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记载远古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1)

 海棉宝宝vuzd7w 2017-07-08

我从小接触《山海经》,但长时间不知所云,只知道里面讲述一些古怪的,近乎天方夜谭的怪事。

   后来,经过修炼,我偶发灵感,终于开了窍,得其门而入,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

  其实,《山海经》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而是三个时代的人写成的,写作时间跨越2000年。它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山经或称五藏山经,是四千年前大禹带领专家们深入各地调查考察之后,写成的国家地理考察报告。

  书里隐藏着一个惊天大秘密:在四千多年前(大约公元前2100年),地球上曾发生过一场大洪水。大洪水淹没了海拔600米以下所有陆地,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地球上的远古文明,包括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长江流域、黄河下游、东南沿海、东北三江平原、成都平原,以及南美洲墨西哥湾等地的文明古国,全部被大洪水毁灭。

  幸运的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中国远古文明的中心,中央朝廷所在地的晋中盆地(今山西临汾一带),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势比较高,没有被大洪水吞噬,使人类古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下来。

可能有人不大相信,但这是事实。我已经找到《山经》记录的26条路线所有山的定点位置,以及《海经》和《大荒经》所记载的远古历史的地理分布。

 

2010年,我在天涯论坛发了一个帖“经济可能瞬间消失——《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点击达75万多;后又发一贴“《山海经》揭开地球北纬30°的秘密”,点击40多万。

现应朋友们的要求,让更多朋友了解远古华夏文明历史,为中华文化复兴做点工作,我重新整理相关内容,做成长篇连载,将在微信订阅号“赵家大树山海经”发表,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根据古籍《山海经》十八卷的编排顺序,从“南山首经”开始讲述。

 

原文: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译文:南山经的第一列山系,叫鹊山。这列山系首座山叫招摇山(定点位置:30°48′00″北,33°88′00″东,今埃及北西奈省阿里什城西南40千米的一座山,最高海拔700米)。招摇山屹立在西海(今地中海)的南岸。

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有很多桂树。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有一种花草,形状像韭菜,叶子细长,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可以食用,人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穀树(古籍注解为一种落叶乔木,长得很高大,木材可用做器具等,树皮可作为桑皮纸的原料),但树皮有黑色的纹理,非常光滑,闪闪发亮,名叫迷穀。据说把这种木佩带在身上,行走不会迷路。

山中有很多野兽。有一种野兽的形状像禺(古籍注解为一种形状像猕猴,但个子大一些,红眼睛,长尾巴的野兽),但耳朵白色,有时匍伏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叫狌狌(音xing)。据说食用这种野兽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丽麂(音ji)水,向西流去,注入大海(今地中海)。水中有很多叫育沛的生物,据说把这种水生物佩带在身上,不会生瘕疾(古籍注解,瘕在中医里指腹内的结块,现代人认为是蛊胀病)。



解说:这是《山海经》山经部分内容,南山经第一条路线,南山首经的第一座山。我们凭什么确定西奈半岛这座山就是远古的招摇山呢?理由有三:

一、书中记载: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关键字是西海。哪里是古西海?这要从华夏文化的大地概念说起。大地是一整块大陆(今日亚非欧三大洲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根据方位分东南西北四海。打开世界地图,不难看出,西海就是今日的大西洋了。

二、西海之上是哪里?大西洋的上方?那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是海。这很迷惑啊!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会比较迷茫。但单纯朴素的思想,并不存在这样的疑惑。一个山里的小孩到山下的寺庙当了和尚。一天,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答:我往旁边去。

哈哈,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的无知小孩原来可以这样思维的。那么,西海有旁边吗?

想一想,有吗?当然有。可是三千年过去,多少读书人都没有想到。原来读书可以明理,也是会束缚思想的呀!

我们很幸运,现在有了伟大的谷歌地球。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地中海可以理解为西海的一部分。在西海(地中海)的上方,就是地中海的南方(古代的地理是坐北朝南的)。于是,我们的目标就比较明确了:这座山应该在今非洲大陆的北部,地中海南岸。

三、一般来说,文章的开篇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山海经》记载的山经26条路线440多座山的第一座山,其所在位置应该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西奈半岛北部的地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个区域范围不大,但国家众多,有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等,一直以来冲突不断,是全世界新闻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因为这是今日亚洲、非洲、欧洲的交会点啊!

厉害吧!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身处遥远的东方,远隔万里,他们怎么也关注这个地方?这就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了。当我们明白古人的意图,理解他们的思路,很多谜团就会被解开。

嗯,经过上述分析,现在你还觉得远古时候,黄帝创立的天下,只局限于黄河中游的中原一带吗?古人的天下观似乎大大超越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啊!



南山首经的第二座山在哪里?有什么记载?请留意下一篇。


相关连接:

1、赵家大树破解《山海经》。《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部书,写作时间跨越2000年,分三部分,其中山经(五藏山经)是四千年前大洪水之后,大禹带领专家们深入各地调查考察之后,写成的国家地理考察报告;海经(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是三千年前周朝周穆王时代流传的历史传说;大荒经(大荒四经和海内经)是两千年前汉朝汉武帝时代流传的神话故事。

2、破解《山海经》的惊天大发现。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洪水,海拔600米以下的陆地全部被海水淹没,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处于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黄河下游以及东北三江平原的所有文明古国都被大洪水毁灭,只有中央朝廷因处于黄河中上游的晋中盆地而幸免于难,使人类文明的灯火得以延续。

3、《山海经》的山经路线是远古宝藏图。西方人热衷于寻宝,其实是有原因的,可惜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寻找的所谓宝石,只是普通的矿物,而非具有通灵功能的宝物。真正的宝物是自然形成,经过漫长的生长而成熟,蕴藏于名山大川之中,如植物果实般有皮有肉有核的黄金、白银、玉石、采石等。

4、《山海经》的山经路线是大地经脉图。中国人承传华夏文化,文明延续几千年也是有原因的,四千多年前朝廷避过大洪水的灾难,就是了解大地经脉,趋吉避凶的见证。大地经脉穴位就是古人所说的“风水宝地”。因此,知道了大地经脉的走势,就掌握了占据地利的先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