,一心为民,淡于名利,心胸豁达,能够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能满足,并自然低生发出欢乐、喜悦,总是那么心平气和,就好像怀抱中投和着朗朗的月、和和的风。下联依然形象地揭示了孙墨佛的高贵品质。通过对兰、竹的观察,他得到了一种非凡的情趣。既以兰的圣洁无暇、艳而无媚自喻,又以竹的宁折不弯、谦虚不奥的崇高品格相比,可谓情文并茂。

  金钟鸣处蛙声静;
  碧月升时客梦清。
 ——徐北文,南丰祠内明昌钟亭南侧柱

  这是一副园林名胜联,作者由明昌钟即兴而作,将明湖的晨景与夜景绘声绘色描会写出来。上联写晨景:当清晨破晓之际,钟声响了,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然而却惊呆了湖中的青蛙,吓得只好静静地躲藏着,不敢出声。下联写夜景:碧玉似的月亮缓缓升起,来此游玩的客人,宿住在这清幽的地方,做起香甜的美梦,岂不快哉!这副楹联艺术处理颇见功力,意境宽阔深远,跨度大,从夜晚到清晨大写意思地勾画了出来,语意隽永,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4.历下亭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杜甫于745年于大明湖历下亭岛南侧大门两旁,在大明湖中的岛上

  此联可谓济南第二名联。历下亭古朴、挺拔、庄重,亭子上方高悬清高宗皇帝乾隆御书“历下亭”匾额。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则是杜甫的诗句。古历下亭原在五龙潭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眼下这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到过大明湖的人都知道,大明湖中有岛。隔着清清的水面望去,只见整个小岛,像一艘停泊在湖中的大船。岛上绿柳环合,修竹芳卉,亭阁掩映,点缀其间。亭阁闪处,便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到访过的古亭—历下亭。名闻遐迩的历下亭巍立在小岛之上。之所以叫历下亭,是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而得名,亦称古历亭。一个小小的亭子,居然能引得这么多的文人骚客来此凭吊,确实有几分神奇。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齐州(今济南)临邑县看望其弟杜颖,路过济南,适逢杜甫故交北海太守李邕至济。李邕比杜甫年长34岁,他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为诗文之友,交往甚密。既然老相识也在济南,作为晚辈的杜甫当然要前去拜望。李邕便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颂扬得体,凝聚了诗人对济南人文景观的无限倾慕之情,成了后世济南人的骄傲,许多外地人也因此诗句而知道济南。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郭沫若题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历下亭名士轩

  历下亭北侧有一名士轩,轩的南门楹柱上悬挂着这幅对联,该联是郭沫若1963年来济南题写的。上联写春天,下联写秋天,画面广阔,时间久长,内涵博大。春天,艳阳吐瑞,暖风徐吹。湖中、岸边,杨柳婆娑,大明湖显得一片祥和。由此生发开来,何只是明湖?整个济南,乃至全国万方,皆浸沉在歌舞升平之中,由此可见新中国蓬蓬勃勃,蒸蒸日上之景象。芙蕖,荷花的别称,谓已开放的荷花。大明,古代指日或月,此指月亮,兼嵌大明湖之名。从字面上看,是说皎皎秋月,惠洒清辉,荷花盛开,大明湖显得特别明亮。然而却意蕴深远,是指整个中国,前程似锦,一派光明。

  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来。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山左称有古历亭,坐览一带幽燕之盛;
  当今谁是名下士,不觉三叹感慨而兴。
 ——清·何绍基题山东省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上联写登亭所见。说亭上可纵览自古以来幽燕一带人文荟萃的盛况。山左,太行山之左,为山东别称。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陈子昂《感遇》诗:“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下联写登亭所感。“当今谁是名下士?”是针对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句“济南名士多”而问。因时势日下,“名士”不多,故作者“三叹”之余且丛生无限“感慨”。本联气韵老成,言简意赅。因对仗关系,“幽燕一带”作“一带幽燕”,这是倒装句法。

  花须柳眼各无赖;
  湖月林风相与明。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秋水碧无际;
  夕阳红半城。
 ——崇恩题大明湖历下亭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联语用律诗工对的手法,赞美古国名亭的秀美:上联谓此地有古松鹤舞,环境清雅古朴;下联极写此地景色富有雅趣,不需要再以香花来增添芬芳。联语文字简练,隽永有味。

