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2例

 神内阿辉 2017-07-10

          

     

       内侧纵束是联系脑干各神经核的重要神经纤维束, 位于脑干中线双侧, 上起自第三脑室底的间质核附近, 向下一直到达颈上段脊髓。内侧纵束不仅使眼球各运动神经核之间彼此相互联系, 从而完成双眼的精细协调运动, 而且使眼球各运动神经核与前庭神经核等其他神经核、部分颈段脊髓神经相互联系。内侧纵束病变引起的核间性眼肌麻痹, 按病变损伤内侧纵束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 可分为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和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种。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的损伤部位位于中脑外展神经核与动眼神经核之间上行的内侧纵束纤维;临床特征为眼球向双侧水平方向转动时, 一眼或双眼内直肌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 而其对侧的外直肌收缩正常;然而此麻痹的内直肌在进行集合运动时和利用冷水刺激对侧迷路时仍可收缩。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的损伤部位位于桥脑以下和延髓之间, 影响了下行的内侧纵束纤维功能;临床特征为眼球向双侧水平方向转动时, 一眼或双眼的外直肌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 而其对侧的内直肌收缩正常。


       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双侧内侧纵束受侵犯所致, 多年来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依据。此外血管阻塞性病变也是发生单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原因, 双侧发生者少见。当肿瘤是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原因时, 则肿瘤常发生在中线结构内部或向脑干浸润性生长, 只在少数情况下, 可以是脑千以外的肿瘤所致, 如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结核瘤、幕上的硬膜下血肿, 其他如梅毒、创伤、小脑扁桃体下病畸形。硬膜下血肿引起的外源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机理, 有人解释为由于基底旁正中动脉拉长而导致选择性内侧纵束供血不足。他们认为硬膜下血肿时血管本身的原因较脑干直接受压更有可能引起内侧纵束功能障碍, 故血肿清除后, 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恢复非常缓慢。而本例经肿瘤切除后, 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逐渐消失, 眼症状也逐步恢复, 说明肿瘤的直接压迫和继发性血管损害均有可能是引起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原因, 但其确定机制仍不清楚。

         以上知识均来自于文献,仅供学习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