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十一)——城市地理文献(四)

 邓超越梦想 2017-07-07


杭州在历史上既是因为古都也是因为风景秀美而天下闻名。实际上,杭州只做过十国时吴越和南宋的国都,建都史并不算长。但这两个政权都比较富庶,尤其是拥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到元初,当马可波罗到杭州的时候,仍然对这座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


西湖夜景。《马可波罗行纪》称:“城中有一大湖,周围广有三十哩,沿湖有极美之宫殿,同壮丽之邸舍,并为城中贵人所有...”


《梦梁录》

南宋人吴自牧(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宋末元初)在南宋灭亡后回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著《梦梁录》二十卷。这部书的体裁和《东京梦华录》极为相似,只不过顺序和《东京梦华录》相反。前六卷先叙述临安一年的节日风俗,其中卷四末尾的八月观潮作为临安一带独有的地理景观尤为特殊。卷七叙述杭州沿革及城内外桥道情况,卷八至卷十叙述杭州的宫城、庙坛、官署等,卷十一叙述山岳及溪、潭、涧、井、泉等景观,卷十二叙述西湖、下湖、钱塘江以及内外水陆交通,以后诸卷分别记述市集、祠祭、贡院、寺观、店铺、人物,以及人口、税赋等社会经济情况,最后是当地的风俗和平日的娱乐项目。《梦梁录》涉及到南宋临安的方方面面,也让我们在汴京之后又看到了宋代城市百业兴隆、繁华如梦的画面。


《武林旧事》

南宋人周密(1232-1298)在宋亡后回忆临安旧貌,著《武林旧事》六卷,又有《复武林旧事》四卷,合为十卷,因杭州有武林山而别称武林,故名。前六卷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是皇室的重要典礼,二是一年的节日与风俗,三是故都宫殿,四是湖山景象,五是城市各行业情况。《复武林旧事》主要为两部分,前面叙述皇室典礼及宫中故事,后面则是当时戏曲的段名集录、临安赏心乐事与楼堂轩馆的雅致名录,这些可以看做是普通人的闲情雅趣。全书中记述较为散碎,但仍不失为研究南宋临安大到宫廷、小到市井的城市生活的重要资料。


《西湖梦寻》

明代人张岱(1597-1689)著《西湖梦寻》五卷,与前述各书不同,这部书是专述西湖周边景点的。不过作为杭州闻名天下的风景区,西湖俨然已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了,因此我把这部书列入杭州城市地理的文献中分享给大家。卷一首先是西湖总记,然后叙述西湖北路各景点,卷二、三、四依次为西路、中路、南路景点,卷五为西湖外景。每处景点先介绍其历史与概况,再附上历代文人的诗词题记。可以说,这是一部当时的“西湖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城复原图。其中便门和保安门在候潮门两侧,全城合为十三门。图中的瓦即是宋代的瓦子,即当时表演杂技、说唱、戏曲艺术的民间娱乐场所。



现代的杭州市区在历史早期还没有成陆,在东汉时因修筑海塘成陆,西湖也与大海分离,当时的钱唐县治今杭州市北。南北朝时钱唐县升为郡,隋时由钱唐郡改为杭州。唐时白居易曾修治过西湖。十国时,吴越王钱镠修子城、夹城与罗城。夹城和罗城合起来,几乎从东面包住了西湖,形状好似一个腰鼓,故被称作“腰鼓城”。钱镠又大力修治西湖,还派一千人专为“撩浅军”。北宋时,苏轼曾在西湖修苏堤,西湖景观已渐具规模。


靖康之变(1127)后,宋高宗在金军的追击下一路南逃,后来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安定下来,连建康(今江苏南京,我们将在下一期介绍)都不敢待。然而南宋朝廷仍然端着架子,只称杭州为“行在”,官方上不把杭州看作是都城,只是临时歇脚的地方,在今天看来虚伪可笑。临安城分宫城和外城两重:宫城就着吴越子城改建,在凤凰山麓;外城又名罗城,有城门十三座。城中有南北向的御道。全城分为十三厢,这时以前的八十余坊由于坊墙已被拆毁,坊制名存实亡。这时的临安不仅百业繁荣,“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宋亡之后,元统治者认为西湖美景使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最终覆亡,因此不加修治。明清以来,杭州的风景区重新得到修治,又恢复了往日的湖光山色。直到今天,杭州西湖仍然世界闻名。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