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沈从文、丰子恺等大师笔下的端午

 Meet06d7x1e5sf 2017-07-07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这一天,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薰苍术、赛龙舟的习俗。而现当代文学大师笔下的端午,则有一番别样的趣味。  



01

老舍笔下的端午是情景多变的。在《赵子曰》中,老舍写到,端午节这天,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1942年的端午,老舍却触景生情,写了一首端午诗。诗曰:“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前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抒发的是心中说不尽的感慨!



02

沈从文重视端午的风俗人情。在《边城》中,沈从文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地观看;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便是湘西人的独特的端午风俗了。去看端午赛龙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    


03

丰子恺的端午则成了祛除疾病的日子。在《端阳忆旧》中,丰子恺回忆了他幼时过端午的情景:那时乡镇卫生条件差,夏天蚊虫多,容易传染疾病。端午正是春夏交替的换季时节,容易得病。据说,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在丰子恺看来,端午种种,寄托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先祖的敬畏,也是平淡生活中难得的点缀。



05

而在汪曾祺这里,鸭蛋成了端午的主角。在《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除了怀念着名的“高邮咸鸭蛋”,还回忆了他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汪曾祺家乡的端午,时兴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还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此外还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这些都承载了汪曾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06

林海音的记忆里,幼时端午节常玩丝线缠粽子的游戏。在《我的童玩》中,林海音写旧时北方小姑娘,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这样的端午节,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王蒙说:“端午,一粒粒梦想的糯米包裹成一枚坚实的粽子。粽叶,如男人的胸怀和大志,包容,让一切粘连,让一切和谐。”这或许能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更多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