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盛夏季节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攻略
2017-07-07 | 阅:  转:  |  分享 
  
盛夏季节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攻略

今天就是24节气中的小暑了,这个季节预示中一年中最热的气候开始。这个季节也是人体经受极度考验的时候。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特别引起高度重视,统计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显著升高,而从临床经验看,每年一到7、8月份,心脑血管疾病就迎来发病高峰期。为什么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下面让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吉云为大家支招。

夏季5件小事帮你保护血管

为什么夏天一到,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有两个原因:

·身体为了散热,会让体表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到体表,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自然就减少了。

气温上升,血流、心跳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那么在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1、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中摇摇欲坠的斑块脱落,就会为心脑血管带来“灾难”,引发脑梗、心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出现意外;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篮球、打羽毛球、突然起床等。

2、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空调房,而突然出门到室外,温差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特别是入伏以后,由于空气中湿度增加,含氧量下降,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喘不过气、胸闷等症状。

建议: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空调,但温度不要过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为宜;

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让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吃得太油、太咸都会让血压、血脂上升,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为主,蛋白质方面可以选择瘦肉、鱼类;

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出现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心脏不适。

4、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早起晨练。但在夏天,这是有风险的。

研究表明,七成以上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魔鬼时间”

建议: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多的地方。

5、保证水充足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

尤其在夏季,身体水分会大量蒸发掉,如果此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度就会上升,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ml,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后要喝一杯水;

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最后医生提醒大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建议摘编】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