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肢位卧床防褥疮

 GXF360 2017-07-07
良肢位卧床防褥疮

良肢位卧床防褥疮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郝文立 穆超超

褥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因截瘫、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骨折、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造成的需长期卧床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都属于高危人群。褥疮好发于骶尾部、肩胛骨、足跟部等皮肤较为薄弱但又不可避免被压迫到的部位,因病人本身体重所带来的重压而导致这些区域皮肤血运较差,且长期卧床患者多营养不良,一旦局部坏死形成则很难治疗,故其临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病情迁延难愈。严重的褥疮较多发的合并症即为细菌感染,其中Ⅲ、Ⅳ度褥疮形成的溃疡或坏疽常在皮下形成腔隙并向深部发展,严重者可见坏死筋膜或骨骼。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细菌繁殖和病情发展更快,更容易引起全身多脏器衰竭而危及生命,即便采用清创换药、植皮等方法治疗,亦达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所以,从根本上杜绝褥疮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了维持肢体的功能完整、防止或对抗肢体痉挛,从护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良肢位最初立意是为减少偏瘫患者患侧肢体并发症的产生,以便能减少或避免肢体挛缩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肢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良肢位因其明显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视,其预防褥疮的发生效果卓越,换句话说就是:即便卧床不起,但是以正确的方式卧床,仍然能防止褥疮的发生。

良肢位的摆放主要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坐位四种卧床方式的肢体摆放,具体摆放方式如下:

仰卧位(平躺),头部垫高度适中的枕头且保证胸椎不会出现屈曲,并使面部转向患侧。患侧肩部下方垫一软枕,使肩部向上高出身体水平面,保持手掌朝上并将上肢平展于身体的一侧,患侧髋部垫高防止髋关节后缩,患侧大腿外侧垫以枕头防止患腿发生外旋,保持下肢伸展。避免以枕头垫在膝关节或小腿下进行支撑,前者可能导致膝关节屈曲程度较大,后者可能造成膝关节过伸或产生对下肢静脉不必要的压迫。最后在身体周围放置枕头等较软但有一定硬度的物体维持该体位。

患侧卧位(患肢在下方的侧躺),头下垫枕以使头部有良好的支撑,且使头部稍高于胸部,保持患侧肩部前伸位,上臂伸直手心朝上。下肢伸展呈迈步位,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可稍屈曲。身体周围垫枕头,并在背部放置一个海绵翻身垫使躯干放松后靠,维持该体位。

健侧卧位(患肢在上方的侧躺):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并保持,手指伸展,躯体正面也与床面保持垂直,可以在背部垫物体以帮助保持体位。患侧下肢垫软枕,维持住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微屈曲,健侧上肢自由摆放不做要求。

坐位时,保证髋关节屈曲近直角且保持脊柱的伸直,取足够多的枕头适当地置于患者背后,以帮助其维持上半身竖直的坐姿,头部无需支撑,以便患者能主动控制头部和颈部的活动。可放置一个横于床上的小桌,帮助对抗患者上半身躯干的前屈。若躯干前倾的趋势很大,应注意在前臂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垫一海绵垫,以防止对局部组织造成较大的压迫。

家属及医护人员必须注意,以上四种卧床姿势均对褥疮的预防有不错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某种体位持续不变的维持就能防止褥疮的发生。良肢位摆放仅起到一半的作用,为防止某体位维持时间过长而压迫局部组织坏死形成褥疮,要求每隔1~2小时改变1次体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病人卧床,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半卧位,因为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不必要的上半身屈曲度,且伴随下肢的被迫伸直,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小的剪应力,致使骶骨和尾骨受到的压力倍增,从而导致褥疮的发生。半卧位和坐位的区分家属和医护人员一定要了解,在坐位时要避免出现半卧位,即使采用坐位,也要注意不能让患者后背的垫枕有下滑或移位的情况发生,且坐位的维持时间不宜太久,这样能避免患者久坐之后过于劳累而向床下滑动形成危险的姿势。因肢体的自重造成的持续牵拉力的作用不容小觑,疾病发生的早期通过良肢位的摆放亦能减少因此导致的肩手综合征,进而减少上肢褥疮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