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论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的影响

 云水禅心688 2017-07-09


干货分享|论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的影响

文: 张光伟

导师:耿涛教授

摘 要

中国竹笛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乃至世界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了解竹笛艺术魅力,就要有优美动人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基本功和演奏音色无疑是一种考验。中国竹笛平时训练的基本功分为:气、指、唇、舌。气息又是吹奏乐器的根本,怎样练习气息的运用成为演奏竹笛的根基,规范的气息训练是演奏好竹笛音色的关键。本文通过实践总结若干问题并展开研究与解决:1、理解呼吸 2、气息运用 3、气息运用与音色变化。在气息运用与音色影响的实践中提出新的观点“一分膜、两分力、三分角度、四分气”。抛开笛膜等客观因素以外,通过实践训练论述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的影响,并反之用音色标准来检验气息运用,且较好的将之变成系统化的实践练习。

干货分享|论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的影响

关键词: 竹笛;气息运用;音色

实践中气息运用对演奏音色的影响

(一)声音要求与长音练习

上述长音练习无论是针对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演奏能力的人同样重要,它就像一个歌唱家每天开声练习一样。而长音就是气息训练的根基。但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对于长音练习要求又有所不同。一般初学者在练习长音时更多地会关注呼吸方式、音的长短、音的响度。而有一定演奏能力者与学者会更多地追求音乐的审美、音色、音准等问题。

什么是好的声音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响、音调、音色。音响即音量的大小,在气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音量的大小与气流量的多少有着直接性的关系。气息位置与运气方法是保证声音浑厚的强有力的源泉,所以本文详细地描述了科学训练方法。

音响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运用气息的力点靠下,可以恒定气流速度增大气流量,稳住振频不变来加大振幅,以达到音响增大的效果。上述训练方法能很好的解决音响问题。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哪些问题会影响竹笛的音调与音色。音调即音准,在一只竹笛上吹同一个音,决定他的音高因素:声波基频与折射角度。声波基频可简单理解为吹笛时气流流速产生的振动决定的,折射角度即气流与吹孔的角度。两者要有机结合,许多书籍与文献上都提到演奏每个音区的气流流速为:低音区缓吹,中音区急吹,高音区超吹。那么伴随着音区的角度也随之变化。角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竹笛管径越粗音区角度变化越大,竹笛管径越小角度变化越小。

以曲笛为例,各音区气流角度分别约为:低音区 30°、中音 45°、高音区 60°。我们平时练习长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气流流速与角度变化的配合,用耳朵分辨音准,也可以用校音器来分辨,当然这只竹笛音准做工要相对过关。

此时练习长音依然可以用吹“松笛膜”的方法来加强练习与检验,因为气流流速与角度没有在适当的范围内很难发出声响。这时训练除了单一的长音,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音阶级进。

当我们练习较好的音响与音高之后,就要追求更好的声音品质即音色。传统北派以梆笛演奏为主,注重“吐、花、剁、滑”的技巧运用。音色特点为奔放高亢,爆发力极强,但是往往会出现噪音。传统的南派以曲笛演奏为主,讲究“颤、叠、赠、打”少用吐音。音色特点为秀丽圆润,富有弹性,但是容易“虚”不够“饱满”。南派大师赵松庭先生在其《笛子演奏技巧十讲》一书中提到竹笛的声音要“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奠定了竹笛音色的基本框架。“不管北派、南派,其音色的基本标准应建立在‘圆润、松弛、低音醇厚、饱满、高音明亮、清澈’的基础上”。随着现代作品的发展与审美的改变,一些新的技巧产生,例如:口哨音、膜鸣音、击孔音等,音色也变的多元化。但不能因为新生物的产生,而丢失了中国竹笛固有“草根性” 音韵。“不过公认审美的音色要满足三点要求:通、透、松。”美的音色可以更好为乐曲服务,流露出优美的音乐有利于抒发个人情感。

(二)音色理解与实践训练

音色与发声物体的材质、结构、振动方式等因素有关。竹笛演奏中常说的音色通常等同于音品。音品由振动体的振动规律决定的:振动的波形,通常不是单一的正弦波,而是一系列波组成的复合波。正是这种复合波决定了振动体发出的音色。决定竹笛音色的因素有很多,客观音色排首位的就是竹笛本身的材质要好,另外笛膜材质要相对较嫩且纹路要贴的恰到好处。

