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为什么爬雪山要摸黑起床,凌晨出发?

 风哥2016 2017-07-09

《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


早起是登山的重要环节。


在登山中,常有摸黑出发的情况。

你可能在凌晨就被人从温暖的睡袋中叫醒。

上一秒还睡眼朦胧、下一秒就整装待发。



要是你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爱睡懒觉的人,在山野中肯定也会想要“赖个床”。但在实际的登山中,无论是入门级雪山还是8000米级山峰,想睡懒觉都是不可能的。


在入门级的雪山,比如四姑娘山大二峰,成功登顶需要凌晨出发。


第二天凌晨3点,海子叫我们起床吃早饭,我们全队只有3人起床登山,其他的各种不适就留守大本营了。(来源:山友“束缚”,《二十多年不白活,攀登了人生的第一次五千米雪山-四姑娘山大峰 》)

 

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粥,4点我们准时冒雪出发。(来源:山友“行形摄色”,《Summit !! 四姑娘山二峰,人生第一座5000m 的雪山》)


入门级雪山也免不了早起。


入门级雪山尚且凌晨出发,在更高海拔的山峰,冲顶日的早起更是必不可少。比如珠峰冲顶日,在海拔8400的突击营地,凌晨1点就要出发。


最重要的那一个时刻。终于来了。在12点半之前,我们必须穿戴好所有装备。烧好每个人在路上要喝的水。所有人在帐篷门口集合。等待凌晨1点钟的准时出发。(来源:山友“奔跑的鱼雪儿”,《天伦天巅峰梦想--2014--我的珠峰攀登-(成功登顶) 》)


即使凌晨出发,最后的路程也要等到中午才能完成。


登雪山需要早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关门时间”的遵守,在关门时间之前完成攀登,能够有效地降低攀登风险。


关门时间

关门时间,通常理解为攀登一座山峰,从冲顶出发算起,需在一定时间内登顶,若超过该时间,无论上至多高,都必须无条件折返下撤。如果超过关门时间,山峰的天气,环境都会变得恶劣,下撤也会更危险。


关门时间通常来自有经验的向导和攀登者的经验,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这是一条保证登山安全的底线。针对每一座山峰,“关门时间”都会有差异,比如四姑娘三峰,中午12点为关门时间。珠峰的关门时间则为下午2点。


不遵守“关门时间”,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6年珠峰山难,正是因为错过了关门时间下撤,登山者们下撤时遭遇恶劣天气,最终导致11人遇难。如果他们遵守“关门时间”,放弃冲顶及早下撤,便不会与坏天气迎面相遇。


超过关门时间,下撤就更容易遇到坏天气。


关门时间的存在促使登山者早起出发,避开可能的风险。


假如你无视关门时间,登山时睡舒服了再起床出发,那么你很可能会遇上登山晚起的六大风险。


风险一:天黑下撤

登山过程中,下撤总是比上升更危险,如果你在下撤时已经天黑,威胁来自于不断流逝的时间,和精神上的慌乱。天黑会让雪更硬,登山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下撤。


如果你下撤太晚,雪面冻得太硬,下撤过程中就很容易滑坠,使你被迫穿上冰爪,甚至使用绳索。(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随着天色加深,环境更容易影响登山者的心智,心慌最终导致出错。


有一位登山者曾经因为赶时间而分心,天黑了他想抓紧时间赶路,最后直接从山崖跌落。(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出发太晚,下撤太迟,天色已晚。


相反,如果你早起登山,为自己的下撤预留了足够多的时间,当天色已晚时,你已经在营地温暖的帐篷中了。


早起出发可以让你早早完成攀登,避免下撤时遭遇困境。(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早起出发可以早些下撤休息。


风险二:雷暴来袭

雷暴是登山者出发太晚最可能迎面遇上的风险,因为雷暴通常发生在一天中最温暖潮湿的时候,比如夏季的黄昏。如果出发太晚,在下午时分才开始下撤,遭遇雷暴几率就会上升。


雷暴最有可能发生在春夏季节的下午与傍晚时分,绝大多数在下午发生。(来源:美国国家剧烈风暴实验室(National Severe Storms Laboratory) nssl.noaa.gov)


雷暴带来的威胁主要是雷击和降水,雷电会率先击中暴露地带的凸出物,比如山顶的登山者。降水会带来能见度的下降,同时岩石表面变得湿滑。


出发太迟,下撤时遭遇雷暴的几率加大。


如果你在山顶或者上升途中遭遇雷暴,就会处于暴露的雷击高发区。如果你早起登山,中午已经登顶并下撤,即使遭遇雷暴,也会因为处于较低处而更安全。


夏季登山时,很容易在午后遭遇雷暴。如果出发得足够早,在中午之前从山脊上下撤,被雷电击中的危险就要小得多。(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出发早,雷暴风险小。


