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生俩娃,还白手起家成功创业,但她却说事业家庭兼顾的励志故事都是骗人的……

 茹258 2017-07-08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赛道,可能大多数中国女人的这条赛道上被迫立满了各种里程碑。


22岁大学毕业以后要找到一份稳定收入丰厚的工作


26岁要找到陪伴一生的那个人,把人生大事提上议程


30岁之前一定要成功脱单,要结婚,不然就变“剩女”


35岁之前一定要生小孩,不然就变“大龄产妇”


等等等等。


这都是中国社会给女性角色设定的“KPI”,那些在你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事儿。


可是对于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女性来说,你会遵循这个游戏潜规则吗?你认同觉得“生儿育女”才是首要人生大事吗?


虽然go姐一直强调教育里“陪伴最大”的理念,但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女性励志,号召大家当了妈仍然不忘记做自己。


但现实生活中能做到二者兼顾,真的需要很强的能力和强大气场。今天我们就约到这样一位二宝妈,她叫丸丸,是一位女性创业者,同时她的老公也是创业者。


我很好奇一个双创家庭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而丸丸自己又是如何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终坚持不去牺牲自我,追求事业和梦想的。


本文可能没有鸡汤,只有争议和共鸣


作者介绍

丸丸,29岁,两个男孩的妈妈,前投行精英,前产后抑郁患者,狂热的健身爱好者。2016年辞职创业,至今已创立健身品牌Perfit W.扑拉健身、Yofit Studio等。


“和大多数女人的人生有点不同,别人35岁之后才需要面临的一切我25岁之前就全部处理完了。”


16岁只身一人去英国念书,18岁以全校前三的成绩考入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没毕业后,我就早早的收到了一家Top 投行的的工作Offer,将于毕业后2个月加入他们,成为当届的管理培训生,从事金融衍生品投资工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人生开挂的故事,然而转折马上就来了。


英年早“育”的故事


那是2011年的7月,父母不远万里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本来是一场愉快的英伦之行,我的身体却突然出现了变故。还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我和父母、男朋友吃完午饭从剧院走出来,突然之间我捧腹在地,痛的晕了过去。


随后是家人的慌乱和我的惊恐,在伦敦当地就诊之后,医生给我开了一堆大大小小的药,报告单上写着:Ovarian Cyst(卵巢囊肿),  Endometriosis(子宫内膜异位症)。


几乎对女人来说是最不幸的一类病症,不威胁生命,威胁的是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患此病症,几乎99%都会在此生不孕不育,同时伴随每次经期难以容忍的疼痛。


当时这个消息对年轻、充满激情和追求梦想的动力的我是当头一棒,没想到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却要在好不容易熬出头要加入社会施展拳脚的那一刻遭到这样沉重的打击。


我想了想,虽然当时并没有结婚生子的计划,但毕竟不是丁克一族,若此生失去拥有自己骨肉的能力真的难以接受。


同时,投行的工作强度极高,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对此病症是进一步的催化剂。每月5天的经期疼痛程度已让我无法正常参与工作。


但,绝望之后还有希望。英国当地医院一位资深妇产科医生的话点燃了我:虽然生育概率低,但如果一旦成功生育,此病就会自然被治愈。


“那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查出病症的1星期后,我迅速和当时交往了2年的男友结了婚,开始备孕,父母也很支持”


幸运的是,备孕的第一个月我就成功怀孕,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连医生也惊叹这样小之又小的概率的发生。因为太幸运,所以更加珍惜。


怎么走出产后抑郁,攀爬生巅峰


在父母的支持下,怀孕4个月后我毅然辞去了投行的工作,和老公离开学习和生活了7年的英国,回到我的家乡四川,安心待产。



2012年7月,我的大儿子出生,他出生12天后,我迎来了自己23岁的生日。


和大多数现代社会的女性相比,我面临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母亲的身份整整提前了12年。


在正常年龄怀孕的女性都难以抵抗产后抑郁、身份转换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更何况是当时刚刚名校毕业、心高气傲,且才刚满23的我。


“那几年在三线城市每天过着喂奶带孩子的生活,和现代社会很远,甚至我一度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也是趁那几年,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抑郁是肯定的,抑郁跟随了我一段时间,产后暂时没有恢复的身体,缺乏的睡眠,和其他同学相比越来越大的差距。都让我整天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我至今都庆幸当时的自己做出了走进健身房的决定,这一决定可能改变了我的一生。至少到现在为止,我的所有创业经历都在感恩自己所经历的这个机缘。




产后2个月,我带着宝宝去健身房办了卡。产后3个月,体力逐渐恢复,整个焦虑和低落的情绪也开始缓解,我重新找到了久违的那种一咬牙去做件事一定要成功的感觉,给自己报了CFA注册金融师的考试。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健着身,一边抽空复习考试。


