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文脉》00紫金山

 田牧 2017-07-08

《金陵文脉》00紫金山

  紫金山位于南京东郊,又称钟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誉,经千年而郁郁葱葱,纳十朝君王和英雄豪杰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数种天工而卓然于众山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是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紫金山是风景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周围约30公里,占地面210760公顷主峰北高峰海拔448.9米,又称头陀,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东边的小茅山海拔350米,1926年在南坡建有孙中山陵墓;其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米,建有紫金山天文台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早在三国与汉朝时期就极负盛名。
  紫金山是文化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山南有紫霞洞;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等。山北有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首批国家5A级景区钟山风景名胜。
  紫金山是生态山,地处北温带和亚热带之交,为南北植物引种过渡地带,植物品种丰富,林木繁茂。
  紫金山别称甚多:
  金陵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这也是南京古称“金陵”的由来。另据《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风水地形的计谋。
  钟山——汉时始称“钟山”,因其山形如倒扣的铜钟而得名。
  蒋山——东汉末年,秣陵县尉蒋子文追逐盗贼受伤后死于紫金山,葬于紫金山之阳,并建蒋王庙。吴帝孙权追封蒋子文为蒋侯,因避祖父孙钟之名讳,遂改钟山为“蒋山”。
  紫金山——东晋初,元帝渡江之时,发现紫金山顶峰常缭绕紫金色的云彩,故称之为“紫金山”,简称“金山”。其实,紫金色的云彩是因山的北坡广泛露出的红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的紫金色光芒所致。
  北山——南朝时,因钟山在建康都城之东北,故又称为“北山”。
  神烈山——明代嘉靖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钟山南麓独龙阜,钟山因此改名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还保存在南京东郊卫岗稍东的宁杭公路北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