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厚甜乐山讲座:正确的学书理念是什么?(上)

 lxyztcj 2017-07-07


心慕手追
老师您好。您说魏碑的用笔要有足够的摩擦,但观摩您的视频,许多笔画写的很轻盈,那么这种摩擦是体现在主笔吗?另外,如何把握例如李璧墓志的魏碑的奇崛的结体特征,在创作的时候也能自然的欹侧而不是靠背结构。

我们说的魏碑的摩擦,是具有大篆的线形、线质。线形、线质是毛笔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单纯以快慢决定的,所以说,你看我们用笔的时候,虽然快它也有厚度,是毛笔的状态和纸的状态之间的这种关系来决定的,这个是第一。第二就是我们在写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快,也不是一味的慢,是根据当时的情景下所需要的。有的是主笔,有的是局部,有的是外围,有的是内在,虚实等位置都不是一样的。


奇崛的结构也是根据势态生成的。不是哪一个字歪,哪一个字倒,奇崛的结构它有主次关系,有稳定的部分,有不稳定的部分,就是相生相依、相生相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歪和倒,而是根据字与字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相邻的字与字之间、上下左右之间的整体章法的需要,来处理动静关系。

洪厚甜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艺术万变不离其宗,第一,谁都代替不了你自己的学习,写字谁都帮不了你,哪怕是王羲之也帮不了他儿子,是自己的行为,所以说书法就是改善每个书写者个体的状态,所有的学习就是改变你自身的状态,所有的努力都是你自身的提高。当然,好的环境可以对你自身方方面面有一个环境参照。所以,学习书法就是调整你自己。第二,书法学习和很多其他的学习不一样,就是向古人的学习。有很多学习是可以学习师傅来代替的,比如说学裁缝,我可以不知道清代或者明代人怎么裁衣服,我只要知道我师傅教我怎么做,只要把我们这一代人的衣服做好就行了。书法不同,你学习你师傅怎么写你就完了,你觉得你写的跟你师傅一样,跟你老师一样,那真完了。我以前小的时候接触过很多人都说:“当年我给我师傅代笔,我师傅很多东西都是我帮他写的”,我现在才知道,那就完蛋了。书法是学什么呢?学古人,而且现在比较极端的说法、层次比较高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宋以后,只看不写”。大家记清楚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所定位的古人的概念是宋以前。那么宋以后是不是摸都不能摸呢?只能作为理解宋以前的书法的一个参照体。学古人的重心是在宋以前,大家记住,不同的书体还有不同的情况。我们五体书,篆、隶、楷、行、草,我刚才说的大的概念是宋以前,不同书体还有不同书体的重心。



        篆书的核心是秦以前,秦以前只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小篆,包括哪些东西?秦小篆包括刻石和诏版。秦权、诏版这些都是属于小篆系统的。第二个是金文。金文就是从商代到秦的所有的铸造文字,包括刀币、所有青铜器上的文字等。广义的大篆还包括甲骨文,也就是秦以前的文字,小篆之外的文字,这两个系统是学篆书的核心部分。学篆书研究的辅助资料是哪些东西?汉篆。汉代的篆书有哪些东西呢?《袁安碑》、《袁敞碑》等,这些是主要的,还有就是汉代碑刻的碑额。这些是作为秦以前的篆书体系的辅助学习,也就是说要学习篆书核心的东西必须在秦以前的这些系统里面去,汉篆是另外一种拓展和表现形式,可以作为参照,而不能用汉篆的学习去取代对秦和先秦以前的这些东西。还有一个参照系,清人篆书。什么叫参照系?就是帮助你深刻理解你要去学到那个点的材料。我要看得更远,我就要借助望远镜,我要过这个河,就需要桥梁,这就是辅助。清人篆书有核心的几家,不要去乱学,吴让之的老师是包世臣,包世臣的老师是邓石如,邓石如的篆书是清代篆书的开山鼻祖。吴让之和邓石如的小篆是一个重要的体系。第二个体系是吴大澂、杨沂孙、吴昌硕他们三个为主的对《石鼓文》的解读。第三,以黄宾虹为主的对金文的解读的体系。清代篆书说一千道一万,那么多,你就看这三个板块就足矣。但是大家要注意,它跟汉篆一样,都是我们领会学习金文和秦篆的一个媒介、桥梁。我们以这三个体系为参照,究竟要在里面学什么东西?笔法。



        什么是笔法?以什么样的工具和以什么样的工具使用过程、状态来完成对篆书的技术表达和精神表达。我们人类的发展走到今天,还有明天,都是以人类智慧的叠加来完成的。一个人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但是有今天这样的文明,就是人类智慧可以叠加。狐狸再狡猾,它的智慧不能叠加,只能按照生物进化自然进化。我们现在可以看几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我们临的汉碑是两千年以前的,临的唐碑是一千年以前的,看的孙过庭《书谱》也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类就是靠这样智慧的叠加实现不断的进步,我们现在讲的课,百年后的人也会来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思考书法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智慧,充分理解人类的智慧,我们才会有自己的发展。清人所有的这些离我们很近,这一百年里面传承了很多很多东西。我们要关注的清人这块的东西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书写状态。因为我们看到的金文是铸造文字,是拓片,铸造以后凹下去的部分用拓片拓出来,它有高古的意趣,但是没有表达、表现这种高古意趣的线的技术内容,清代人做了很好地探索。所以说我们要注意,不要觉得我写的像清代人我就很牛了,那只是皮毛,你没有到秦汉不要说你在写篆书。写两笔清人小篆就叫篆书了吗?根本就没有得到写篆书的古人对原始的、大自然的精神所在。汉人是接近秦人的,但是汉人的这种努力也是在今文字系统成熟以后的对篆书的理解,也不是秦以前以篆书作为日常生活、以篆书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这样的思维形态下,所以说汉人的篆书也不是篆书的主体本身,这个一定要非常明确。很多书法家只写到汉,远远不够,最感人的、最核心的商、周、秦这一块。