当然很累,身体一直处于透支的状态,但逐渐进阶的体能,随之而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逐渐美好的身形及其带来的生活要更美好的激情,共同帮助我一次就通过了CFA前两级的考试,而考试的顺利又进一步让我重拾了信心和梦想。


虽然抑郁已经离我远去,但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应该再出去看看。2013年7月,也没经过太多的考虑,我带着10个大行李箱和老公毅然决然来到上海。


“如果说有什么很重要的人生感悟,那就是决不可以贪图安逸,勇敢追求不同的生活,勇敢做决定,咬咬牙,第一步很难,之后你会感激自己的勇气”


离开安逸舒适的生活和城市,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也没有一个可预见的事业发展道路。我就这样带着10个大箱子和老公在经济型酒店住了2周,在百度地图上寻找一处性价比高又方便的住处,1周看房子,1周搬家,又花了2天时间把儿子从老家接来。


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完全陌生的处境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但我从16岁起就在面对,14岁离家去外地住寄宿学校,哭了整整1年;16岁第一次离家去英国,又哭了1年。但18岁读大学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哭过了。决定从英国搬回来我也仅仅花了几个小时就决定,这次离开四川来到上海也是,认准了,就去做,能有多苦呢?挤地铁?吃路边摊?住廉租房?在公司作为新人不被接纳和认可?至少不会饿肚子就行。


搬到出租房的第一天,行李都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就在家附近找了一家瑜伽馆开始健身,风雨无阻。过去产后抑郁的经验告诉我,人一定要坚持住一个自己的爱好,PE的工作生活很不规律,时常周一一大早飞出去,周五晚上半夜才回来,可是无论工作多么辛苦,瑜伽没有停过。


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可以帮你定心,平衡,不那么容易迷失自我。回忆起那段工作繁忙时期,时常是一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不用出差的时候,就利用中午的1小时午休时间去练个瑜伽,日过晚上回到家需要加班,就先火速去瑜伽馆练个瑜伽,然后再打开电脑默默工作到深夜。


两年,两次创业


稳定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就会腻,内心还是被最原始的激情驱动,总觉得这辈子应该自己独立的做些事情2016年,我辞职开始创业了,希望在曾经帮助我扭转人生的健身行业小试牛刀,从一家小小的瑜伽馆做起。


还记得那是2016年最冷的2月间,我整日奔走于街头,寻找一间合适的店铺给梦想中的瑜伽馆;说服了那时的瑜伽老师加入一起经营一份这样的小小事业;还考察了市场上所有的瑜伽馆、工作室和健身房;自己寻找设计师、装修队、中间出的问题和摔的坑不计其数。但很快,2016年5月,我的第一家瑜伽馆就在上海浦东开业了。


“女人年龄一点不重要,独立选择生活,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重要。”


第一年的经营非常辛苦,创业,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我是把高大上的环境给了客人,自己做的事跟高大上一点不沾边,自己设计教案,出创新课程,自己当教练,一年下来上了数百节课。


自己做老师很辛苦,要跟随客户的时间走,冬天最冷的时候,早上05:30起床,来不及吃早饭,07:00就要赶到场馆给客户上课,也没有周末,放弃了所有小女生爱打扮爱旅游的爱好,全身心投入到场馆运营、财务、市场营销中,事无巨细都自己来,工作室公众号的文章也全部都自己写。最难的时候打扫卫生都自己干,为了给学员更好的体验,自己跑去买水果布置软环境。


庆幸的是初次创业没有失败,慢慢做着做着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了。经过一年的经营,我开的第一家瑜伽馆已经成了大众点评上浦东商圈综合评分最高的场馆。


(这家由年轻妈妈开设的小而美的瑜伽馆,有上海go粉去过么……好奇)


有了蛮多客户的认可,也就有了继续做大的可能性。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野心又压抑不住了,开始寻找机会二次创业。


当时正好遇到了闺蜜Eva。


Eva也是个狠角色,毕了业就进入世界五百强,不到30岁就已经成为公司负责顶级护肤品牌的销售总监,年薪百万。利用产假7个月的时间,她带着大肚子和怀里的宝宝自驾玩儿遍了美西。



的人生格言是:对每个女人而言,美应该是一种穷尽一生去体会和展现的追求!她做的品牌必须美,她的事业很美,她很美,青春就是要在美和无尽的努力中度过。



可是产后,在事业和生活上一向追求完美的她,却在带孩子上遭遇了大瓶颈,也陷入了产后抑郁。


我作为过来人实在太懂她那时的境遇了,拉着她健身,拉着她开始酝酿新的创业项目。产后3个月Eva就靠运动恢复了身材同时也走出了抑郁,她开始明白养孩子和工作不一样,没有完美的妈妈,爱孩子也不忘了爱自己的妈妈才是对孩子对好的。


