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利-圣地亚哥

 Winfred吴 2017-07-08

今天是我们在智利的最后一天,下午16:20我们将乘坐智利航空公司  LA 632航班飞往此次南美之行的最后一个国家秘鲁。到了智利之后,我们去了复活节岛、瓦尔帕来索等地,最后一天要看看圣地亚哥了。

圣地亚哥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城。1541年,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率领150名骑兵来到这里,在位于城市中心的圣卢西亚山上修筑了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陆上的第一座炮台,并在山下用泥砖和草木建筑了一批原始的住宅区,这就是圣地亚哥城的雏形。1818年4月5日,经过智利争取独立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役——迈普之战后,圣地亚哥成为智利的首都。公元19世纪因智利发现铜矿并逐渐大规模开采,城市迅速得到发展。今天的圣地亚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面积640多平方公里,人口534万,是智利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圣克里斯托瓦山。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是安第斯山系的支脉,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城东北部,马波乔河从山旁流过,水光山色,十分迷人,现已辟为首都公园。我们的旅行车沿着山间公路盘旋而上。快到山顶时,遇到修路,我们下车步行。走了没有多久,就进入圣母圣殿(Santuario de 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

圣母圣殿的中心矗立着一座白色的圣母玛丽亚雕像。雕像建于1908年,高14米(连基座高23米),重36吨,是法国著名雕刻家瓦尔多斯内的杰作。

用长焦镜头仔细看看圣母玛丽亚。

圣母玛利亚面向南方,张开双臂,面容慈祥可亲。每到夜晚,泛光照明下,圣母像愈发美丽多姿。初到圣地亚哥的人如果辨不清方向,抬头看看圣母像,就能准确判明方向了。

据传说,圣母曾经显灵,为圣地亚哥人消除了一场灾难,因此,每逢礼拜天或者重大的宗教节日,到圣克里斯托瓦尔山来朝圣的教徒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因此,圣克里斯托瓦尔山也称为圣母山。

记得我们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登过基督山,基督山顶有世界著名的里约热内卢耶稣像。耶稣雕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重1145吨。圣母玛利亚是耶稣的生母,母亲在智利,儿子却在巴西。

我走到圣母圣殿的西侧,这里有一座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约翰·保罗二世的雕像。

在圣母山上可以俯瞰圣地亚哥,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感觉有点雾蒙蒙的,听说圣地亚哥的空气污染也很严重。

我沿着圣母圣殿西侧的台阶往上走,到了圣母像的下面。站在这个位置,拍了一张。

再从圣母圣殿东侧的台阶往下走。又拍了两张圣母雕像。

圣母圣殿的东侧有一座小教堂。

游览结束,我们乘车来到圣地亚哥市中心的阿玛斯广场(Plaza de Armas)。

广场上游人很多。凉亭下有闲聊和下棋的老人,长椅上坐着依偎亲密的年轻伴侣,绿地上有嬉戏玩耍的儿童;还有街头艺人,街头画师,热热闹闹。

阿玛斯广场,西班牙语的意思是武器广场,原名大广场。1541年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在圣地亚哥建城,随即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武器广场。根据西班牙惯例,在美洲建立的城市的广场选址需平坦、空旷。最初广场有绞架,象征着皇家法权。中央停放满载农货的木轮马车,因此广场也成为城市主要贸易市场。殖民时期形成了一些狭长的固定摊位,缘此形成了今日广场周围的一些小巷。1860年,受当时欧洲潮流的影响,广场开始花园化,中央开辟了一条花香草绿、树木葱郁的散步小径。

广场东北角市政厅前面,有一尊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的骑马无缰绳的雕塑,据说是1960年为庆祝智利独立150周年,由西班牙人送给智利政府的礼物。它触痛了智利印第安人曾被殖民,被奴役的痛处,而且马不是拉美土著动物,是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入,恰巧印第安人视马为神物。

因此这尊雕像引起了印第安人的强烈不满,多次引发游行抗议。为消除印第安人顾虑平息情绪,在广场西南角大主教宫前面塑造了一尊印第安人石像。模糊的眼部和不完整的脸部造型,意在对印第安人历史的追溯和思念.。

武器广场最近的一次整修是在1998-2000年。此次整修腾出了一片没有植被的空间,而在另一角则植满了智利棕榈和其它枝繁叶茂的树木。每个周四和周日的早晨,在大教堂大弥撒结束后,市政府乐队会在广场的藤蔓棚架下奏乐。

这是广场北侧的智利国家历史博物馆(Museo Historico Nacional)。

这里原来是皇家法院和国库所在地,建于1804年-1807年。1982年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前哥伦布时期至20世纪的7万多件文物。

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左侧是智利中央邮局。始建初衷是圣地亚哥第一居所,为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的私人住宅。后为历任总督官邸,1810年智利独立到1846年,为总统官邸。1846年后,总统官邸搬到拉莫内达宫,即现在的总统府。1908年,为迎接智利独立百年庆典,此建筑增加了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第三层和一个穹顶,用作中央邮局。

广场西侧是大都会大教堂(MetropolitanCathedral),是圣地亚哥主教教堂。

教堂建于1748年,1780年新添了圆拱等,建筑风格为新古典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走进教堂,这是主祭坛。

非常精美。教堂侧面的小祭坛。

一座群雕。

已经是中午了,我们又到智利总统府转了一圈。时间有点紧,我们没有下车,只是车慢慢地绕着总统府广场开了一圈。照片也是在车上拍的。

智利总统府也称拉莫内达(La Moneda)宫。拉莫内达宫始建于1784年,于1805年竣工启用,是西班牙统治末期在其殖民地兴建的最大建筑,具有浓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LaMoneda在西班牙语里是“货币”的意思,在智利19世纪初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前,这里曾是一家造币工厂,因此拉莫内达宫还是重要的文物遗址。

1846年后,总统官邸搬到拉莫内达宫。1973年军事政变时曾遭严重破坏,后照原样修复。现为总统府、内政部、总统府秘书部和第一夫人办公室所在地。自 1932年以来,每隔48小时,上午10点至10点半,总统府卫队举行威武雄壮的换岗仪式,成为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观览的一个固定节目。

车绕到了总统府北侧的宪法广场。

远远地可以看见广场上伫立着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高大铜像。

萨尔瓦多·吉列尔莫·阿连德·戈森斯(1908年6月26日-1973年9月11日)智利医生、政治家、总统。1970年作为人民团结阵线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任内实行国有化政策、土地改革、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执政后期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

1973年9月11日,以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阿连德在军事政变中以身殉职。

1973年国内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远在智利发生的军事政变,我至今印象深刻。当时大家认为阿连德是一位英雄,是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烈士。在牺牲之前,阿连德头戴钢盔,手中则紧握着一杆由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赠送的AK-47自动步枪,那上面铭刻着“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的字样。

1990年9月,智利恢复民主后,阿连德的支持者们为阿连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总统府拉莫内达宫前的广场上竖立着阿连德的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