  风雨送新凉,看一派柳浪竹烟,空翠染成摩诘画;
  湖山开晚霁,爱十里红情绿意,冷香飞上浣花诗。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老残游记》称城内“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历下亭在湖中的小岛上,始建于北魏。今存为清代建筑。上联写雨中之景。和风细雨送来了阵阵凉意,放眼一看,柳枝摇曳,竹含烟雾,雨幕中苍翠欲滴的景色好似王摩诘的一幅名画。“浪”字描绘了柳枝在风雨中摇曳的风姿。“烟”字表现了雨打竹林,雾气升腾,一片迷濛的景象。摩诘,唐代诗画家王维的字。下联绘雨后风光。雨止之后,丛丛绿树,簇簇红花,在夕阳中更加妩媚多姿,有如五代时诗人韦庄《浣花集》里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此联用古代著名画家的画和著名诗人的诗来比历下亭雨中雨后的美景,与传统的说法“画是无声之诗,诗是有声之画”相通。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
 ——龚蔼仁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注:李北海,李邕

  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良时。
 ——方萱年,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上联从静的角度写,登上高楼,俯瞰全景,把干佛,厶山色、大明湖湖光,尽收眼底,突出了历下亭的秀丽。下联从动的角度写,画舫穿行,满載着清歌美酒,不负良时,这就构成了流动画面,使游人的声音笑貌。仿佛都浮现了出来。上下联高下相映,动静咸宜,把历下亭的美写得浓淡适度,恰到好处。读者可以透过楹联笔墨,窥见作者独上高楼时的拔俗气概和借问画舫时的洒脱神情。

  活水问源头,七二名泉随地涌;
  好山排对面,一千尊佛隔墙看。
 ——张裕钊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宛在水中央,垂柳当门花四壁;
  坐看云起处,好似远郊佛千尊。
 ——清·刘鹗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云蓝水碧之间,看杨柳楼台,荷花世界;
  树绿山青而外,认圣贤桑梓,齐鲁封疆。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凿壁开窗,最可喜雪霁南山,霞明东海;
  庋床枕水,有几个春宵听雨,秋月弹琴。
 ——丰申泰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胜景画图开,忆杜老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大明湖历下亭

  于乎前王不忘,春省耕,秋省敛,游豫为诸侯度;
  大哉圣人之道,智乐水,仁乐山,上下与天地同。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何人负渔洋才名,对残照西风,留得诗篇传海内;
  此地经杜陵小憩,问湖光山色,何能潇洒似江南。
 ——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前不见古人,痛饮狂歌,争艳说北海壶觞,杜陵诗笔;
  此中有真意,洗心涤虑,好领略佛山倒影,湖水涵清。
 ——任奉刚题于大明湖历下亭

  5.辛稼轩纪念祠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于辛稼轩纪念祠

  此联悬挂在辛稼轩纪念堂前的楹柱上,是为纪念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兼著名词人辛弃疾而写的,出自郭沫若的手笔,于1959年秋撰写的。郭老的这副对联显示出了大家的风范,概括精练、豪放大气、画人画骨、入木三分,全面生动地概括出了辛弃疾的词风和命运,对辛弃疾词风和人品作了全面、概括、公正的评价。上联概括辛弃疾的文风,“铁板铜琶”是形容苏东坡的词风豪放,辛继承了苏“高唱大江东去”的豪迈文风。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谱上曲子演唱的话,只能用铁板钢琶伴奏,辛弃疾便继承了苏东坡的这种风格。辛弃疾是位民族英雄。下联总结辛弃疾忧国忧民的命运,当作为济南人的辛弃疾20多岁的时候,宋朝的北半部早已被金人侵占多年,所以他的命运带有强烈的光复汉室的悲剧色彩。“美芹”是指《美芹十论》,是辛弃疾写给朝廷的抗金复国之策,可惜未被采用。“悲黍”取自辛的词《定风波》:“莫望中州叹黍离”之句,“黍离”源自《诗经·大雅·黍离》,意为壮士归土见宗庙被夷为平地、长满黍苗,从而产生悲哀之情。“悲黍”是指辛弃疾悲叹国土分裂、朝廷昏庸的爱国词作,也表现出了辛不愿朝廷南迁的无奈心情。

