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 02 【琉璃光养生世界】 人學

 NN南无阿弥陀佛 2017-07-09
  史丹勒博士講於1919年8月28日
  你也必須在孩子的感官中找尋「意志」與「感受」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在這些講座中我們強烈地堅持在教育「智識」時,同時也必須不斷的對「意志」下功夫。
  對於孩子所「看」的與「感知」的一切,我們都必須培養相關的「意志」與「感受」;否則,我們其實是在對孩子的感受造成矛盾。只有當我們講到老人,生命已經在黃昏期的人,我們才能認為他的感受已經轉化了。老人的感官的情形是,它已經從「感受-意志」轉到「感受-思想」或「思想-感受」。老人的感官可說已經被他改變。它們有更多的「思想」的特質,已經失去「意志」好動的天性-它們已經變得更加冷靜。只有在老年時,我們才可以說,感官比較接近觀念和理念的境界了。
  大多數心理學家都不會在感官上如此細微的分別。對他們而言,晚年的感官與孩童期的感官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認為,感官就只是感官。這大概就像是說:「剃鬍刀也不過就是一把刀,所以用剃鬍刀切肉吧,因為刀就刀,沒什麼差別。」這就像是隨口說說的事就變成觀念。但是我們絕對不該這麼做,而是應該從事實中導出觀念。如此,我們就會發現,感官是有生命的,它會發展,在孩子身上是有更多的「意志」特質,在老人身上則是有更多「智識」方面的特質。當然,用隨口說說來推演出一切是比較容易。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有這麼多的人可以隨意對事情下定義,但是其中一些情形可能對你有很糟糕的影響。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舊日校友,我們已經分開一段時間,各奔東西好一陣子了。我們是曾在同一所小學讀書,然後我去了一般學校而他去了教師培訓學院,而且是匈牙利式的學院-這在七十年代可是件大事。若干年後我們見面,談了一點有關光的話題。我已經學到了一般物理該學的東西-光與乙太波有點關係這一類的事。乙太波至少可以被視為光生出的原因。但我以前的校友則補充說:「我們還學到光究竟是什麼。光是視力產生的原因!」好大的口氣!這就是觀念變成為口頭解釋的根據了。我們可以想像這位大哥,將來教一大堆學生時,學生會學到什麼樣的東西,而且一直教到他最後退休為止。我們必須不是空口無憑說說就好,我們必須找到事情的本質真性。如果我們想了解某些東西,我們不能只是立刻去想怎麼說,我們必須去尋求真正的連繫。如果我們去查「精神」(Geist)這個字的來源,在弗里茨‧毛特納(FritzMauthner)的《文字史》中會發現它的原始的形式是與Gischt(「泡沫」或「冒泡」)或與「氣體」有關。這些關係確實存在,但從此處再往下就找不出個所以然了。不幸的是,這種解釋法就是一般解釋《聖經》的方法,特別是在今日的神學領域裡,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對《聖經》的不解要遠勝於其他書籍。
  最根本的要務就是,任何事,我們都應該根據事實著手,要從比較在「老人體內的生命」與在「孩子體內的生命」來著手,而不是只想努力從文字中獲得對一件事的精神概念。通過這種將一項事實與另一項事實連繫起來,以了解事情的方式,我們才會得到真正真實的概念。
  因此,如果我們知道感官能夠在孩子的身體周圍以「意志感受」或「感受意志」的形式升起,我們就能得到對感官的真實的概念,因為與孩子那更有人類特質的「內在」互相比較之下,孩子的這個「身體外圍」是睡著了或是在睡覺中做夢的狀態。因此,你不但只有在思維認知中才完全清醒,而且這清醒區域也只限於在你身體的內在而已。在身體的周邊或表面你是永遠的睡著。還有呢!在這身體周圍環境中發生的事,或者更確切地說,在身體的表面發生的事,在頭部,也是以類似的方式發生,而越往內進入血液和肌肉元件中,睡著的強度越增加。在此處,人是睡著的,或說在睡夢中。人在表面區域是睡著與做夢,人在身體的內部,也是睡著作夢。因此,人類越有靈魂的性質,有「意志感受」,「感受意志」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的慾望的生命,都停留在我們的身體內處於睡夢中。