        写隶书,我们现在直接就叫汉碑,隶书就是汉代人的日常使用书体,就跟我们后来写楷书一样。为什么叫汉碑呢?也就是说离开了汉,所有的隶都是问题、所有的隶都不是隶本身。所以说写隶书就是写汉碑,汉碑在哪里?天下汉碑半山东,汉碑的碑刻一半以上都在山东,所以只要书法考察,几乎没有不去山东的。孔孟文化就是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主体部分,儒家文化的主体都在山东。汉碑里面的核心不是东汉,不是有蚕头燕尾的。含蚕头燕尾的是东汉标准的八分书,这不是汉碑最感人的东西。外表的装饰越华丽,它内涵的表达、精神的表达份量就越低,感染力就越弱。汉碑的核心精神是在西汉,就是没有蚕头燕尾的隶书才是隶书里面最有含金量、最核心的。那么东汉这块有八分意趣的这些东西只是在丰富我们的意态上做了一些延伸,也就是这一笔写过去有那个意思足矣。就好像放味精一样,没有味精就觉得这个味虽然纯但还有点不太丰富,但如果弄一包味精进去,这个汤就没法喝了。所以东汉的这种意态是越少越好,有胜于无,但过犹不及,多了还不如没有。有很多人看不懂西汉,你看不懂西汉不是西汉的东西有问题,而是你的审美眼光和你的学养还没到那。你不懂就说明你的能力还没有进入这个体系中去,就证明你还要努力学习,你不喜欢就证明那个地方对你是盲区,你还没有读懂。你的眼睛认不到一百块的是钱,你会把它往垃圾桶里扔,并不影响那一百块自身的价值。所以说我们有不懂的东西,但是不允许你不懂就去否定它,不懂就要去把它抹杀了,不懂就不去学习,这个是最可悲的。人知道自己不懂,是你的机遇,那就是提示你在这个方面是盲区。



        还有一个参照系就是清人,清人的隶书也是我们学习汉碑的重要参照系,第一,伊秉绶。他是清代隶书当之无愧的第一,是写得最好的,我们说他好,格高、博大、雄浑,而且他不仅仅是古,而且是新。大家注意,伊秉绶的高不仅仅是古,是新。就是说你看伊秉绶不像古人的东西,有古人的精神也有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就是说你一看他的东西一点都不陈旧、陈腐,我们很多人一学古人就写的很僵化、很陈腐,一看就是老态龙钟的那种。伊秉绶的东西好就好在新,用的是古法,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简单的去写古人。你说伊秉绶是写张迁的吗?你说他是写西狭的吗?都不是。反而,我是这样看的:真正成就伊秉绶的不是隶书,或者说不仅仅是隶书,伊秉绶是天下学颜真卿学得最智慧的一个人。伊秉绶是把颜真卿的楷书格局化去以后,把那种清刚之气化在了他的隶书之中。这就是师而不见其形,遗貌取神他是第一高手。颜真卿你不要看他是唐代,他牛在哪里?历代评颜真卿的楷书是“引篆籀入书”。你看见颜真卿写楷书,他写的是篆籀,你跟他玩得过吗?直接用最原始的东西。所以说伊秉绶看到了这一点,颜真卿引篆籀入书,我为何不可以引颜体的精神格局入我的书呢?所以善学者牛就牛在这,在另外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契合。



        第二,何绍基是绕不开的一个大师。何绍基也是用篆籀之法写汉碑的,他们两个就给你说了,不通篆你不要给我说隶,不懂得篆书的笔法你不要跟我说你写隶书。当今中国的隶书为什么高手很少?就是很多人没有站在秦的篆籀这个领域里面,都是去画隶书那个形,内涵苍白。别人是这样,我们不能满足于这样。我们可以容忍别人这样,但不能容忍自己这样。然后还有一个写隶书的高手,不是以写隶书名世的,吴昌硕。大家注意,吴昌硕的隶书比他的篆书格调高。我刚才说了,吴昌硕是写《石鼓文》的高手,但是写隶书的这一点上,尽管他一辈子的作品不多,但他的隶书比他篆书的格调高。清代隶书你就关注这三个就够了,其他的你可以不看。这三家也是帮助你来理解汉碑的,以他们学习、理解、观照、取法的方式来作为你取法汉碑的一种参照。不要轻易的以现在手机上的那些资料,比如谁谁谁又在给你临汉碑,你去学,学得越快死得越快。一定要看一流高手的,取法一流的你就可能成为一流,取法三流的你也最多到三流,那就全做的无用功。这就是汉隶的这一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