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尾砂 破碎废石高浓度胶结泵送充填—充填案例分析第二例

 格林文库 2017-07-08

写在前面

       设备到底好不好?设备如何改进和优化?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全尾砂+破碎废石高浓度胶结泵送充填—充填案例分析第二例

       该案例为瓮福集团下属大塘、大信两个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充填站,均为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总包项目。两个充填站的工艺相同,只是充填流量不同,大塘100m3/h,大信60m3/h。

       下面以大信矿充填站为例介绍其工艺、设备,并重点介绍使用单位在调试和运营中对设备做的各种优化、改进、完善,相信这些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对充填系统的设计单位和充填设备的供应单位都有些借鉴。

       该系统的基本参数如下:

       充填能力:60m3/h;

       充填骨料:~55%全尾砂(磷尾矿浆)及-5mm破碎废石;

       胶凝材料:水泥;

       充填浓度:68%~74%;

       最远输送距离:1200m。

一、工艺

       该工艺为全尾砂+破碎废石高浓度胶结泵送充填。

       经选厂高效浓密机浓密后的全尾砂(磷尾矿)泵送到充填站,在充填站设1台大型缓存搅拌罐,搅拌罐的全尾砂再泵送至充填站立式搅拌桶;破碎后的-5mm废石经储料仓底的圆盘给料机给料到振动筛,筛下合格物料经皮带机输送至立式搅拌桶,筛上不合格物料由人工用小推车返回料场;储存在水泥仓的水泥经微粉秤给料并计量送入立式搅拌桶;~55%浓度的全尾砂、-5mm废石、水泥按设定好的比例在立式搅拌桶里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的料浆自流进入充填泵料斗,经由充填泵泵送至采空区充填。

二、设备

       重点介绍搅拌设备、水泥输送计量设备及充填泵三种设备。

       1、该项目采用一级立式搅拌桶,电机减速机驱动,搅拌轴设两层搅拌叶片,桶底边缘出料,该搅拌桶容积及转速设计合理,达到了预期搅拌效果,但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优化空间。

       经现场了解,该搅拌桶料位长期控制在1m左右,远未达到其设计的能达到最佳搅拌效果的合理料位,甚至上层搅拌叶片长期处于料位以上,处于空转状态。经深入了解,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是该搅拌桶采用雷达料位计,而上层搅拌叶片又设置的过高,如果料位较高且上层叶片参与搅拌时,很容易糊住雷达探头,致使料位监测失灵,所以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料位是不得已的选择。另外目前该搅拌桶采用的搅拌叶片为选厂常用的铸造叶片螺栓连接形式,耐磨但强度不够,曾发生过工人进入搅拌桶检修不小心踩断叶片的情况。

       下图为现场搅拌桶内部结构。

       如何优化呢?第一是加强叶片的强度,采用即耐磨又有一定强度的叶片形式,第二是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叶片位置,上层叶片不宜过高,第三是选用更加可靠的料位计。

       下图为充填专用搅拌桶叶片形式。

       2、该项目采用微粉秤作为水泥计量输送设备,经设计单位及使用单位反映,该设备计量精确,不漏料,下料顺畅不蓬料,调节精度高且故障率低,使用效果很满意。

       3、该项目采用一套流量60 m3/h,最大出口压力6Mpa的充填泵,该泵在大塘项目已运行一年有余,眼镜板、切割环等易损件寿命达到30万m3,故障率低,完全满足了设计参数,得到设计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好评;在大信项目运行了也有半年,目前仍无故障运行,易损件也未更换。因为该泵为液压柱塞泵,不仅要求有高的产品制造标准,也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所以该泵的良好使用状态是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该泵料斗室两侧的搅拌装置周期性的出现越转越慢,最后转不动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料浆积聚进而凝固,致使叶片被卡死。使用单位想了个办法,将搅拌叶片以下焊一个弧形钢板,使料浆无法积聚,牺牲了一部分料斗容积,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作为泵的厂家该如何从产品优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料斗必须尽量减少死角,其次是否可以尽量提高搅拌转速,再次是否考虑取消搅拌而只通过优化料斗室结构解决这个问题?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设计。作为设备厂家,必须重视使用现场的各种反馈,不断改进产品,才能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该两个充填站的成功运行在磷矿乃至整个非金属矿山行业树立了很好的示范和标杆作用,使用单位和总包单位的敬业精神、专业态度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