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锦州“非遗”成果回眸

 流水簿籍 2017-07-09
作者:admin  加入时间:2011-7-12 11:21:59 浏览次数:569
2009年锦州“非遗”成果回眸
 
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在锦州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锦州地区“非遗”工作者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新的理念,开展全地区“非遗”保护工作,2009年我市在普查、项目申报、成果宣传展示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对外文化交流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非遗”大普查顺利通过省文化厅验收
按照文化部“非遗”普查具体要求,锦州市“非遗”中心率全地区“非遗”工作人员于2009年4月份继续深入全地区各乡镇、街道及行政村对“非遗”项目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并运用文字、录像等方式对其进行了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这次普查共收集“非遗”普查线索1325条,其中有价值的重点项目180项,参与普查人数1557人。汇编普查资料67册,录制音像资料210盒,电子资料201G,其它资料193件,文字记录17.6万字,照片4400张,录音记录26.7小时,录像记录78小时,走访传承人1372人,实物收集3532件。
9月份,省文化厅专家组验收后高兴地说“你们普查的资料,质量高、内容全、规范完整、有新意,超水平完成了任务,我们很振奋,很惊喜,很感动。曾长达五个月的普查,对锦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有了基本了解与掌握。普查的成果,不但昭示出锦州地区先人们非凡的创造力,也反映出锦州地区资源的丰富性、地域性和珍贵性。
二、“非遗”项目成功申报各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10月公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又有22个项目收录在册,锦州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独特、完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河北、山西、陕西剪纸合并捆绑成中国民间剪纸后,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锦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与兄弟省剪纸的合并捆绑成功走进世界“非遗”名录,是锦州“非遗”保护工作重大突破,它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不仅是国际社会对锦州“非遗”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反映出锦州地区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文化已被世界广泛的认可。
通过一年多的挖掘整理,2009年6月份,锦州有4个项目成功入选了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们分别是《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凌海民间皮影》、《黑山玛瑙雕》、《大刀张举刀拉弓杂技表演艺术》。2009年10月,《道光廿五传统酿酒技艺》、《锦州皮影戏》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项目待批。截止2009年底,锦州地区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6个,市级项目38个。此外,2009年12月,锦州各县(市)区相关单位申报的《锦州吴氏风筝制作放飞技艺》、《义县撕纸》等25个项目,经过市“非遗”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待报纸公示、市政府批准后,将正式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三、展示精湛技艺  合理利用资源
锦州地区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种类繁多。2009年,市“非遗”中心组织的几次形式不同的展览活动在向国人乃至世界展示锦州地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为锦州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2009年6月由锦州作为辽宁省唯一入川参展的城市,带着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及其传承人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历时8天的展览,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锦州满族刺绣等数百件散发着浓烈的东北风情,充满着浓郁的满族习俗及农耕文化的灵动,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成为了巴蜀大地两颗耀眼的明珠。
文化遗产日期间,在省文化厅主办、省“非遗”中心承办的“非遗”展示活动中,锦州的《黑山二人转》、《辽西木偶》、《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义县社火》、《道光廿五满族酿酒传统技艺》6个项目及10位项目传承人,以饱满的热情,向省城人们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和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原汁原味的二人转,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醇香的道光酒让品尝者回味无穷。国庆节前夕,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民间艺术成果展,集中展示了锦州地区各族百姓用高超智慧、精巧双手创造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剪纸、刺绣、木偶、皮影、高跷、秧歌、葫芦雕、陶艺等14个门类的作品千余件,在近20天的展览中吸引观众近万人。锡雕、铜版画等多种工艺品项目,得到游人青睐,并争相订货、购买。
9月23日晚,锦州国际民间文化节的“非遗”专场演出、“非遗”成果展、优秀秧歌展演三项活动在市府广场南、中、北三个区域同时展开,这次别具匠心的活动策划,给市民带来极大兴趣和不同凡响。
四、辛勤汗水换回成功与收获
锦州“非遗”保护中心,在几年中对锦州地区“非遗”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及“非遗”知识宣传普及等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得到了上级相关领导部门的肯定。2009年,市“非遗”中心主任杨金会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在首届省农民文化艺术节中,“非遗”项目皮影戏《宝塔镇孽龙》,赵志国、张波剪纸作品《杀年猪》、《关东神韵》分别获一等奖,汪秀霞、刘春兰等12人剪纸作品获二等奖。在上海国际木偶节上,辽西木偶戏《腿的故事》获“白玉兰杯”优秀剧目奖,木偶造型设计奖和优秀表演奖。
新的一年,市“非遗”中心将加大宣传、保护、传承力度,充分发挥锦州地区“非遗”资源的独特优势,进一步促进“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为推动锦州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敬  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