天黑有风险,雷暴需谨慎。登山时睡懒觉,前两项危险自然降临,第三项风险更是很多山难的元凶。


风险三:落石滚滚

只要太阳开始出现,阳光照射到岩壁上,登山者面临的落石危险就会随着温度升高开始逐渐增加。大块的落石可以直接埋葬一整队登山者,小型的落石也足以造成伤亡。


落石是导致高山事故的第二大原因。(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之所以落石会在日出后高发,是因为落石的发生原理和温度密切相关。岩石内部由于热胀冷缩会有裂缝,水进入裂缝中在夜晚被冻成冰,黏住了岩石,但也在挤压破坏岩石。当白天阳光照射的时候,温暖的阳光会将冰融化成水,被破坏的岩石也随之崩落。


温度骤变导致岩石产生裂缝,冰水流入岩石的裂缝中再次冻结,就会挤压岩石,促进岩石分解。


夜间和清晨是落石最少发生的时间段,因为此时岩石缝隙中的冰冻得最为结实,岩石也处于“热胀冷缩”的收缩阶段。所以最好选择早起,在凌晨时分通过沟槽等落石高发区域。


尽早出发,快速而高效地攀登,这样可以避免中午天气变暖时仍旧停留在落石区域。(来源:《登山进阶》,[美] 马克·休斯顿 & 凯茜·柯斯利著)


早起可以安全通过落石区域。


风险四:雪桥断裂

在有冰川行走路段的山区,覆盖在冰裂缝之上的雪桥是重要的通道。雪桥跨越裂缝,由一端的积雪逐渐生长堆砌而成。长时间的日晒会导致雪桥变软,难以支撑人体重量。


在清晨,可以轻松地走在冻硬的雪桥上,但是,雪桥会越来越薄,最终在攀升的气温中坍塌。(来源:《登山进阶》,[美] 马克·休斯顿 & 凯茜·柯斯利著)


晚起雪桥可能崩塌。


当进山路线需要穿越冰川地区,有雪桥需要通过的情况下,登山时早早出发,可以在雪桥冻得最结实时通过。


早起雪桥更为安全。


落石突然而致命,雪桥一言不合就会崩塌。登山早起规避的风险不仅是小灾小难,更大的危险也可以化险为夷。


风险五:遭遇雪崩

雪崩的发生是因为雪层稳定性被破坏,如果登山者出发晚,随着太阳高照,雪面的温度上升,雪层也就更不稳定,雪崩发生的几率也就更高。


阳光会使雪层表面开始软化,增加雪崩的危险。(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一种常见的危险状况是,夏季的山区里下了大雪,之后雪过天晴,升起温暖的太阳。登山者如果出发得太晚,他们可能在太阳晒热雪层时刚好处于雪崩地带。(来源:《登山进阶》,[美] 马克·休斯顿 & 凯茜·柯斯利著)


晚起遇雪崩。


如果早起登山,清晨是雪层最为稳定的时候,此时的雪质硬,适合快速爬升,且雪崩风险小。


经过一整夜的沉降和固化,雪层会在凌晨时分达到最稳定的状态。(来源:《登山手册》,[美] 克雷格·康纳利)

 

避免雪崩的方法是尽早出发,在雪崩危险变得不可接受之前就撤回山下。(来源:《登山进阶》,[美] 马克·休斯顿 & 凯茜·柯斯利著)


早起避免雪崩。


无论雷暴还是落石,雪桥断裂还是雪层崩塌,早起可以规避天灾。同样,早起也能回避人祸。


风险六:路途拥堵

在一些热门的攀登路线,你在营地就会发现人满为患。如果你出发晚,前面已经有了很多队伍,很可能在攀登的节点遭遇拥堵的状况。高海拔的拥堵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等待过程中人体产热少,失温风险增加。


更多的时候,其他登山者意味着风险,他们可能会制造落石落冰,坠落到你们头上,或是减缓你们的速度。这一风险只能用两种方法管理:要么避开,要么尽早出发。

更多的时候,其他登山者意味着风险,他们可能会制造落石落冰,坠落到你们头上,或是减缓你们的速度。这一风险只能用两种方法管理:要么避开,要么尽早出发。(来源:《登山进阶》,[美] 马克·休斯顿 & 凯茜·柯斯利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