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东西该扔就扔,包括男人

 刘刘4615 2017-07-08



这是思小妞的第211篇原创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长大、变成熟的?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象征”时刻吧,对我而言,那个时刻就是不再说狠话。

 

我记得自己在学生时代、包括刚工作时呲牙咧嘴地说过好多“狠话”,比如:

“我会爱你一辈子。”

“你算什么狗屁好友!”

“你看那个人,简直丑的丧失人性。”

 

类似于这些情绪丰盈的话有些是说给曾经的恋人、有些是喊给翻船的友谊、有些纯粹是年轻时刻薄。无论对象是谁,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画面,真是一片热血和嘈杂。

 

能说狠话至少可以证明两件事:

 

第一,情绪控制不佳。

 

有些话明知是气话、明知不该说,可理智就是大不过情绪,于是才有了那些伤人又损己的狠话。千万别觉得图一时之快说出了狠话是战胜了对方,无数事实证明:自己讲的那些狠话终究还是会啪啪打在自己脸上。

 

我有一位比较任性的女性朋友,每次和老公吵架动不动就甩出“离婚”俩字,后面还加一句“谁不离谁就是孙子”。刚开始老公还好言相劝、俯低认小的认错、哄乖。但因为这招使用频率太高,某一次她再吼出“离婚”俩字时,老公直接拿了结婚证要和她去民政局,还回甩了一句“谁不去谁就是孙子!”

 

最后当然是我这位朋友做了“孙子”,因为她把之前“不做孙子”的配额都用完了,所以这回轮到她打脸了。



 

第二,过分在乎一件事。

 

说狠话时无论话多伤人,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我们都投入了浓烈的情绪和感情,虽然那种情绪和感情未必充满善意。想想,谁也不会对一个陌生人、不在乎的事情咬牙切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一方面看是对娴熟人情世故地掌握,从另一方面看,未必就不代表一个人失去了一些真性情,即便真性情里有时候充斥着一股又傻又狠的劲儿。

 

“过分在乎一件事”可以看作是对某事某物的执着,这种精神有时能在这个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不过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刻的“过分在乎”只是充满执念的幼稚,有着不走脑的脱口而出,只图一时之快;或者是见识太少,误把井口的一片空间当作了星辰大海。

 

就像我在很久之前一直秉持的人生信念之一是“无辣不欢”真的不能接受食物里没有辣椒,“不辣的食物还能吃吗?”看看这话就知道我执念有多深了。后来吃过了高级的日料、喝了非常地道的鲍鱼粥、尝过很经典的cheese cake后,惊觉不放辣椒的食物也可以让人吃出愉悦感,而且别有一番滋味。即便我现在还是很热爱吃辣,但你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其实比想象中多。


 

我觉得年纪渐长和变得内心柔软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不知是看淡了、看透了、看开了、还是看烦了,反正好多过去需要斤斤计较的事现在真不上心了。但也有一些东西,因为有了时间的检验、自己谱写了跌宕起伏的经历会比过去更加笃信。这种坚持和年轻时的“过分在乎”不同,前者更指向自己,避免对别人产生影响,而后者,往往是向外生长的,指向他人。

 

比如,同样的一句话:“这样的男人留着过年么?”,成熟前“过分在乎”背后的呈现出的意思是“渣男,去死吧!”、“爱情真TM伤人啊!”、“再也不会爱了!”这类“自我受伤”的话;而成熟后的笃信会理解为“遇人不淑也是途经爱情的必经之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吧”“爱情并不是活着的唯一事物”。

 

有点从自我受伤向自我宽慰转变的轨迹。

 

的确,成熟后对伤害的吞咽和消化功能会加强,因为你会明白很少有一种错是完全能归咎于一个人的;你还明白,有些伤害根本不必太提起,因为有比舔舐伤口、顾影自怜重要一百倍的事情等着你去完成。


 

我在微信上有个群,里面是几位结交多年的、能谈得来的、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微信不流行时,我们分别在qq、微博、飞信等不同社交工具上结成这个群。四、五年过去了,我发现我们在群里聊的话题几乎是固定的:感情的不当、家事的繁琐、工作上的难处、身居大城市那种没来由的孤独感、人到中年后看似花团锦生活下的自我质疑与风波。

 

过去,当群里的某个人抛出抱怨或哀怨时,大家都是“么么哒”式的安抚和同仇敌忾的共同讨伐,那个不理解人的家长、极品的上司、心怀叵测的闺蜜、难伺候的客户、总是让人不省心的另一半……只要其中一人因为这些受了伤,群里的其他人必定是统一战线开始批斗和谩骂,然后就是七嘴八舌地提意见。在当事人解决问题时,这些难听的话和并不中肯的建议到底有多少帮助,我们无从而知。


那时,我们的想法很纯粹,就是“她的事就是我的事啊,我们必须得一条心。”


 

现在呢,那种一燃就着的情绪和偏颇的“见解”已经很少出现在这个群里了。倒不是彼此冷漠了,而是我们都相信那种无条件的维护和不基于事实只基于情分和情绪的建议对解决问题并无益处。除了图一时之快,还剩下些什么呢?

 

现在,我们更愿意听对方不偏颇地陈述事实,然后一起去分析当中的是非对错与利弊。你会发现,人成熟后这种分析做起来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时候当事人心里明白孰是孰非,甚至你都不必去帮她分析,她只是想要得到证实、确认或者,仅仅是找一个出口做一次简单的讲述。

 

所以,成熟后的我们还是会提出“有些东西该扔就扔,包括男人”这种看上去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的建议,但明白人都知道20岁说出这句话和30岁说出这句话时意义已经不一样了:20岁时,你扔的不确定、不甘心、有遗憾;30岁时,你知道自己必须要丢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