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医家论头痛学术思想总结

 水木年华138 2017-07-08

唐以前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的阶段,这时期的 医家运用简朴的脏象理论、经络学说、生理知识等对 头痛做初步的阐释,认为头痛主要由六淫、中毒、时气 等外感因素产生,并论述了中医诊断头痛的具体方 法,对头痛的性质和预后作了简要分析。

在治疗上, 主要记载了针灸、导引等方法,使用的辨证方药较为 简单。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迅猛发展的集中阶段,这 一时期的医家对头痛辨证、治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 用。

在病因上,增加了内因、不内外因的致病因素,深 入论述了头痛的内外证辨别;在分类上,将仲景四经 头痛拓展到了六经头痛,还增加了气虚头痛、血虚头 痛、气血俱虚头痛、痰厥头痛、厥逆头痛等分类;

在诊 断上,中医脉诊理论逐步丰富;在治疗上,随着药物归 经及引经报使理论的产生,促使运用方药成为主要的 治疗手段,与之同时的针灸、外敷、按摩等外治方法的 种类也在增加。

到了明清时期,各医家总结前人的经 验对头痛认识进行提高。在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体 系的基础上,认为外感、内伤等致病因素上扰清阳可 导致头痛,临床存在风寒头痛、痰厥头痛、湿热头痛、 实证头痛、虚证头痛、表证头痛、里证头痛等多种分类 方法。

中医四诊方法中,脉诊的论述较为详细,临床 可根据脉象特征来确定头痛的分型。由于头痛的内 伤外感辨证、八纲辨证越来越受到这一时期医家的重 视,使得头痛治疗的辨证分型更加详细,进而头痛的 治疗方法及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通过对春秋战国时 代到清末文献中关于头痛的梳理和归纳整理,看到历 代医家在研究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疗中 积累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充分反映了传统医学在防治 头痛方面特有的理论体系,为现代临床治疗头痛提供 了参考思路和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