著名教育、竹笛演奏家蔡敬民先生认为“三分吹,七分膜”。这个观点直观地说明了笛膜改变音色的地位,但是往往演奏者们败在了这三分吹上面,他们忽略了这个根本的问题。蔡敬民先生用其学生一次比赛的失误,来说明了笛膜在演奏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用“三分吹,七分膜”形容演出或比赛中音色发挥的状态是客观并正确的。并不能当成平时练功的准则,导致很多演奏者们一吹笛就不断调膜,过度的依赖笛膜调适音色。而且通过学习与练习很容就能掌握挑选与贴调好笛膜,而练习掌握规律振动的波形非一日之功。这不仅需演奏者要具有辨析音色的耳朵与反复的练习,还要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所以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要以“一分膜,两分力,三分角度,四分气”的标准平日里去练习,下面笔者介绍了“松笛膜”与“紧笛膜”的练习。同时也要时刻记住好的声音是相对省力的多找角度和位置来调控音色,最后需要正确的气息运用。气息运用是决定音色好坏的关键,通过上述的“胸腹式呼吸法”在实践中去检验它。为了吹奏美妙的声音,经过笔者多年的学习积累与实践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在同一个音符保持它的音响与音高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四步走达到好的音色:

第一步 首先气息位置较深才能把音色吹“通”。

第二步 用小腹作为控制气流流速的支撑点配合口风集中才能将音色吹“透”。

第三步 要口腔打开,身体放松,手指放松才能将音色吹“松”。在平时气息训练时要分层次针对“通、透、松”来进行具体训练。

第四步 把笛膜贴极松与极紧来判断和检验音色的训练。为了更好地实现这四步走我们可以借助外力,用物体(例如网球拍)一端顶住腹部另一端顶住墙,模拟抗衡做功。

前面说的各种“胸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音色得到改变,但是要想更好地掌握每个音区音色统一,笔者结合实践找到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得到改善。

首先 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基本进行长音练习结合;

第二步 通过“功能性腹部弹性训练”来锻炼小腹的控制力;

第三步 利用弱音练习来打开口腔放松手指。这三步走可以明显地改变音色以达到“通、透、松”;

第四步 通过极松笛膜与极紧笛膜来检验音色的通透与纯净。

当然这些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每个部分的练习都要仔细地思考加以改正。结合笔者经验如果每天坚持练习 2 小时,一个月可以感觉到明显的进步。

腹部弹性练习可先模仿“狗喘气”嘴巴发“呼”字,每个音一口气,加上节奏练

习。再将音符替代“呼”字在竹笛上进行反复实践,注意保持每个音音色统一。熟练之后要结合二度、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和各音区进行声音统一练习,熟练之后可两小节换一口气。这样针对腹部弹性练习还有另一个好处,即经过练习之后口风自然会达到相对集中的状态。

弱音是减少吹奏时气流量产生的,并不是减缓吹奏时气流流速。练习只是有助于平缓气流的流速,同时有利于口腔打开,从而达到音色变得圆润松弛。首先要将口腔打开,嘴巴至腹部的气息通道通常,更重要的是为了气息从嘴巴吹出时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减缓气流流速过强产生的噪音使音色变得润。同时口风要集中,口风较松口型较圆,会让音色变得圆滑。

练长音时要对照镜子注意口风。初期训练时嘴巴发“呵”字出气来找到口腔打开的位置,感觉类似口腔中含着一口水。用嘴巴发“唔”字出气来帮助口风变圆,吹气时可在离自己约50cm 处放置燃烧的蜡烛,保持火苗有规律地倾斜不灭。低音区弱音气息约在30cm,中音区弱约 40cm,高音区弱音约 50cm,吹气时角度参照图 1。 调整好位置状态之后可以进行弱音练习。

弱音练习可先由中弱(mp)慢慢至弱(p)甚至更弱(pp),用 C 调曲笛参照上述长音训练流程进行练习。经过熟练掌握之后,对中音与高音音区从中音 5 至高音 6,用五度音节进行着重弱音练习。针对超高音区的弱音要逐个击破,切记练习时嘴唇与喉咙始终保持含水状态,不要过于紧张。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高音弱音的训练呢?因为练习高音区,气流的流速很急,如果腹部不能很好地产生推力作用,就无法发出高音的音响。弱高音是一种极难强度的训练,这部分的训练完成,将有助于整体音区保持音色统一。很多人吹奏高音时风声很大乃至产生颤抖,吹奏弱高音时更为明显,这就是因为口风与嘴唇过多的负担了腹部做功的表现。高音区吹奏时气流速度快,腹部力点很容易上移,这时腹部支点要化解因腰部肌肉、膈肌、肋肌用力而产生的紧张,增强对弱音的控制。再配合口风自然收紧,从而达到保持很急的高音流速且探究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实践中的影响音量变的很弱。

(三)检验气息训练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练习,气息与音色的结合应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一,可能效果有异同,这时我们很需要一个方法来检验我们是否练习的正确。前文提到自唐代就有贴膜竹笛了,笛膜是中国竹笛最为重要的特色。但是笛膜只是诸多影响竹笛音色的客观条件因素之一,本文先抛开笛膜的好坏,用另一种方式练习来增加个人对竹笛音色的敏感度,同时来更好地检验以上练成的成果。

