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梦想予遥远丨陈怀远:以挚爱书写易武的茶香岁月

 读书快乐爽 2017-07-08

2017年仲夏的一天,很少有往来和联系的台湾茶人陈怀远,突然蹦出来微我。7月2日下午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有个品鉴会,问来不来?我没有多想便回答:来!


我知道,能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接纳举办品鉴会,陈怀远身上顶着类似台湾茶文化协会理事长等诸多的头衔,此番的交流,并非一般意义的玩家说茶。


自然而然,预告中透露的那一款款茶品如易武茶王、冰岛古树、刮风老寨、薄荷塘等也诱惑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



到了现场,才知道还有个新书发布会。


当拿到由陈怀远亲自签名的新书《普洱茶录——易武的茶香岁月》,看到封面写着的那几行字:“千年来,山在;千年来,茶山古树在,我多么希望人与人之间一心二叶的爱;千百年后,也依然都在。”我有些感动了。易武的茶山许多地方我也到过,我也写下过这样的字句:茶在,我们的世界也在!茶如,人如,大千世界亦如!


台湾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嘉木堂·逸茗轩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怀远(左)

《茶讯》主编、茗边头条主编孙状云(右)


翻着还充满油墨馨香的新书,那一幅幅似曾熟悉的照片,唤起我回忆曾经到过的易武古六大茶山的一个又一个场景……




当书的文字撰写作者王美霞女士以极其抒情的语言讲述起陈怀远二十二年对易武对普洱茶的寻寻觅觅。天地苍茫,遥远的易武古镇便不再遥远。茶山掠影,山在,千年的古茶树在,我们也在!


陈怀远的故事,王美霞的讲演,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茶迷遭遇了一个茶痴,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相约,请陈怀远先生来茗边作客并作专访。



王美霞花三年时间并且两次去西双版纳实地探访陈怀远先生去过的茶路,最终才写成了这本《普洱茶录》,“凡走过,必然踏出证据”,十分注重史料及细节的求证。


事实在那里,故事也在那里了!我的采访与写作,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我亦是第一次听说,陈怀远从1994年就进入易武寻找古六大茶山传统普洱茶制作加工工艺,是他的苦心寻觅、探索发现和大胆实践,使得普洱茶传统制茶工序恢复与发扬光大。书中以巨大的篇幅记载了陈怀远探索发现与实践的过程。整个普洱茶界也许没有人提及过陈怀远为普洱茶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但易武人记得,前易武乡长张毅曾在《六大茶山初稿》中记录:“台湾陈怀远先生对于普洱茶文化及六大茶山的热爱,为六大茶山的推兴和发展,为中外普洱茶爱好者能喝到正宗六大茶山的普洱茶,为使人们了解神秘的六大茶山的真实情况,不辞劳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山涉水,反复多次深入六大茶山各地及外地调查研究。除了协力当地完成《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纪录片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期间,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探讨与协助,促使传统制茶工序在乡政府以及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渐次解开谜底。”向来不习惯于大堆引用史料的我,把这一大段文字复制过来,对这样的史实,其希望通过我们的传播让更多人来知道。



陈怀远,怀梦想予遥远。他不是专业制茶人,他只是因为喜欢茶而开始接触茶。陈怀远说,他最早开始接触茶,是在1982、1983年,喝的是普洱老茶,对普洱茶的感觉很神圣,喝着普洱的时候,便以想象勾勒出那个不曾到过但到处可以听说到的普洱茶发祥地的那个叫易武古镇及古六大茶山的场景。1994年有幸参加昆明举行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终于下定决心,以学习、崇敬的心境去易武找茶。那时候的易武,不是很有名,连旅行社的导游小姐都不知道易武为何地?


为什么去易武,去易武干什么?别的人不明白,陈怀远自己心里十分明白。匆匆的行程,走马观花的参观访问,当旅行团离开易武第四天,在景洪即将要回台时,陈怀远心想所有普洱茶的答案,都在易武古镇,在没有解开谜团前,我为何离开?


于是再一次折身回到易武,这一折回便是长达二十二年的寻寻觅觅,陈怀远说,茶在那里,我就在那里!



我也很多次到过那些茶山,不必叙说,我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位痴迷于茶的人对一片又一片茶园、一棵又一棵茶树的寻寻觅觅,也可以想象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举目为景的茶山处处,让人沉醉不知归途的问茶魅力!


理解了,喝遍了山山寨寨、村村户户的茶后,唯只有他才有真正的资格去建立各大山头不是实物,而是记忆的品鉴体系,也唯有他才有实力去对照去猜测去探究去解密那些曾经喝到过的老茶可能的原料产地配方,和可能的传统制作工艺。如果不是品鉴为切入口,为工艺而工艺的探索,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想着那款茶,他便尝试着去制作,于是有他的陈远号。



彼时,大陆的茶产业还属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历史上的号级茶作坊、商号店铺都因工商改造、文革等历史原因不复存在了。山寨的茶农会制晒青毛茶原料,但对制作成品(压饼)的那一套工艺甚至制作工具等都已无人记忆,无处可寻了。


那些号级茶,那传奇的普洱茶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时间隔得太久了,几乎长达近60年的空白,那些著名商号的后裔以及在商号工作过的制茶匠人也很难找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其过程与故事都被王美霞翔实地记录在《普洱茶录——易武的茶香岁月》的书里,这里不再赘述。


陈怀远带有专业摄影师的镜头,在记录探索发现之余,更是意想不到地为易武古镇、为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喜欢普洱茶的人都知道,众多普洱茶的著名商号,如同庆号、同昌号、乾利贞号、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同泰昌号、迎春号、庆春号、守兴昌、车顺号、元泰丰号,等等,这些商号多数不复以存在了,一些遗迹也只有经过有心的寻觅才能找到。陈怀远去找这些商号的遗迹残存,也去寻访这些商号的后裔,没有想到以捕捉镜头成瘾的职业摄影师习惯,快门下留下的,都可以作为极其珍贵的史料了。那一块瑞贡天朝大匾,那一处断案碑,那一条易武古街,那一个茶马古道源头,多少易武旧事?七村八寨,处处茶家,茶乡似故乡。茶在,他的世界也在!



陈怀远每年会去易武几次,一年将近有四、五个月在易武。连很多易武镇的小孩都认识他,称他为那个穿有很多口袋衣服的摄影大叔。


很多茶农认识他,有的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把茶卖给陈怀远。2007年,普洱茶跌入低谷,没有人收茶了,陈怀远那一年反而在易武收茶是最多的一年,行情是行情,人情似故乡啊!但那些易武的茶农们却把陈怀远看作了非常时期一起经历过风雨的患难之交,在他们的心里,陈怀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买卖商人,而是让人尊敬的茶人甚至朋友。


他踏遍易武的山山寨寨,那是他在易武的茶香岁月,也是他的柔情岁月。山在,千年的古茶树在,他在,我们也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