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程序半年记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您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可以手机点餐。”

在一些城市的餐厅里,搭载点餐功能的微信小程序风头正劲。比起触摸沾着油腥的菜单,等待同伴依次传阅后才能点菜的麻烦,“手机下单”显然更加环保、迅速且便捷。

作为原生APP的精简版,小程序无需安装、卸载,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使用,是微信各类功能中最能实现“用完即走”产品概念的。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只保留核心功能、不占手机内存、不会有推送信息骚扰、主要靠用户触发。

张小龙在朋友圈对小程序的阐述

7月9日,小程序发布整整半年,未上线即被寄予厚望的小程序,接连经历了“受热捧——遇冷——质疑——趋于理性”的过程。

从早期“小程序只适合做线下”的刻板印象,到目前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的发展态势,各家开发团队都在工具功能、内容运营等领域做出了诸多探索。

工具类“群应用”,成首个微信群刷屏级应用

小程序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态,行业分类广泛,市场规模也很惊人。对于一些功能单一的产品来说,小程序似乎比原生App更“轻巧”,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社群工具类小程序“群应用”。

“群应用”的名字源于其自身定位,创始人杨芳贤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介绍,产品主要就是针对微信群做一些协作工具,比如群名片、群通知、群约会等社群运营工具,相当于微信群Plus。群名片是其目前核心模块,以页面简洁、简单易操作、可关联手机通讯录为特色。

这款开发时间加起来不超过6天的小程序,是小程序生态中一款刷屏级产品,在没有任何市场推广投入下,一度刷屏微信群。上线12天用户破百万,29天用户突破300万,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千万级用户小程序。

群应用在社群方面也有涉足,还时常被人拿来和付费社群软件小密圈做比较,但杨芳贤认为,不同于小密圈以群主为核心的粉丝经济,群应用的社群提供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氛围,更注重群友之间的互动。

“社群模块接下来我们会拆分成独立的小程序进行发布,我们的的重心还是专注在群名片、群通知等社群运营工具上。”杨芳贤说,在追求用户体验上,他和团队下了苦功夫。

截至目前,群应用团队已迭代了70多个版本,最高频的时候几乎一天一个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杨芳贤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则:要想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需要将使用门槛更高的部分后置。

“我们的名片创建很简洁,用户输入手机号码、职业、公司三个选项,15秒就能搞定。公司画册、地理位置等其它信息在名片创建好之后再进行完善。功能太复杂,转换率就会低。”

谈及推广方式,杨芳贤觉得优质小程序自带传播属性。“当我的产品做得足够好的时候的话,我就不需要花钱花精力去拉用户,产品即运营。”

在他眼里,这种工具类的小程序很酷、且实用。用户的分享动机是向朋友炫耀自己是最会玩、最潮、最引领时尚的那个人,好的产品能引发用户的分享意愿。

阅读类“轻芒杂志”  实现“场景化”破局

面对当前移动阅读场景下资讯过载的问题,阅读类小程序想要突围,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

轻芒杂志是阅读类小程序中的佼佼者。这款曾获App Store首页推荐的阅读类应用,在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当天,就第一时间推出了轻芒杂志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延续了轻芒杂志App的设计手法,主页通过留白、大块图片来呈现杂志感,表现出文艺清新的风格,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不仅如此,轻芒还在7月5日推出了小程序解决方案“轻芒小程序+”,无需任何开发团队,内容创作者只需简单填写表单就可以免费创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程序。

关于这个解决方案,轻芒联合创始人、技术负责人范怀宇告诉刺猬公社,轻芒的“轻芒小程序+”针对所有内容创作者无偿提供服务。主要通过三个维度构建这个解决方案。

第一,如何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最简单、易用的技术方案,减少他们的开发成本;

第二,在拥有了一款小程序之后,内容型的小程序如何在用户使用场景上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价值;

第三,如何商业化让内容创作者因为自己创作的高质量内容而获益。

为了提高用户粘性,轻芒小程序+ 还推出了“一起读”、“一起聊”两个基于场景的功能模块。

范怀宇介绍,“一起读”是一款批注分享利器,内容创作者可以很容易地针对某一话题或者一篇文章发起「一起读」。同时还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写下批注,并把这篇带有批注的文章进行分享,这一功能让之前混乱、无序的文章分享群聊模式变得有序、高效。

在这方面,轻芒团队用了不到两个人,在一天半的时间,做了一场 650 人参与的”Facebook 全球开发者大会活动“,带大家感受“一起读”。

“一起聊”则是轻芒和浙江卫视合作的结果,实现了传统电视媒体和手机移动端的连接。用户在观看「欢乐颂2」「深夜食堂」等热播剧的时候,通过微信摇一摇,可以直接进入浙江卫视小程序,与正在观看节目的其他观众连接起来,达到边看节目边聊天的互动效果,峰值时在线聊天人数达到 25000人。

开发者困境:被模仿、被误读

近半年来,小程序的发展一路伴随着用户、媒体的质疑。实际上,它也的确面临着诸多内外忧患。

从小程序开发者角度看,来自同行的模仿与借鉴是最大的一个窘境。杨芳贤介绍,“群应用”被模仿得相当严重,“现在小程序上提供做名片功能的小程序有数十家,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名片扫描识别应用,甚至有些连logo都是的一样的。”

但吐槽归吐槽,杨芳贤对此看的很开:“互联网产品相互参考借鉴是很常见的,模仿的产品在细节上还是会略显山寨一点,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能感知到细节上的差异。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用户群,当你的群友都在使用群应用名片时,你再用其它名片就显得不太合群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