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喷嚏”趣事

 圆角望 2017-07-07
近来读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见其中有:“今人喷嚏必唾曰:好人说我常安乐,恶人说我牙齿落。”忽然想起了《容斋随笔》中也有同样的说法:“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意思就是说,宋代的人们尤其是妇女要是喷嚏不止,就认为是有人在背后说自己闲话,这时他们便要往地上狠狠地吐一口唾沫以示还击。《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还把这个习俗的源头追溯到了先秦,并引《终风》和郑氏笺佐证,证明这是从先秦流传下来的“古遗”。

  “喷嚏”被赋予的含义一直流传至今,考究起来,大概有三种:

  首先,表示的是思念。如宋代邓深“谈边应记我,频嚏怪黄昏”。再如苏轼的《寄鲁元翰》:“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说的是我已白发苍颜,将及日暮,境况无人过问。近来却总喷嚏不止,想来是有人在思念我,算来算去就只有先生你了。

  其次,是表示背后的闲言碎语。《容斋随笔》和《坚瓠集》中所载皆有此意。一直到今天,很多诙谐之人打完喷嚏还会狐疑地问上一句:“谁骂我了?” 

  再者,就是表示身体可能将有恙。喷嚏是身体将要抱恙时的一种自我调节,对人有益,但打喷嚏恰也说明身体正处在与病毒斗争的边缘。所以古时人们打喷嚏,旁边人就要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这种记载很多,《燕北录》:“戎主太后喷嚏,近侍臣僚齐声呼‘治夔离’,犹汉人呼‘万岁’也。”佛教典籍《四分律》:“时世尊嚏,诸比丘咒愿言‘长寿!’”不只中国周边,欧洲等国皆有类似习俗。

  旧时的习俗至今已消失大半,如寒食不举火做饭等,影响生活,带来不便,久而久之,人们已不甚在意。但是一个喷嚏,竟然流传了数千年而热度不减,也算是一桩趣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