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教育是如何处理做人与做事的?——国学教育问答(三)

 文冠厚朴 2017-07-09

在民间读经私塾上学的孩子,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国学教育问答(二)

(点击蓝字可读)

作者授权发布

21、写字应该放在什么年龄开始?是边读边写还是读完经典再学写字呢?

五六岁后即可开始学习硬笔写字,写字当从简单字开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教学生掌握书写规则。在学习经典过程中,每日安排固定时间识字写字即可。

因为识字写字也有其关键期,最好在十岁前,不然,诚如《学记》所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十数年来搁置识字写字的老实大量读经模式,导致不少学生年龄越大,识写字越困难,可谓前车之鉴。至于毛笔字,若有条件,六七岁后亦可开始,若无条件,缓缓也无妨。

22、现如今仍存家规家训的人家,字数不多的家规家训便可受益终生,还有必要读四书五经吗?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云:言人无道德,必不能行礼乐。可见,人有了内在的道德追求,外在的礼乐规范才能活起来。若把儒家文化比作一棵大树,言简意赅的家规家训便是这树上的花果,而四书五经便是这树的根本干枝。

只有熟读详解四书五经,方能体悟家规家训之精神智慧所在,不然,缺乏深厚的文化精神支撑,此家规家训必将沦为僵化的教条,不用多久,便会被遗弃,一如今天很多家庭,祠堂犹在,家训犹在,因不再读经,没了那崇仁尚义的家风,一切都陷于死地。

23、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包括四书五经,为什么仍不会做人?

《学记》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若许多现代人,号称儒家学者,只不过把四书五经当做古墓出土的古董一般研究,虽然毕其一生,终究没有置于自家生命中,其日常为人处世之标准,依然是世俗的一套,不会做人岂不宜哉!

24、读经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诵习传述圣贤智慧的经典内容,树立正确三观,掌握修齐治平的能力,指导当下及以后的人生方向和做事方法。

25、怎样让所学的经典,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真实的落脚点?

圣贤教人,不出人伦,故孟子云:圣人者,人伦之至。要落实所学经典,亦不出五种人伦关系,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故一方面学者要以时诵习,学不废业,一方面又要与师友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26、何谓修身?修身的工夫怎么做?

一代儒宗王阳明先生曾传下动静两法,可供采用,一者“在事上练”,二者“静坐”。所谓“在事上练”,即在具体事情上致良知,如事父母,事君长,只是推致此良知,如此则心发于内,行成于外,修身工夫,自在其中矣。

所谓“静坐”非佛老所谓打坐,乃吾儒修身之法也,只是闲居无事时,便寻找心中之渣滓杂草,以良知大光明照得其根,一一拔出,久之,自然内心畅达无窒碍矣。

27、如何打破自己与经典文字背后所赋予的精神的隔膜,做到真正的“切己”?

于圣贤经典信之,解之,行之,证之。

28、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怎样才能做一个知命的君子?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言君子以学人事而达天命,故知命者不怨天尤人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事天之道便是以仁义礼智常存心间,立命之道则是不执着于得失寿夭,皆以平常心待之,居仁由义以待天命。同时可参看东海先生《儒家大智慧》知命一章。

29、中华民族的根体现在国学经典中,具体是什么?用哪个字可以一言以蔽之?

礼也,仁本也,中道也。

30、读经教育是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还是做人做事不分开的教育?

为人处事本为一体,能以仁义礼智存心,自能秉道德而为人处事。无论富、贵、贫、贱,皆可当下自足,不假外求。所不同者,唯在于义理精熟透彻之程度,决定了其践行仁义之力度,圣、贤、君子由此其选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