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简介(三)

 邓超越梦想 2017-07-07

接着上次正史地理志,我们接着来看专门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地理总志。


《括地志》


唐初太宗四子魏王李泰(620-652)曾编撰过一部大型的全国地理总志《括地志》,共五百五十卷。此书以贞观十三年(639)全国政区为依据,记录全国十道的地理情况。《括地志》是在《汉书·地理志》和南朝陈时期顾野王的《舆地志》两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体例,开了全国地理总志的先河。可惜在南宋时全书已散佚。今天,根据唐宋时人在其他书中引用《括地志》的条目,现代学者对《括地志》作了辑校的工作。


《元和郡县图志》


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758-814)主编《元和郡县图志》一书,图和志四十卷,目录二卷,元和八年(813)成书。后来《元和郡县图志》的图散佚,因此习惯上又称作《元和郡县志》。宋以后,目录亡佚,又缺其中数卷,今天流传的只有三十四卷。这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以贞观十三年(639)的十道为纲,根据元和年间的全国四十七镇来记载各镇的府、州、县的地理情况。


《太平寰宇记》


北宋初,乐史(930-1007)主编了一部记载宋初地理情况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共二百卷。这部书不但述及当时北宋疆域内的十三道,还记载了此时已经纳入契丹版图的幽云等州,以表明北宋王朝的政治立场。《太平寰宇记》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地理具有极高的价值。书中引用了许多已经亡佚的历史文献,填补了许多正史中未能记载的空白。



《元和郡县图志》与《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出版。


宋代其他地理总志


北宋中期,王存(1023-1101)主编《元丰九域志》十卷,但内容较《太平寰宇记》较为简略。北宋末欧阳忞又编有《舆地广记》一书,三十八卷。

南宋时期,王象之撰有《舆地纪胜》二百卷,祝穆编有《方舆胜览》七十卷等书,但总体来说只限于南宋疆域、东南一隅。


《大元大一统志》


元朝统一全国后,由扎马鲁丁、孛兰兮等人主编过一部体量巨大的全国总志《大元大一统志》,大德七年(1303)成书,共一千三百卷。此书的体例被明清一统志所沿用。可惜的是,此书大部分也散佚。近现代学者曾做过辑佚工作。


《寰宇通志》和《大明一统志》


明代在景泰(1449-1457)年间曾修撰过一部总志《寰宇通志》,书成于天顺二年(1458)年,共一百一十九卷。明英宗为了不使景泰帝有修志的美名,称《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修《大明一统志》,书成之后,《寰宇通志》即遭毁版。

《大明一统志》共90卷,体例沿袭《大元大一统志》,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但这部书与《寰宇通志》相比,缺点较多,记载也较简略。


《读史方舆纪要》


明末清初的顾祖禹著《二十一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记载了明末山川地形、险关要津、故城古迹等等,对研究当时的军事地理价值巨大。此书今称《读史方舆纪要》,又简称为《方舆纪要》,约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此书在沿革地理中地位很高,将战略与地理相结合,作者顾祖禹著书的目的,则是为了反清复明,故隐居不仕数十年,完成这部巨作。


《大清一统志》


清代修撰《大清一统志》,前后分为三次:第一次开始于康熙时,至乾隆八年(1743)初次修成,为三百四十二卷;第二次在乾隆时,增补入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部分,续修为五百卷;第三次在嘉庆时,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终于全部修成,为五百六十卷,但所描述的地理状况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限。

《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价值在于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沿革和地理状况都记载在内,并引用了以往的各种文献资料,可以说是集封建社会沿革地理之大成。


《大清一统志》中的清王朝东部疆域图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