  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家题于辛稼轩纪念祠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马公愚题辛稼轩纪念祠。 注:望中,视野之中

  与敌不两立,经国忍偏安,时艰志壮,荩略难施,期复深仇成想象;
  建身为重镇,余事作词人,奋武揆文,英风如在,明杨伟抱纪贤豪。
 ——俞家骥题辛稼轩纪念祠。 注:荩略,忠诚的谋略

  6.汇泉寺

  舟行著色屏风里;
  人在回文锦字中。
 ——济南大明湖汇泉寺薜荔馆

  地占百湾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孙渊如(星衍)济南大明湖汇泉寺薜荔馆联

  薜荔楼在山东济南大明湖旁,登楼可尽览大明湖名胜,远眺千佛山风光。上联写水。大明湖由于历年失修,泥土淤塞,形成许多港湾,成了一个水泽之地。百湾,指许多港湾。下联写山。大明湖畔有重岩叠嶂的千佛山,登楼眺望,被群峰团团环抱。联语绘景如一幅素描,寥寥几笔,即勾画出大明湖风物的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7.遐园

  湖山如画;
  齐鲁好文。
 ——佚名题于遐园

  遐园位于大明湖南门西侧,原遐园大门山即悬挂着这副楹联。该联对遐园做了高度地艺术概括。上联写遐园景色。该园乃大明湖中园中园,“历下风物,此为最胜”。园内有山,山旁小溪潺潺,溪边杨柳垂荫,满园修竹婆娑,翠柏葱郁,楼台亭榭隐现其间,犹如一幅立体图画。下联揭示了遐园的性质。遐园其名取自《诗经—小雅》中“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的诗意,希望能在这里大兴文风,万古长存。园内有读书室、海岱楼、汉画堂等,内存有书籍文物,供学者文士研读,平时来这里读书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齐鲁好文”啊!

  和风飞清响;
  时鸟多好音。
 ——佚名题于遐园,于右任书写

  过去,遐园内西侧有一竹篱,竹篱上有青藤攀援,竹篱中辟一小门,门框上悬挂着这副木刻楹联。该联主要写动的场景。那柔和的熏风,徐徐吹来,摇晃着树枝摆动;杨树叶哗哗,修竹叶飒飒。飞出了清越的声响。下联集自晋代陆机《悲哉行》中的名句:“惠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园内,葱郁的柳树之内,黄鹂鸟欢歌,烂漫的艳花丛中紫燕和弦。这美好的声响,为庭院景色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此联由于右任书写。这副对联墨迹是行书,柔润流畅,潇洒俊秀,格调高雅,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8.秋柳园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有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秋柳园在大明湖东南,园取王渔洋《秋柳》诗名

  历下亭中坐怀古;
  水西桥畔卧吹笙。
 ——王士桢(字渔洋)题于秋柳园

  9.其他处

  数点雨声风约住;
  一帘花影月移来。
 ——梁启超题月下亭

  月下亭为一座六角亭,在大明湖东北岸,小亭红柱青瓦、六角尖顶,以白石为基,白石护栏,彩绘斗拱。“月下亭”三字匾额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提督学政使阮元书。亭柱上楹联为清末大学者梁启超撰。月下亭是赏月的绝佳地点。

  大海迴澜,七子敦槃狎娄水;
  峨眉积雪,百年文献继华泉。
 ——余正酉题白雪楼,位于大明湖畔,明诗人李攀龙故居

  养性承天,仙教源流通圣教;
  修真得地,济南风景赛终南。
 ——钟离楼,在大明湖北岸,祀汉钟离,已废。 注:终南,终南山

  该联借大明湖钟离楼得名于祭奠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汉钟离一事,说明道教既然与儒教相通,读书人不必远去求仙拜教,济南的风景优美闲静。胜过汉钟离得道成仙的终南山,在此修炼自是一方风水宝地,文人墨客在此聚会雅集,必然会修真,会养性承天。

  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
 ——刘鹗题于明湖居


 作者:金争 原载:金争的日志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