我们把这种打鸡血般热爱生活和美好的能力放在了新的创业项目上,用自己这一年的经验结合和Eva在市场营销上的实力,打造了一个专属于我们这样女性群体的健身工作室Perfit W.扑拉健身



女性创业者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创业真的是一份特别艰难的事儿,这个难不在于做出一件事情有多么的不可及,而是过程中的卑微和孤独很少有人能够摆正心态克服好。


2016年瑜伽馆刚开出来的时候,我请不起阿姨和瑜伽老师,课程自己上,阿姨自己做,1天工作7天,1天12个小时以上。


那样的日子苦不苦?肯定很苦。还记得2016年夏天为了招揽客流,我们决定贴钱做亲子瑜伽活动,光是课程无法吸引客流,就在其他方面动脑筋,我们想到了给客人做Lunch Buffet。大清早去市场上买新鲜的食材回来给客人做成蛋糕和冰淇淋,客人来了又走就剩下一大堆的垃圾,又开始默默地打扫垃圾。

那个时候老公也刚刚开始创业,大宝读幼儿园小班,本来周末都是别人家的亲子时间,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游乐场、博物馆,而我就是在家和瑜伽馆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经常是左手拿着十几斤的给会员买的水和食材,右手牵着大宝,在大太阳的暴晒下快步走。大宝经常不解的问我:妈妈今天为什么又不能陪我去博物馆?


然而相比起体力上的劳顿,家里人的不理解才是最令我痛苦的。老公是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要求很高的人,对我为什么在周末还要带着孩子去工作感到非常的愤怒。无论再怎么和他解释,他还是觉得我周末应该优先陪伴孩子。


免不了的争吵和指责,免不了的委屈和自责,但是又能怎么样?擦干了眼泪继续干,在一片荆棘中前行。


也是通过这些小事让我明白了,在中国,对女性职业道路的支持是很少的,中国女性在结婚生子以后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是普遍存在的,作为一个孩子还小的女人如果你想做点事情你必须正视这一点,不能对它视而不见。


大家对已婚生子女性的社会期待仿佛只有:在家好好呆着,把孩子教育好,把老公伺候好。


甚至像我这样的自以为是高知,也嫁给了同样身为高知的另一半的都曾经在这么危险的“自我放弃”边缘徘徊,当面临家人的指责和拷问,孩子学业上的止步不前,老公事业的忙碌和疏于照顾家庭,真的离算了我不要做了好好回家带孩子吧,带不好孩子才是人生最大失败的想法很近很近。


但是我觉得女性万万不可就这样对命运低头,如果身边100个人都不支持你,只要有1个人支持你,那你就得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所以我觉得“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根本是个伪命题。这世界上只有2种工作,一种工作叫做事业,而另一种工作就叫做打发时间。但凡是选择了前一种工作的女人,每天就会有学不完的东西处理不完的问题和永远需要提升的个人能力。


不存在既拥有事业又拥有岁月静好的幸福小日子,也不要难为自己去追求别人眼中的完美,每一个时间段我们选择把重心放在自己最渴望的地方,顺应本心即可。


在我看来,如果把孩子的照顾吃喝拉撒睡归类为“体力劳动”,而孩子的价值观树立、人生方向的选择视为“脑力劳动”,那么对于工作繁忙的母亲来讲,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阶段可以把体力劳动分包给阿姨和家里愿意支持的老人,在孩子青春期阶段抓好脑力劳动的建设,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好理想,建设好自我驱动力。


我相信这比万事都事必躬亲的母亲,从孩子长远人生发展情况的角度来讲,也不会差多少。


不管你是像丸丸和Eva这样生了孩子仍然还是过去的自己,甚至比过去更开挂,还是像更多妈妈一样深陷于家庭最终却能找到新的人生平衡,背后一定都曾有过不为人知的纠结和付出吧?所谓成长。


最后,很多女人会觉得我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干嘛干嘛吗?工作不满意不敢辞职,婚姻不幸福不敢离婚。但我觉得,对于女人来讲,拥有自己独立做决定的能力很重要,有时候确实要勇敢一点,我的感触是阻碍我们发展的不是能力,是做决定的判断力和勇气。


和5年前相比,我的焦虑少了很多,我不再着急了,我克服了很多以往拥有的恐惧,我拥有很多以前不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哦对了,在这5年里,我又拥有了一个孩子。


每天在创业者、妻子、母亲这样的身份中自由切换,现在我还是感觉挺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