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兰目

 零壹贰012 2017-07-08

根据木兰目现代成员所具有的类似的形态,以及早白垩世的孢粉和叶的化石,可以知道本目必是现存有花植物各目中最古老的类群。化石记录明确地显示出最早的被子植物的花粉粒是单沟类型的,而且具组织性相对较差的羽状脉序的全缘单叶也是原始祖型。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木兰目

  • 别称:MagnoliaIes

  • 二名法:木兰纲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木兰亚纲

  • 目:木兰目

  • 科:包含木兰科、番荔枝科、肉豆蔻

  • 属:约有15属

  • 亚属:中国有11属

  • 种:约有250种

  • 亚种:中国有100余种

  •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及南部。

 ?概述

木兰目(MAGNOLIALES Bromhead 1838)

Class MAGNOLIOPSIDA 木兰纲

Subclass I. Magnoliidae 木兰亚纲

 详细介绍

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薄壁组织--至少在叶部如此--具油细胞, 木兰目之玉兰花木兰目之玉兰花植物体较常含有苄基异喹啉类或阿朴啡类生物碱;茎节最一般具三叶隙,较少具多叶隙,很少具单叶隙;木质部无导管(林仙科)或有发育良好的导管,导管具梯纹(或网纹)穿孔板或为单穿孔。叶对生或互生,单叶,全缘或很少稍有缺刻(木兰科的鹅掌楸属Liriodendron);气孔为平列型,或偶为不规则型;托叶有或缺。花大多数为虫媒,常为甲虫媒,下位,大或小,单生(顶生或腋生)或形成稀疏少花或花数较固定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被发育良好,具几乎完全离生的被片,呈各式轮状(常为3基数)排列或螺旋状排列,常不明显分化为萼片和花瓣,有时则多于两组,在帽花木科中则为一个脱落性的帽状物所代替;雄蕊(3)6至多数,轮状或螺旋状排列,常多少呈片状,或具伸长扩展的药隔,有时花丝联合成管状或柱状;花粉粒为单萌发孔类型或无萌发孔类型(许多番荔枝科植物)或为二萌发孔类型(帽花木科和一些番荔枝科植物),已知种类均具二核;雌蕊1至多数,心皮离生或很少合生(但有时为螺旋状合生),若心皮合生,则或者不闭合而具多少下延的柱头,或者闭合而具由花柱举起的柱头;子房上位,具1至多数胚珠,片状胎座、边缘胎座或近基生胎座,或在白樟科和一些番荔枝科植物中为合生心皮、明显的侧膜胎座;胚珠倒生或横生,已知种类均为双珠被,厚珠心。果实有多种类型,常为蓇葖果;种子有小的胚和大量常为嚼烂状的胚乳,常具假种皮或肉质种皮;子叶2(在单心木兰科中为3-4)。最初可能X=7。 木兰木兰

本系统中定义的木兰目包括10个科,近3000种。其中番荔枝科一个科就有大约2300种,几乎占到全目种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种类中,大部分又都只隶属于三个科,即肉豆蔻科(300种)、木兰科(220种)和林仙科(100种)。本目中其他的六个科加起来只有很少的30种。除了高度分异的、进化上较成功的番荔枝科外,本目还包括了几个孤立进化死支。本目绝大多数的种类分布在热带或暖温带,生活在潮湿、平静的气候下。处于其他生境中的种类,则不能像其他的木本被子植物那样,占据独特的生态位,至少目前已知的种类如此。

 英文名词

1. Winteraceae 林仙科

2. Degeneriaceae 单心木兰科

3. Himantandraceae 瓣蕊花科

4. Eupomatiaceae 帽花木科

5. Austrobaileyaceae 木兰藤科

6. Magnoliaceae 木兰科

7. Lactoridaceae 囊粉花科

8. Annonaceae 番荔枝科

9. Myristacaceae 肉豆蔻科

10. Canellaceae 白樟科

 木兰目

木兰目

学名Magnoli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

木兰目下的科

科下的属

木兰科

木莲属;华盖木属;木兰属;盖裂木属;拟单性木兰属;焕镛木属;长蕊木兰属;含笑属;合果木属;观光木属;鹅掌楸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五味子属

林仙科

美林仙属;布比林仙属;林仙属;散子林仙属;假林仙属;塔氏林仙属;澳大利亚林仙属;四室林仙属;合蕊林仙属

单心木兰科

单心木兰

瓣蕊花科

瓣蕊花属

帽花木科

帽花木属

木兰藤科

木兰藤属

囊粉花科

囊粉花

番荔枝科

藤春属;蒙蒿子属;番荔枝属;鹰爪花属;依兰属;杯冠木属;皂帽花属;假鹰爪属;瓜馥木属;哥纳香属;鹿茸木属;蚁花属;野独活属;银钩花属;蕉木属;澄广花属;亮花木属;暗罗属;嘉陵花属;金钩花属;尖花藤属;囊瓣木属;紫玉盘属;木瓣树属

肉豆蔻科

红光树属;肉豆蔻属;风吹楠属

白樟科

Warburgia属;Cinnamosma属;Capsicodendron属;Cinnamodendron属;白樟属;Pleodendron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