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能友”为伍,一个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队伍

 闺蜜FM 2017-07-09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写出《白鹿原》的陈忠实,生前有一段非常坦荡的话,是他那么多文字当中最让我难以忘却的。他坦言:“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陈忠实说,眼瞅着比自己小7岁的路遥接连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步一步达到个人文学事业的巅峰,“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可以想象,当年蛰伏在原上小屋里写作的陈忠实内心憋着怎样一股劲儿,“要写死后垫棺做枕的书”的豪言背后是怎样一种决心。不仅是陈忠实,包括贾平凹乃至更多的文坛人物,能在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跟“路旋风”刮起后形成的“刺激”与“坐不住”或多或少都有关联。
  

与“能友”为伍,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幸运。
  

这几年朋友圈流传一句话:“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科学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很好地接受暗示的动物,身边人的优秀、昂扬、奋斗,抑或挫折、失败、苦痛,都会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投射到自己身上——在“暗示”面前,是积极地迎上前去,把落差视为激励自己的动力,还是消极地躲闪过去,甚至暗地里伸出一只试图绊住人家的脚,恐怕就是人生观的差异了。
  

朋友圈里还流行过另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以“群”的方式砥砺内心,从“能友”的身上得到刺激的能量,会令自己释放出超常规的潜能。反之,拒绝这种刺激,或以狭隘之心让别人的优秀成为自己纠结且无法自拔的祸根,恐怕也就注定了人生的悲剧。
  

更多的普通人更容易面对的选择是“做鸡头还是做凤尾”。选择做“鸡头”就是在一群并不怎么优秀的人当中,做一个很有优越感的领跑者;选择做“凤尾”则是要在一个由优秀者组成的队伍当中,跟在别人的身后,努力向前奔。有人愿意选择做“鸡头”,这样可以少一些压迫感,似乎从容了许多。但跑过短跑的人都知道对手的重要性。“一骑绝尘”的时候,很难把自己的潜能再挖掘出来。有人愿意选择“凤尾”,看起来他并不闪光,跟在别人的后面努力地奔跑,看起来既卑微又辛苦,但为了跟得上直至超越队友,有时会把自己逼到极致,尽管自己只是“凤凰队”里的垫底,最终成绩却比那个“鸡窝队”里的第一名还要优秀。
  

在一个昂扬的时代,接受优秀者的刺激,与“能友”为伍,一个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队伍。即便我们成不了优秀的别人,却可以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