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爱听轻音乐(上)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7-09

在幼年学琴时,当我把沉重的车尔尼,贝多芬,肖邦等大佬的乐谱推到一边,悄悄翻开一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乐谱时,心中总是会感到一份丝丝的惬意——这些技巧并不复杂的曲目虽不是钢琴老师们的最爱,往往却是现代的弹琴人最愿意去演奏的音乐。

我不知道当人们发明“新古典主义”这个词的时候,是出于对某种音乐形式的定义,还是暗示着音乐的某个新的方向,或许两者都有。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词,毕竟,这个词语包括了流行和古典两个层面的含义。

古典音乐的大部分内涵太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以至于每次听一首大作品时,我的内心不是翻江倒海,就是螃蟹乌鸦一起啃西瓜,场面非常离奇。有时确会如食大餐,满足充实,有时也会莫名其妙,不明所以。但不论如何,想真正的咽下一首大师作品,你不仅需要很强烈的人文情怀,还需要确确实实坐下来听音乐的时间。古典音乐的“重”正在于此。

相比较而言,“流行歌曲”则方便太多,和声简单,鼓点虽然玲琅满目,但往往不外乎“咚次哒次”而已~只见各路歌星眉头一皱,人生悲凉不唱自来,实在可歌可泣……然而和古典音乐比起来,流行歌曲的商业味道太浓。既然是商业,就免不了炮制,复制,仿照,山寨……同时,理解简单!

于是,逐渐的,听多了流行歌曲的人们,发现不论是亚洲流行乐,还是欧美流行乐(这些名词叫出来着实感到很洋气有木有)逐渐的开始嚼之无味,只可满足片刻的精神需求,愈来愈无法深入内心。其中不乏好的作品,却也是屈指可数。

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解”会自然而然的冒出来。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于是对音乐的需求也自然多样,自然不是古典音乐或者流行歌曲这两大类就可以囊括。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轻音乐”应允而生。

从自然演变的角度来说,古典音乐到了后期(工业革命早期),在西方逐渐发展出了现如今人们摆小资POSE必听的爵士乐。但爵士乐的产生和其发展毕竟和当代生活,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发展有不小的距离,很多人可以跟着爵士乐一起卖弄风情,但说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通透,其实鲜有人在。于是简化再简化,出现了后来的流行音乐。在国际音乐领域,流行音乐其实分器乐流行和VOCAL流行,前者就是广泛意义上的轻音乐了。

轻音乐里包含了前文所说的“新古典主义”的范畴。它是器乐曲在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轻量化”。除了在演奏技巧上,它可以通过灵巧的双手使器乐表达出人声无法演唱的复杂音程及音色之外,(也往往由于这些原因)它也可以比人声音乐表现更丰富的歌词之外的情绪。

保罗莫里哀应该是较早为我们所认识的轻音乐家。古典音乐出生的他本想立志成为一名古典钢琴演奏家,后来迷上了流行音乐,于是组了乐团并逐渐家喻户晓。他的音乐将流行乐队里加入了管弦乐的配器,并承载了很多乐器的独奏曲目。将很多经典的歌曲改编成节奏明快的轻音乐,使他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中国人视野的雅尼,以其融会了多民族的精彩节奏型以及潇洒的旋律,加之技艺精湛并均能独当一面的乐手,使其带领的流行管弦乐团在一时间风靡全球。与早期的保罗莫里哀相比,雅尼的音乐更富于变换的色彩和新颖的节奏。每一首乐曲在主旋律呈现之后都有大量的乐手SOLO且表现精湛。与此同时,他的音乐和声型却是简单易懂。这种搭配,恰好介入了古典音乐和流行歌曲的中间层面——承载了古典音乐的某些多面元素以及流行音乐易理解的功能。

 或许更多的中国观众会知道久石让这个外表严肃的日本人。当他和动画大师宫崎骏合作之后,“久石让”这个名字就随着宫崎骏的动画家喻户晓。他的音乐旋律唯美,优雅脱俗。不论是大的管弦乐团,还是单纯的钢琴演奏,都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独特的意境。同时,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某些层面上也有着好莱坞的创作风格,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亚洲近几十年来的动漫音乐创作路线。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