  這些器官,特別是在頭部,就是我們稱之為「神經」的器官。這神經器官將末梢送到外表面,也送入內部區域,不論在表面或內部都分散出去:在根源與外梢之間就是中間區域,如腦,脊髓和神經叢。在這些地帶,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的清醒。神經越發達處,我們越清醒。不過神經系統與靈性有一種特殊關係。它是一群器官組成的系統,經由身體的功能,卻不斷的有衰退的傾向,最後就變成礦物。在一個活生生的人之中,如果你能把這神經系統,從其他的腺體肌肉血液和骨頭系統之中,分開它釋放它,那麼在這個活人之中,這個神經系統就已經一具屍體,絕對是一具屍體。甚至你把骨頭系統與神經系統都還留在一起也一樣,還是屍體。在神經系統中,人的死亡元素一直在工作。神經系統是唯一與靈魂和靈性系統完全沒有連繫的系統。血液,肌肉等系統則始終有靈魂和靈性的直接連繫。神經系統則與這些沒有直接的連繫:它有的唯一連繫的方式就是不斷離開人體組織,不與它共同存在,因為它不斷衰退。其他成員都活躍所以才可以形成與靈魂和靈性的直接連繫;「神經系統」則不斷死去,它並且不斷的對這人說:「你可以進化,因為我沒有設置任何障礙,因為我看到的情形就是,我的生命是根本不存在」這是就是神經奇特之處。在心理學和生理學你會發現以下說法「神經系統是感官,思維和整個靈魂和靈性元素的媒介。」但它是如何來做這個媒介?就是不斷地從生命中驅逐本身,因此,它不會給思想和感官任何障礙,也與思維和感官沒有任何連繫,在該處,它「空出位置」給人類,讓靈魂和靈性進入,其實神經所在之處,確實有留下靈魂和靈性的空腔。因此,靈性和靈魂可以進入這些空腔裡。我們必須感謝神經系統不找靈魂和靈性的麻煩,並沒有去做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說它所做的一切。因為如果它這樣做了,如果神經做了五分鐘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說它們做了的事,那麼在這五分鐘內,我們就會對這世界一無所知,對自己也一無所知;實情是,我們應該就會睡著了。因為神經就會像那些帶來睡眠的器官,那些帶來的感受意志,意志感受的器官。
  當然,說出有關今日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真相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人們會說:「你的說法是頭下腳上完全顛倒。」實情是,現在的說法,才是頭下腳上與事實相反了,我們只是由靈性科學的方式,讓大家重新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頭上腳下。生理學家說思維的器官是神經,特別是大腦。事實上是大腦與神經系統不斷的與人類組織斷絕連繫,才允許了思維認知能夠發生,這才是「大腦與神經系統」和「思維認知」之間的真正關係。
  現在,你必須非常小心地聽我下面要說的東西,請將你所有的理解力都專注於此。在人的環境中,在感官的領域裡,有一些真實過程在生命中不停不斷的運作。讓我們假設光經由眼睛對人類運作。在眼睛中,也就是,在感官的領域中,有一種真實過程在運作,一個物理化學過程在發生。這過程繼續進入人體的內部,並最終確實進入內部此處,同樣的,有物理化學過程在發生(圖7.1中的陰影部分)。現在,想像你站在一個照亮的表面的對面,而光線是從這個表面落入你的眼睛。此處再度有物理化學過程產生,繼續進入到人類內部的肌肉和血液。在兩者之間存在著中空區。在這種中空區,這被神經器官讓出的中空區,沒有像在眼睛內或在人體的過程在發生;但是此處外在的東西就進來了:光的本質,顏色的本質就進來了。因此,在我們的身體表面,有感官的部分,我們有依賴於眼睛耳朵和可以感受溫暖的器官的物質過程在發生:類似的過程也在人類的內部發生。但在這兩者之間,神經分散之處,卻沒有過程在發生:神經空出了這個空間,於是我們就能在此處與我們之外的東西共生共處。你的眼睛會改變光線和色彩。但是,在你的神經之處,對生命而言,此處只有中空的空間,此處光線與色彩不會變,於是你在此處親身體驗光線和色彩。對感官的領域而言,你是與外在世界分離:在內部,你好像一個空殼,你與外部過程共生共處。在這裡,你自己變成光,變成聲音,這種過程能夠自由發揮,都是因為神經不會造成障礙,不像血液和肌肉般的形成障礙。