将笛膜贴至极松练重复上述的练习,“松笛膜”的练习与要求我们在练习长音的部分已经提到,这里依然可以用“松笛膜”的状态来检验音色的练习。这种练习初期是由不响到响,经过气息与角度的调整来达到平衡的状态,笛膜适合的松度会让笛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每个音区的气息位置与角度要以“亮”为中心进行训练。练习时不仅要将音色吹的非常亮还要非常扎实,不要有过噪的声音,这样音色可能到达通透。切记并不是说笛膜贴至极松的状态就需要很大的气力去吹奏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经过笔者实践,在笛膜极松的状态下并不需要你想象中非常大的力度与气量。因为变松的笛膜区域影响了你吹奏时的振动频率,造成吹奏时没有达到某个音符的振动频率。练习中你会发现,笛膜会越吹越紧,如果是拿几天没吹的竹笛练习,笛膜会恢复到你几天前调制的状态。切记笛膜变松了,并不会将竹笛的整个内劲腔体变大,所以吹不响并不等同于使劲加气。

每一个音符都有一个其很好的共鸣点,当你在松笛膜的状态时能达到音色很透亮,就说明你的练习没有偏离音色通透的准则。

经过松笛膜的练习我们再向紧笛膜练习过度。方法是将笛膜调制非常紧,在这种状态下重复以上的长音与音阶练习。紧笛膜的状态下练习长音时初级阶段发出的声音比较闷,还会带有较大的气流风声。因此可以很好地检验练习时音色是否达到统一与纯净,练习“紧笛膜”时要将音色“纯净”作为中心,音色要像西洋长笛一样悠扬纯净,亦要像小提琴一样音色统一。如果前面的练习没有达到音色松弛,在紧笛膜的状态下音色会非常暗淡,吹出来的音色还会发虚。这时又会存在一探究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实践中的影响个误区,就是通过加大气流量来改变音色暗淡发虚。加大气流量是可以改变音色虚,但是过分地加大气流量会导致产生很大的杂音。因此我们要尽量只通过调控声音的振幅来寻找音色最佳的声波,选择我们需要的圆润度,再配合调整角度达到想要的好声音。

实践操作是通过调控气息通道来增加气息的深度,再运用气息至上而下的腹部反作用力来推动气流,另外加之口风角度的调整可使音色变的纯净,若声音过虚可稍加快振频即调快气流速度。腹部的反作用力,可以很好地抵一部分为增强声音的振幅带来的肌肉压力,减少为了增强声音振幅增加的气流量。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老一辈演奏家常说的增加声音的“内劲”。

腹部反作用力的原理就像太极里说的以柔克刚,例如怎样使充满气皮球很高的

弹出装满水的水缸,并不是使劲将皮球砸进水缸,而是用手将皮球压至水缸深

处迅速撤离手。将皮球比作增强声音振幅,水缸比作腹部,利用反作用力原理

可以本质的改变强音发噪,弱音发虚的问题。因此“紧笛膜”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检验我们音色是否纯净与统一,具体训练时集中练习各个音区,再将各音区结合起来练习,最终做到作品用音区衔接时整体音色纯净统一。

每个人与每根竹笛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每个人练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不断的练习与总结 定可以吹奏出美的音色 演绎出华丽的乐章与精彩的人生。

结 论

本文前段主要论述了“气沉丹田”即“胸腹式呼吸法”是行气运气的重点,我们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能被“气沉丹田”给吓到,要理解抽象的概念。笔者认为“沉”可探究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实践中的影响以分成两点来看,1、行气的状态要沉。2、运气的状态要沉。这样才能做到“意守丹田”,将整个“胸腹式呼吸”分解为:吸气——下伸——扩张——凝气——呼气。

重点突然出“凝气”这一流程,并将之具体化。本文后半部分主要阐述了气息运用与声音的重要关系;从物理上了解发声的原理并结合自身生理问题,克服心理上的误区;查阅资料得知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推翻自己理解的理论反复总结经验得出符合自身及大多数人的结论。本文第三部分突出阐述了实践中气息运用与音色的影响,并将之规范化与系统化成为实际练习四步走。结合实践笔者提出“一分膜、两分力、三分角度、四分气”声音练习的新观点。这些结论也是通过我的导师悉心指导和诸多演奏专家学习验证得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广大初学者及专业演奏者带来参考与帮助。所有的理论依据终究是为更好的实践活动服务的,本文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所以也等待更多的人去实践探究丰富它。

干货分享|论气息运用对竹笛演奏音色的影响

张光伟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3年攻读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曾获:江苏省第二届竹笛大赛金奖第一名;第三届香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竹笛专项专业A组(九大音乐学院组)金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