  現在,我們可以感受一下這一點的意義如何重大:相對於身體其他部分而言,我們體內清醒的區域,可說是一個中空的空間,而我們在外部表面和內部器官都是在睡中夢著或夢中睡著,我們只有在外在與內在「之間」的中間區域才完全清醒。這情形在體內「空間」的安排方面可說是實情。
  然而,從靈性的角度考量人類,我們也必須把他一生的「時間」元素與「醒覺,睡眠和做夢」之間的關係一起考量。你學到一些東西時,你會把它們傳遞到你完全清醒的意識之中。在你完全專注地想著這件事時,它就是在你完全清醒的意識之中了。然後,你回到你的平凡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就佔據了你的興趣和注意力。那麼你剛才學到的東西,它現在如何了呢,你的注意力現在被什麼佔據了呢?它是開始入睡;當你再次記起它,就是它再度醒來了。唯有你將你從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中讀到的有關記憶和遺忘的胡言亂語換成這些實在的觀念,你才會對這些事情有正確的觀點。什麼是「記得」?它是複雜心中圖像的「醒覺」。什麼是「遺忘」或「忘記」?它是複雜心中圖像的「入睡」。在此處,你可以將實際的東西與實際體驗做比較了,在此處,你不會再空口白話亂下定義了。如果你思維「醒覺」和「睡眠」,如果你看著你自己或別人要入睡了的體驗,你就是在體驗一個真正的過程。你把「遺忘」這種內在的心靈活動,與這個實際「睡眠」過程連繫起來了-不是只連繫空口白話-你會比較這兩者,然後說:遺忘只是在另一領域入睡,記憶只是在另一領域醒來。
  唯有如此,將現實與現實互相比較,你才會對這個世界有一種靈性上的理解。就像你必須將童年與老年互相比較,你才能在最基本的層次上,找到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真正關係。如此你才能用同樣的方式,從比較「入睡」和「醒覺」這種真實的事情上,找到「記住」和「忘記」之間的關係。
  人類的未來最需要的就是這一點;人們要習慣於讓自己進入現實境界。今日人們幾乎完全只在文字語言上思維;他們不思維現實的世界。今日的人如何能夠知道「記憶」的真相其實就是「醒覺」的這個觀念?在空口說白話的世界中,他會聽到各種定義「記憶」的說法;但他不會想到如何從現實中找到這些真相,從事物本身找到真相。
  如此,你就會了解,當人們聽到我們說國家的三元組構(史丹勒博士提出的國家社會的組成應該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三項重點)的概念時,雖然這是完全出於現實的需求,而不是出於抽象的概念,人們乍聽之下覺得不可理解,因為他們相當不習慣從現實產生出來的東西。他們不會把觀念與現實生出的事相連接到一起。失連最嚴重的就是那些政治運動領袖的理論;他們代表了空口白話解釋一切的最糟狀態。他們談論時都是一些空洞的言論,然而這些人又都是最相信他們自己才是最了解現實的人。
  這些只是略提一點我們這個時代的潮流。因為老師必須了解,他是處於怎樣的一個時代,也因為這些處於非常時期的孩子們,將教育都託付給他了。
  感受區
  意志-感受
  感受-意志
  (半睡半夢)
  中空的空間
  (神經全醒)
  圖7.1
  那我們究竟在何處是完全清醒?當我們完全醒覺時,就是在這內外之間交錯的區域。(圖7.1中標記「中空的空間」的部分)現在你看到,我們是從靈性觀點著眼,指出了人類清醒和睡眠的事實,甚至指出了在空間中是如何安排的,並指出這些與他身體的關係,如此我們就可以說:從靈性觀點而言,在生和死之間的一生生命中,人類是這樣組構的,在身體表面,和他的內部器官,他是睡著的。在交界地帶,他才是真正的清醒。那麼,在此交界地帶特別發展出了那些器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